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8(6):417-420.
摘要:目的 对垂体腺瘤质地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以指导垂体腺瘤质地的术前评估和手术入路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手术资料,术前测定患者MRI T2加权像上的瘤体与白质信号比。根据术中所见将肿瘤质地分为质地软(50例)和质地硬(23例)两类。采用天狼猩红染色法检测肿瘤胶原含量,并以免疫组织化学SP二步法检测不同质地垂体腺瘤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结果 垂体腺瘤质地与患者的性〖CM(155mm〗别、肿瘤大小、肿瘤类型和生长方式无明显关系。质地软与质地硬肿瘤组织中,其白质信号比分别为2.203±0.361和1.068±0.204,胶原含量分别为(8.000±2.475)%、(29.388±14.772)%,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748,P<0.05),且胶原含量与信号强度比值呈负相关(r=-0.787,P<0.05);TGFβ1表达量分别为0.62±0.23和0.28±0.4,TIMP1表达量分别为0.53±0.15和0.25±0.17,两者表达均与胶原含量呈正相关(r=0.781,P<0.05;r=0.46,P<0.05)。结论 垂体腺瘤质地变硬的显著病理特征是胶原过度沉积,TGF-β1和TIMP1可能在垂体腺瘤质地变化中起重要作用,MRI T2加权相上的瘤体与白质信号比有助于术前预测垂体腺瘤质地,从而决定手术入路选择。
吴平 胡可锦 何剑 米日喀米力 王苏甫 廖玲凤 赵素萍 唐瑶云
2012, 18(6):421-425.
摘要:
目的 研究Ang-1、Ang-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鼻咽癌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ng-1、Ang-2在鼻咽癌组织及鼻咽部慢性炎症中的表达情况,用单克隆抗体D2-40标记鼻咽癌瘤内及瘤周微淋巴管。分析Ang-1、Ang-2与鼻咽癌临床病理参数与微淋巴管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Ang-1、Ang-2 在鼻咽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15%(24/52)、63.5%(33/52),明显高于鼻咽部炎性组织25.0%(3/12)、33.3%(4/12)(P<0.05)。Ang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T分级及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均无明显差异;Ang-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T分级及临床分期等因素无明显差异,但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率83.9%(26/3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3.3%(7/21)(P<0.01)。 D2-40标记鼻咽癌微淋巴管阳性表达率达92.31%(48/52),并且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瘤内及瘤周微淋巴管密度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联合Ang-1、Ang-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瘤内及瘤周微淋巴管密度均成正相关。结论 Ang-2与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微淋巴管密度可作为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的重要指标之一。
2012, 18(6):426-430.
摘要: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炎症特征的差异。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6月初次在我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AR患者101例、NAR患者117例及健康对照组162例,检验血液、鼻灌洗、诱导痰中EOS计数,并应用鼻激发和支气管激发试验等炎症相关的指标评价和分析AR和NAR的炎性特征的差异。结果 AR组鼻灌洗EOS计数、血清EOS比例、诱导痰EOS比例均显著高于NAR组(P<0.05)和对照组(P<0.05);而NAR组鼻灌洗EOS计数、血清EOS比例、诱导痰EOS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R组鼻激发阳性率为75.2%,高于NAR组(65.8%),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1,P>0.05);而AR组、NAR组与对照组(32.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6.36、31.06,P<0.01)。AR组支气管激发阳性率为14.9%,高于NAR组(10.3%),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P>0.05);而AR组、NAR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9.08、11.60,P<0.01)。结论 AR和NAR患者鼻、下气道和全身均存在EOS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但AR组高于NAR组。临床中在关注AR患者与NAR患者的上气道炎症状况的同时,应重视下气道及全身炎症状况。
李丽娜 张延平 周凤书 邓惠严 王戈 毕欣欣 张晓强 张俊伟 赵宇静
2012, 18(6):431-433.
摘要:目的 探讨咽喉反流与声带息肉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3月手术后经病理确诊的声带息肉患者15例,术后经患者同意行24 h双探头pH监测观察咽喉反流及胃食管反流与声带息肉的关系。结果 15例患者进行监测,咽喉部反流阳性6例(40%),食管反流阳性13例(86.67%),两者均阳性6例(40%)。在6例咽喉部反流阳性患者中,5例(83.33%)反流症状数量表阳性,4例(66.67%)反流检查计分阳性;13例食管反流阳性的患者中9例(69.23%)反流症状数量表阳性,11例(84.62%)反流检查计分阳性。结论 上消化道及咽喉反流在声带息肉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胃反流物刺激可能是声带息肉发生的直接病因或是诱因之一。
2012, 18(6):434-437.
