• 2010年第16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础研究
    • 颈内动脉颅底段重要解剖标志点的影像学测量

      2010, 16(2):81-85.

      摘要 (1825) HTML (0) PDF 3.49 K (16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正常成人颈内动脉岩内段各点与咽鼓管圆枕的距离,为鼻内镜颅底相关手术的安全操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50例正常成人颅底为研究对象,采用薄层高分辨率CT扫描和图像放大,三维重建,对颈内动脉岩内段距咽鼓管圆枕的距离进行测量,并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咽鼓管圆枕距离同侧破裂孔距离为17.440±0.213)mm,距离同侧颈内动脉管外口(27.322±0.271)mm,距离右侧卵圆孔(22.000±0.323)mm。男性咽鼓管圆枕与左侧卵圆孔距离为(21.122±0.314)mm,女性咽鼓管圆枕与左侧卵圆孔距离为(21.228±0.617)mm。结论:该研究为鼻内镜颅底手术的安全操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对术中暴露和保护岩骨段颈内动脉极为重要,能有效避免术中损伤颈内动脉造成致死性大出血。

    • 联合靶向阻断EGFR和mTOR信号通路对鼻咽癌细胞生长影响的研究

      2010, 16(2):86-90.

      摘要 (2474) HTML (0) PDF 2.93 K (25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联合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介导的信号通路对鼻咽癌细胞株CNE1及CNE2的影响。方法:EGFR酪氨酸激酶拮抗剂(Tarceva)、mTOR抑制剂(Rapamycin)单独(单独处理组)和联合处理(联合处理组)鼻咽癌细胞株CNE1及CNE2后,CCK8 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 ① Tarceva、Rapamycin单独处理组对CNE1和CNE2细胞株均产生剂量依赖性抗增殖作用。②联合用药组CNE1和CNE2细胞生长抑制率显著大于两者单独处理组生长抑制率之和(P<0.05)。③联合处理组的G1期细胞比例大于单独处理组之和(P<0.05)。联合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高于单独处理组(P<0.05)。结论:Tarceva及Rapamycin联合靶向治疗能协同性地抑制鼻咽癌细胞生长,这种效应可能通过增加G1期细胞阻滞及凋亡来实现。

    • 放射线损伤对小鼠嗅上皮细胞凋亡及再生的影响

      2010, 16(2):91-94.

      摘要 (2132) HTML (0) PDF 3.17 K (2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放射线损伤后小鼠嗅上皮细胞凋亡和再生情况,探讨放射治疗后嗅觉障碍的致病机制。方法:以4 Gy的X射线照射小鼠鼻部,建立放射线损伤小鼠嗅黏膜的动物模型分别于照射前及照射后第1,3,6,12,60天分批处死动物取材;TUNEL法检测嗅上皮中细胞凋亡,BrdU掺入免疫组化检测基底细胞再生。结果:放射线损伤后小鼠嗅上皮凋亡细胞显著增多(P<0.01),基底细胞再生也相应增多(P<0.01),但再生细胞少于凋亡细胞(P<0.01)。结论:放射线损伤可促进嗅上皮细胞凋亡及基底细胞再生,但再生细胞少于凋亡细胞,二者失衡可能是放射治疗后嗅觉障碍的致病机制之一。

    • Survivin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相关性的研究

      2010, 16(2):95-99.

      摘要 (1807) HTML (0) PDF 6.08 K (19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生存素(Survivin)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探讨Survivin在鼻息肉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8例鼻息肉组织(鼻息肉组)和12例正常下鼻甲组织(对照组),用HE染色法观察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① HE染色显示鼻息肉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显著增加。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Survivin免疫阳性细胞数及着色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图像分析显示,鼻息肉组Survivin的积分光密度(IOD,103/HP)为50.21±6.32,与对照组5.67±0.58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鼻息肉中Survivin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表达密切相关(r=0.673,P<0.01)。结论:鼻息肉组织中Survivin表达、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均上调,且二者有协同表达关系。鼻息肉可能是通过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使炎性细胞凋亡受到抑制,从而促进炎性细胞主要是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生长,导致慢性炎症反应。

    • 明胶海绵和透明质酸在地塞米松圆窗灌注中对豚鼠圆窗膜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2010, 16(2):100-104.