摘要:目的 通过与传统剥离法扁桃体切除术比较,探讨单极电刀电凝模式(以下称凝切法)切除儿童扁桃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0例需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的儿童患者,采用同体异侧对比的方法,按照随机方案一侧扁桃体采用凝切法切除、另一侧采用剥离法切除;分别记录双侧扁桃体的切除时间、止血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观察术中创面损伤、术后白膜生长、咽痛反应等,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凝切法与剥离法的切除时间分别为(6.5±2.6)min和(5.6±2.7)min,两种手术方法切除扁桃体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凝切法的止血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2.8)min、(9.0±4.3)min、(6.0±6.8)ml,剥离法的分别为(7.7±3.9)min、(13.2±5.6)min、(18.9±8.8)ml,两种方法在止血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凝切法治疗儿童扁桃体肥大疗效明显优于剥离法。凝切法侧的肌纤维损伤积分优于剥离法,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916,P=0.00)。术后两组白膜生长情况和咽痛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与传统的扁桃体剥离法相比,凝切法的术野清晰、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对组织的损伤轻。单极电刀电凝模式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2, 18(6):438-440.
摘要:目的 总结鼻内镜下三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经验,探索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10月全麻下经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患儿1148例,应用90°成人鼻内镜经口腔径路低温等离子切除腺样体368例,90°成人鼻内镜经口腔径路Medtronic动力系统切吸术切除腺样体肥大677例,0°小儿鼻内镜下经鼻腔径路Medtronic动力系统切除腺样体103例。结果90°成人鼻内镜下口腔径路低温等离子切除腺样体的368例患儿术后无明显疼痛和出血,基本不影响进食;90°成人鼻内镜经口腔径路Medtronic动力系统切吸术切除腺样体的677例患儿中有较明显的疼痛,术后出血7例,占1.03%;0°小儿鼻内镜经鼻腔Medtronic动力系统切除腺样体手术时间长,操作困难,术后需要鼻腔填塞。结论 90°成人鼻内镜经口腔径路Medtronic动力系统切吸术和等离子消融术治疗腺样体肥大是很好的微创手术方法,但笔者更倾向于应用等离子消融术。
2012, 18(6):441-444.
摘要:目的 总结头颈部增生性肌炎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并对其诊疗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 报道1例发生在胸锁乳突肌中的增生性肌炎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特点和诊断治疗,并对患者预后进行随访。同时对国内外报道的头颈部增生性肌炎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增生性肌炎是一种发生在骨骼肌中罕见的良性假肉瘤样快速生长疾病。它有独特的病理学表现,受累的肌肉组织中有着大量梭形成纤维细胞和巨大神经节样细胞。单纯局部手术切除后治愈,因为它有自限性或自愈性。随访无复发。结论 增生性肌炎是一种良性病变,病理学检查能够确诊。手术切除即可治愈,因有自愈倾向也可以观察等待。
2012, 18(6):445-447.
摘要:目的 探讨鼓室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对中耳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47例58耳)临床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分别在鼓室置管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 DPOAE)检查和耳镜检查,以评估鼓室置管手术前后中耳功能的变化及术后的并发症。结果 鼓室置管术后1个月、6个月分别行耳镜和声导抗检查,均较术前听力明显提高。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检查结果比较,听力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鼓室置管术前比较,DPOAE引出率及部分频率幅值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鼓室置管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是中耳感染、分泌性中耳炎复发、鼓膜穿孔和鼓膜内陷。结论 鼓室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应用检测纯音测听、声导抗、DPOAE和耳镜检查,了解鼓室置管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综合评价对中耳功能的影响,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2012, 18(6):448-450.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鼻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3例,确认责任血管,推移并垫入Tfelon棉絮。结果 术后疼痛缓解有效率100%,常见责任血管小脑前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基底动脉及岩静脉。结论 鼻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治疗方法,完整保留神经功能。
2012, 18(6):451-454.
摘要:目的 探讨恶性蝾螈瘤(malignant triton tumor, MTT)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分析2例恶性蝾螈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者分别发生于扁桃体和咽旁间隙 。1例患者经咽侧间隙与口内联合径路行左咽侧肿块切除术;术后辅予放、化疗。随访5年以上,患者预后好,目前张口稍受限,生活自理。1例3岁幼儿患者放弃治疗。结论 恶性蝾螈瘤是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的一种亚型,临床上少见,极具侵袭性,易复发转移,肿瘤的根治性切除并辅以放、化疗可延长MMT术后生存时间。
2012, 18(6):455-459.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5例晚期梅尼埃病致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2006~2011年收集5例晚期梅尼埃病致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分析患者的术前资料、术中及术后听力、耳鸣及眩晕情况,并复习文献对梅尼埃病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适应证、可行性、术前及术后处理等情况进行讨论。结果 5例患者术中均无“井喷”现象出现,术后听力均恢复良好,语言交流能力明显提高,可进行电话交流;其中3例耳鸣消失,2例耳鸣明显减轻;2例术后数天内出现一过性眩晕,治疗后无再出现眩晕发作。结论 在眩晕得到控制的前提下,晚期梅尼埃病致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是可行的,但其确切疗效和转归仍需大宗病例及长期追踪随访。
2012, 18(6):460-462.
摘要:目的〓〖HT5”SS〗临床观察咪唑斯汀对间歇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HTH〗方法〓〖HTSS〗将门诊诊治的213例间歇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咪唑斯汀组108例,西替利嗪组105例。于治疗前后分别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表。〖HTH〗结果〓〖HTSS〗治疗1周〖CM(155mm〗后,咪唑斯汀组症状迅速改善,VAS部分项目评分均优于西替利嗪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CM)〗〖CM(155mm〗0.05)。治疗2周后,患者的情况均得到改善,MS36除两个维度外,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M)〗0.05)。〖HTH〗结论〓〖HTSS〗咪唑斯汀能在短时间内改善间歇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2, 18(6):463-465.
摘要:目的 总结室性发音障碍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被误诊的室性发音障碍病例的性别、年龄、职业、临床嗓音表现、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结果 10例被误诊的病例中,代偿型8例,被误诊为声带炎、慢性喉炎及声带闭合不全等;肥厚型2例被误诊为慢性喉炎和声带息肉。通过发音治疗、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后室性发音障碍均消失。结论 室性发音障碍在临床上不多见,临床症状也不典型,容易被误诊为其他嗓音疾病,需要做详细的喉镜检查和嗓音分析。
2012, 18(6):466-468.
摘要:目的 评价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6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1~3年特异性免疫治疗后,通过患者的症状评估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3例中途退出(治疗未满1年),其余62例经过1~3年特异性免疫治疗,多数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治疗结束时显效25例(40.32%),有效18例(29.03%),无效19例(30.65%),总有效率69.35%。 其中25例治疗满1年,显效7例(28%),有效7例(28%),无效11例(44%),有效率56%; 21例满2年,显效10例(47.62%),有效5例(23.81%),无效6例(28.57%),有效率71.43%; 16例满3年,显效8例(50%),有效6例(37.5%),无效2例(12.5%),有效率87.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特异性免疫治疗对于变应原明确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彭小伟 喻建军 陈杰 李赞 戴捷 黄文孝 包荣华 魏威 单振锋 田皞 胡杰
2012, 18(6):469-471.
摘要:目的 观察水平垂直部分喉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2000~2006年采用水平垂直部分喉切除术治疗的36例喉癌患者,分析其生存率和喉功能保留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3 年生存率80.6%,5年生存率为78.8%。死亡病例中除失访3例外;另外7例死亡病例中,死于局部复发2例、死于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死于肺转移1例、死于大出血1例、死于骨转移1例。本组患者均保留了发音功能,35例患者拔管,拔管率为97.2%,经过功能训练,患者均可经口进食。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水平垂直部分喉切除术能够在保留喉功能的同时根治肿瘤。
2012, 18(6):472-474.
摘要: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3)mRNA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选取12例鼻息肉患者和8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下鼻甲黏膜作为对照,使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进行检测,比较息肉和下鼻甲黏膜中的Eotaxin3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所有鼻息肉及对照组中,均检测到Eotaxin3 mRNA的表达。鼻息肉及对照组中Eotaxin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2.91±6.66和1.37±0.48。鼻息肉组中Eotaxin-3的表达要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otaxin-3可能在鼻息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Eotaxin-3的高表达可能最终导致了息肉的形成和生长。
2012, 18(6):475-477.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H-UPP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 对89例患者行HUPPP治疗,摘除双侧扁桃体,切除腭帆间隙脂肪组织,完整保留悬雍垂。结果 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明显,无误呛及进食反流等症状,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结果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UPPP疗效确切,可有效防止腭咽关闭不全等并发症。
2012, 18(6):478-479.