      摘要 (1591) HTML (0) PDF 5.78 K (18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圆窗分别放置明胶海绵与透明质酸,观察地塞米松圆窗灌注对豚鼠圆窗膜形态及功能影响方法① 36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Ⅰ组圆窗龛放置明胶海绵并在圆窗置管;Ⅱ组圆窗龛放置含2%透明质酸明胶海绵置管,Ⅲ组圆窗龛放置明胶海绵置管,Ⅱ组和Ⅲ组经圆窗置管向圆窗灌注地塞米松7 d后。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圆窗膜变化。36只豚鼠中随机取6只左耳作为正常对照(Ⅳ组)。②另取18只豚鼠,按给药时间分为1、4、7 d 3组,每组各取3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圆窗放置透明质酸明胶海绵,对照组圆窗放置明胶海绵。各组经圆窗置管圆窗灌注地塞米松后,用LC6A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外淋巴液中地塞米松浓度。结果:光镜和扫描电镜检查发现Ⅰ、Ⅱ和Ⅲ组圆窗膜厚度和形态与正常对照Ⅳ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圆窗放置透明质酸明胶海绵后豚鼠外淋巴液中地塞米松含量明显高于明胶海绵组(P<0.01)。结论:①圆窗放置明胶海绵和透明质酸对豚鼠圆窗膜形态无明显影响。②透明质酸明胶海绵能提高地塞米松的圆窗膜通透性。

    • >临床研究
    • 显微手术切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分析

      2010, 16(2):105-111.

      摘要 (2078) HTML (0) PDF 9.19 K (22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适应证、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术中注意事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手术治疗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头部CT、MRI和全脑血管DSA检查,病变位于中脑和脑桥4例,脑桥11例,延髓1例,直径大小为(1.3±0.4)cm。采用枕下后正中经小脑延髓裂四脑室入路7例,枕下经天幕入路1例,颞下或颞枕入路4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4例。术中行脑神经监护、神经导航引导下切除病变。结果:术前所有患者均有出血史及脑神经症状和(或)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共济失调表现。16例中涉及中脑病变手术入路选择以颞下、颞枕或枕下经天幕入路为主;脑桥病变多选择枕下后正中经小脑延髓裂四脑室入路;脑桥前外侧方病变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而病变位于延髓者以枕下后正中经小脑延髓裂四脑室入路为主。显微镜下将肿瘤全切,无手术死亡。随访4~48个月。16例均无复发及再出血者。结论: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个体化地选择显微手术入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以及神经导航导引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把握好手术时机,积极手术治疗,完全可以达到治愈目的。

    • 喉部非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分析(附11例报告)

      2010, 16(2):112-115.

      摘要 (1687) HTML (0) PDF 2.57 K (16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喉部非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3年12月在本院经过病理确诊和治疗的11例喉部非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1例喉部非鳞状细胞癌中黏液表皮样癌2例,未分化小细胞癌2例,腺泡细胞癌1例,腺癌2例,腺样囊性癌1例,滑膜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恶性淋巴瘤1例。手术治疗10例,其中单纯手术治疗5例,术后辅助放疗4例,术后辅助放疗加化疗1例;放疗加化疗1例。随访3~188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9%、51.1%、38.4%。结论:喉部非鳞状细胞癌有其自身特点,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较常见;除恶性淋巴瘤外治疗上应选择手术治疗为主,必要时辅以放疗及化疗。

    • 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4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10, 16(2):116-119.

      摘要 (1772) HTML (0) PDF 4.83 K (18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报道一种少见的头颈部慢性炎性疾病(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临床以及病理资料。结果:男女各2例,年龄14~43岁,平均27岁。表现为耳周或颈部包块,血常规为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均行手术治疗,病理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1例手术加术后放疗者对侧出现新的病变,再次手术;其余3例手术切除术后复发2例.结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具有典型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单纯手术疗效不理想, 需综合治疗。

    • 变应性鼻炎标准化变应原皮肤试验结果分析及与症状的相关性

      2010, 16(2):120-123.

      摘要 (1622) HTML (0) PDF 2.34 K (17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ALK标准化变应原制剂,对疑似变应性鼻炎症状和体征的1383例患者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并对阳性患者进行症状评分。结果:1383例拟诊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变应原阳性反应者898例,阳性率64.9%。13种变应原中以螨类阳性例数为最多,包括屋尘螨、粉尘螨和热带螨,分别占总阳性例数的90.4%、87.2%和71.8%;其次为蠊类,包括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分别占总阳性例数的32.0%和27.3%;其余为狗毛、猫毛、艾蒿、豚草、花粉及真菌。儿童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P<0.05);有家族过敏史患者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家族过敏史患者(P<0.05);居城市者变应原阳性率高于乡村者,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变应性鼻炎典型症状如喷嚏、流涕、鼻塞及鼻痒进行评分,总平均分值为7.71±1.46分;变应原阳性强度与变应性鼻炎症状积分无显著相关性(r=0.073,P>0.05),变应原阳性反应种类数目与变应性鼻炎症状积分呈正相关(r=0.629,P<0.05)。结论:尘螨是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变应原。变应原阳性反应强度不能反映症状的严重程度,但阳性反应种类数目与症状的轻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 临床医学杂志论著中统计学方法应用的对比研究

      2010, 16(2):124-127.

      摘要 (1318) HTML (0) PDF 2.36 K (17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了解两种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5~2006年发表的论著中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统计学方法应用的发展趋势。方法: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现况调查,并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评阅了643篇论著,统计学方法的使用率为86.5%,正确率为82.7%。t检验和列联表分析为常见的统计学方法。常见的错误有t检验运用不当,线性相关分析无区间估计,多元回归分析无方程式,统计分析方法不明确,未给出精确P值等。结论:统计分析方法的使用率和正确率均有明显提高,方法更加多元化,但统计学方法的未用、误用现象仍然存在。

    • >临床报道
    • 难治性鼻出血部分原因分析

      2010, 16(2):128-130.

      摘要 (1683) HTML (0) PDF 1.76 K (16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难治性鼻出血的原因,为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收集104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影响难治性鼻出血的因素如年龄、出血部位、是否使用可吸收止血纱布以及是否伴有焦虑症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55岁的患者疗效高于>55岁者(P=0.012),伴高血压的患者疗效高于伴高血压者(P=0.03),伴与不伴焦虑症患者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137)。②出血部位位于嗅裂区的患者有效率高于位于下鼻甲后穹隆和中鼻道后上端者(P均<0.05),而下鼻甲后穹隆和中鼻道后上端出血者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771)。③术后使用可吸收止血纱布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使用凡士林者(P=0.013)。结论:难治性鼻出血的预后与年龄、出血部位、高血压等因素有关,可吸收止血纱布的疗效优于凡士林纱布。

    • 耳内镜下儿童腺样体吸切术100例临床分析

      2010, 16(2):131-132.

      摘要 (1411) HTML (0) PDF 1.38 K (13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介绍一种既安全、便捷又符合微创要求的儿童肥大腺样体切除术式。方法 :对100例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在耳内镜指引下应用40°正反向切割吸引刀头,经口行肥大腺样体吸引切除,并分析其疗效。结果:100例患儿术后症状消失者89例,症状明显改善者11例,有效率100%,术后随访无腺样体残留及并发症发生。结论:耳内镜下经口行儿童肥大腺样体吸切术,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切除彻底、疗效显著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腺样体肥大切除术式。

    • 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嗅裂综合征

      2010, 16(2):133-134.

      摘要 (1391) HTML (0) PDF 1.24 K (14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嗅裂综合征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65例嗅裂综合征患者,利用鼻内镜下微创手术针对不同病变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65例中,治愈48例(73.8%),好转17例(26.2%),有效率为100%。结论: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嗅裂综合征具有疗效好、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再次矫正术27例临床分析

      2010, 16(2):135-137.

      摘要 (1521) HTML (0) PDF 2.09 K (17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再次矫正术的方法和要点。方法:在鼻内镜下对27例鼻中隔矫正术失败的患者进行再次鼻中隔矫正。结果:术后鼻内镜下检查27例患者均获满意矫正,鼻中隔偏曲引起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0.5~3年,无1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鞍鼻、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手术前全面评估、确立重点矫正部位及术式,鼻内镜下鼻中隔再次矫正术可获得满意效果。

    • >经验交流
    • Ludwig’s咽峡炎临床救治体会附5例报告

      2010, 16(2):138-139.

      摘要 (1146) HTML (0) PDF 1.40 K (13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路德维咽峡炎(Ludwig’ sangina)又称坏死性颈筋膜炎,是口底、颌下和颈部的一种弥漫性坏死性感染,病情凶险,发展迅速,误诊和延误治疗常常导致患者死亡。其主要特点是以深浅筋膜坏死的感染性疾病,头颈部发病率为2%左右。本病可因抗生素类药物使用不当,病情迁延,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局部肿胀不甚,可造成误诊,延误治疗时机,而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故临床早诊早治尤为重要。

    • 在鼻腔泪囊吻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防止粘连与瘢痕疗效观察

      2010, 16(2):140-141.

      摘要 (1551) HTML (0) PDF 1.27 K (13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慢性泪囊炎是眼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传统的眼科手术因在面部有切口,一直以来许多患者不能接受。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面部无伤口,取代了缝合伤口所带来的术后瘢痕,手术过程相对简单,视野清晰,出血少,周围组织损伤小。术后便于鼻内镜下观察造瘘口,再次发生阻塞的可能性小,且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社会生活。

    • 青少年鼻源性头痛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2010, 16(2):142-143.