摘要:目的 探讨纤维喉镜下微创治疗声带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4年10月~2010年10月诊治的102例声带良性病变患者表面麻醉下经纤维喉镜微创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率为96%,无手术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复发3例。结论 纤维喉镜调整方向灵活,操作简单,可在门诊手术,费用少。适用于基底细单发声带息肉或不能耐受全麻及声门暴露困难者。但纤维喉钳钳取组织少,钳取质地较硬的声带息肉及小结容易滑脱,而基底宽的较大息肉难以一次切除。
2012, 18(6):480-481.
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普通X线胸片阴性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普通X线胸片阴性且怀疑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48例,进行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最终经支气管镜检查确诊。结果 48例经64排螺旋CT确诊47例,最终经支气管镜检查证实为46例。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确诊率高,漏诊率低,临床应用价值高。
2012, 18(6):482-483.
摘要:目的 探讨钬激光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支撑喉镜下钬激光手术治疗的16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16例患者钬激光术后局部复发3例,通过再次手术或钬激光治疗达到局部控制,1例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拒绝手术行放射治疗,局部未控并出现肺转移,后失访。结论 钬激光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安全,损伤少,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对于T2及累及前联合病变存在一定风险及局限性,需要配合术中取切缘行快速切片病理检查,及操作者对钬激光切割深度的掌握来减少肿瘤局部复发,术后应严密随访。
2012, 18(6):484-486.
摘要:目的 通过对萍乡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过敏原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筛查本地区常见性过敏原,绘制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变应原分布图,为合理防治变应性鼻炎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对筛选的325例确诊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皮肤点刺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测定致敏变应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依次为粉尘螨95.1%、屋尘螨91.1%、蟑螂41.8%、杂草29.8%、干草尘埃12.9%。食入组的阳性变应原以小虾和小麦为主,分别为26.8%、16.6%。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变应性鼻炎病例中,1~2种变应原的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96.2%、85.4%、70.5%;而2种以上变应原的阳性率呈上升趋势,依次为3.8%、14.6%、29.5%。结论 在萍乡地区,屋尘螨、粉尘螨是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的吸入性变应原,应作为该地区的重点变应原开展变应性鼻炎的防治工作;尤其对儿童和青少年变应性鼻炎人群早期防治更为重要。
2012, 18(6):486-489.
摘要:目的 观察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并查阅文献寻找循证学依据。方法 170例(191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95耳)和对照组85例(96耳),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并进行高压氧治疗,10 d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文献查阅在万方数据库,采用RevMan 4.2软件对入选文献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50.5%和28.1%,〖J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6.8%和8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8篇文献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37.3%(238/638)和23.5%(14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3%(557/638)和65.5%(393/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次研究和以往研究均证实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满意,痊愈率高,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2012, 18(6):490-492.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鼻息肉伴有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法 对72例伴有支气管哮喘的CRS、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下鼻窦功能性手术(FESS),观察不同麻醉下术中及术后哮喘发作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治疗。结果 局麻下30例手术患者中5例术中出现一过性焦虑、呼吸不畅,但无哮喘发作;3例术后轻度哮喘发作;全麻下42例手术患者术中均平稳,4例术后哮喘发作,其中1例哮喘持续状态,经治疗后好转。结论 伴有哮喘的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FESS手术是必要、安全的。
2012, 18(6):492-494.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同期联合手术治疗鼻腔多结构异常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同期对鼻腔多结构异常患者87例选择性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中下鼻甲成形术、钩突、筛泡切除术等联合治疗。结果 随访半年以上,无手术并发症,治愈76例(87.4%),有效10例(11.5%),无效1例(1.1%),总有效率98.9%。结论 发挥鼻内镜手术微创特点,对鼻中隔、中鼻甲、下鼻甲、钩突和(或)筛泡的结构异常行同期联合手术治疗,方法可行,疗效满意。
2012, 18(6):494-495.
摘要:
2012, 18(6):496-497.
摘要:
2012, 18(6):498-499.
摘要:
2012, 18(6):499-501.
摘要:
2012, 18(6):502-503.
摘要:
2012, 18(6):508-511.
摘要: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