      摘要 (1725) HTML (0) PDF 1.29 K (1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鼻源性头痛是指鼻腔、鼻窦局部病变所引起的头痛,常伴有明显的鼻部症状,如鼻塞、流涕、嗅觉障碍等。根据其致病因素,可分为急、慢性鼻鼻窦炎性头痛,鼻腔、鼻窦新生物性头痛及鼻内黏膜接触点性头痛。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正是以对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认识为基础的。术中矫正偏曲的鼻中隔,重点去除与中鼻甲相对应的区域异常,再行中鼻甲、中鼻道矫治,恢复和保留鼻中隔、中鼻甲的正常形态结构,恢复嗅区通畅,改善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通气、引流,解除引起鼻源性头痛的主要原因,从而提高鼻源性头痛的治疗效果。

    • 3种扁桃体切除术在小儿OSAHS治疗中的应用

      2010, 16(2):144-145.

      摘要 (1617) HTML (0) PDF 1.24 K (13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单纯扁桃体及腺样体肥大引起的小儿OSAHS,完整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是治疗小儿OSAHS最有效的方法。

    • 耳内镜下取出误入上颌窦内牙断(残)根

      2010, 16(2):146-147.

      摘要 (1477) HTML (0) PDF 1.07 K (13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牙拔除术中导致断根进入上颌窦窦腔内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解剖结构上的异常,二是医源性因素。一旦断(残)根进入上颌窦腔内,如不及早取出,极可能会造成上颌窦及拔牙创面的感染,甚至形成口腔上颌窦瘘而长期不愈。对进入上颌窦的断(残)根,采用内镜辅助取出上颌窦异物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它利用微小的手术切口,但提供了清晰的照明,全方位视野,操作精细、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的优点,既能取出异物,又能保留正常组织和结构等优点,如保证了上颌窦的完整性,眶下神经损伤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 136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手术疗效比较

      2010, 16(2):148-149.

      摘要 (1567) HTML (0) PDF 1.12 K (14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先天性耳前瘘管多为盲管,深浅不一,管腔内为复层鳞状上皮,具有毛囊、汗腺、皮脂腺等组织,易发生感染,可形成囊肿或脓肿。因此,我们认为,先天性耳前瘘管手术时机最好选择在非感染期,以缩小切口瘢痕。但一些慢性感染时间较长的病例,也可在慢性感染期手术,以缩短病程。

    • 272例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护理体会

      2010, 16(2):150-152.

      摘要 (1298) HTML (0) PDF 1.77 K (15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现代鼻内镜外科的内涵是在鼻内镜直视下,以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的结构和功能为前提,以清除病变、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功能为目的的鼻外科技术,是取代传统鼻部疾患手术的有效治疗方法。鼻内镜外科手术配合规范围手术期护理程序,临床疗效优势明显。

    • >病案报道
    • 滴虫性扁桃体炎1例报告

      2010, 16(2):153-153.

      摘要 (1136) HTML (0) PDF 557.00 Byte (1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滴虫性扁桃体炎临床上以链球菌导致的化脓性扁桃体炎最为常见,其次为霉菌性扁桃体炎;前者多有发热、白细胞总数增高,且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后者通过扁桃体分泌物涂片可找到霉菌孢子而确诊。在临床上,应作扁桃体表面分泌物涂片,考虑一些少见病变,以免误诊。

    • 小儿食管异物1例报告

      2010, 16(2):154-154.

      摘要 (1130) HTML (0) PDF 1.56 K (9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食管异物好发于小儿及老年人,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诊之一。由于小儿生理、心理发育尚不完全,食管异物的发生率及并发症较成人多见。为能早期正确诊断、早期治疗,一定要仔细询问病史,及时行影像学检查及食管镜检查,尽早取出异物,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自发性耳源性颅内外积气1例

      2010, 16(2):155-156.

      摘要 (1254) HTML (0) PDF 2.19 K (15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发性耳源性颅内积气罕见,患者多有乳突广泛气化,这可能是颞骨在小的压力改变下即出现缺损,甚至存在先天缺损的解剖基础。颅内积气由其解剖部位可分为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蛛网膜、脑实质或脑室内积气。自发性耳源性颅内积气的治疗有保守治疗、穿刺抽气、乳突根治,但多需手术修补中耳至颅内的瘘管,方能防止复发。其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诊断依赖影像学。穿刺抽气虽可一时缓解症状,但耳-颅内裂口仍存在及气体可持续进入颅内的机制不消除,病情仍会发展,故手术解除上述因素是治疗的关键。

    • >综述
    • 变应性鼻炎治疗的进展

      2010, 16(2):157-160.

      摘要 (1588) HTML (0) PDF 2.67 K (16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鼻炎中最为常见的类型。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报道变应性鼻炎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影响全球10%~25%的人群。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