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25(4):333-338.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4001
摘要:目的下咽癌恶性程度高,位置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且容易侵犯喉和食管等邻近器官,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预后较差。对于早期下咽癌的治疗,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手术和放/化疗都可获得较好的肿瘤学疗效和功能保留。对晚期下咽癌手术加术后放疗是传统的治疗方式,但需行全喉切除的患者将失去发音功能。而放/化疗等非手术保喉治疗,可以获得与手术加放疗相似的生存率,并有望保留喉功能,但是具有近期和远期的毒副作用。因此推荐多学科参与制定治疗方案。
李茵 , 陈晓琦 , 赵政 , 吴迪 , 李浩 , 郭朱明 , 刘学奎
2019, 25(4):339-342.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4002
摘要:目的研究锁骨上皮瓣在喉咽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1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应用带蒂锁骨上皮瓣修复喉咽癌术后缺损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取带蒂锁骨上皮瓣修复缺损,皮瓣面积(6~20) cm×(4~6.5) cm。记录皮瓣制备时间、术中总出血量、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皮瓣存活情况及供区愈合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术中皮瓣制备时间平均为30 min(25~35 min),术中总出血量平均为56 ml(50~80 ml),术后引流管留置天数平均为6.6 d(5~10 d)。5例患者的锁骨上皮瓣均存活,无一例坏死。供区缺损均直接拉拢缝合,无伤口感染及功能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锁骨上皮瓣具有制备技术简便,修复缺损可靠,伤口美观,局部功能损伤少,无需显微血管吻合等优点,可用于喉咽癌缺损修复手术。
2019, 25(4):343-347.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4003
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局部晚期下咽癌喉功能保留术后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2009年8月~2019年1月在下咽癌喉功能保留手术中采用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7~67岁,病理类型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梨状窝癌14例,下咽后壁癌6例。皮瓣的面积为4 cm×7 cm~7 cm×12 cm。小腿供瓣区采用腹部全厚皮移植。术后患者均行后续放/化疗。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均全部存活,无皮瓣坏死及血管危象发生。6例患者术后出现低蛋白血症,4例出现肺部感染,4例出现咽瘘,1例出现供区植皮坏死。所有患者均拔除鼻饲管后经口进食,1例继发喉狭窄。肿瘤控制情况:2例局部复发,其中1例行挽救性全喉切除术,1例死亡。2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均再次接受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结论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具有穿支血管解剖恒定,厚薄适中,血管蒂长和供区隐蔽等优点,术后能耐受根治性放疗,是下咽癌术后缺损重建的理想选择之一。
2019, 25(4):348-352.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4004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在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手术中,肿瘤切除后局部创面的修复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8年3月33例下咽癌患者行保留喉功能肿瘤切除术后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采用局部黏膜拉拢缝合,2例采用胸骨舌骨肌筋膜瓣修复缺损,4例采用异种牛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2例采用胸大肌皮瓣修复,4例锁骨上岛状皮瓣修复缺损,4例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缺损,3例采用食管内翻拔脱胃上徙手术;观察缺损修复后患者伤口的愈合情况。结果33例患者喉功能良好,3例患者早期有轻微误吸,锻炼2周后即可正常进食。全部患者恢复吞咽功能,食管入口狭窄2例,后经局部扩张好转。咽瘘2例,局部换药1个月愈合。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生存率为78.79%(26/33),目前正在随访中。结论在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手术中,防止误吸和避免咽食管狭窄是肿瘤切除后修复的主要目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个体化修复方法,既可以恢复下咽的结构和功能,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副损伤。
2019, 25(4):353-356.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4004
摘要:目的探讨下咽癌术中经口使用环形吻合器连接重建消化道上吻合口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12月因下咽癌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行手术治疗并于术中经口应用环形吻合器修复口咽缺损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均未出现咽瘘和上吻合口狭窄。1例于术后19个月因肺部转移死亡,1例于术后9个月出现下吻合口狭窄。 结论下咽癌术中可以经口置入环形吻合器以重建消化道上端,效果较好,术后吻合口瘘、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低于手工缝合,同时更加省时,可靠。关于经口使用环形吻合器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仍需更多的临床探索。
2019, 25(4):357-360.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4006
摘要:目的分析行开放性手术下咽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8年12月行开放性手术的64例下咽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2010AJCC TNM分期:T1期3例(4.7%),T2期11例(17.2%),T3期15例(23.4%),T4期35例(54.7%)。随访所有患者术后生存情况;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对生存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64例患者失访3例,随访率95.3%。27例死亡患者中病理淋巴结阳性者23例(85.2%),术后咽瘘者10例(37.0%),淋巴结复发者18例(66.7%);34例存活患者中病理淋巴结阳性者17例(50%),术后咽瘘者6例(17.6%),淋巴结复发者1例(3.0%)。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咽瘘及淋巴结复发是影响下咽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淋巴结转移及术后放/化疗是影响下咽癌患者术后淋巴结复发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咽癌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多已处于中晚期,预后较差,对影响下咽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因素的淋巴结转移、咽瘘以及淋巴结复发应予以重视,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同步放化疗是淋巴结复发的影响因素。
2019, 25(4):361-366.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4007
摘要:目的评价手术联合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对于改善局部晚期喉咽鳞状细胞癌总体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3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2例III~IV期喉咽鳞状细胞癌临床资料,入组患者均接受2程诱导化疗,根据后续治疗将患者分为手术组(62例,手术+同步放/化疗)和非手术组(60例,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疗效差异及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入组患者中手术组62例,死亡45例;非手术组60例,死亡38例。单因素分析示:分化程度、肿瘤临床分期III/IV期和是否颈淋巴结转移(P<0.05)是影响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因素; 多因素分析示:分化程度(P=0.010)、肿瘤临床分期III/IV期(P=0.044)是影响患者预后生存的重要因素。分层分析诱导化疗有效组,手术组患者3年和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93.2%和86.0%,非手术组患者的3年和5年OS分别为74.3%和60.2%,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74,P=0.022) 。结论对于局部晚期喉咽鳞癌患者,诱导化疗+手术+同步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虽然不能有效提高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但对诱导化疗有效者显示了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可能从手术治疗中获益。
2019, 25(4):367-371.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4008
摘要:目的探讨环后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8年行外科治疗的39例环后癌患者,其中男38例,女1例;年龄39~70岁。根据2002年UICC分期规定:I期7例,II期7例,III期8例,IV期17例。行保留喉功能者25例,不保留喉功能者14例;在完整切除肿瘤后进行咽喉功能的修复重建。术前诱导化疗+手术+术后辅助放疗者15例,手术+术后辅助放疗者14例,术前诱导化疗+手术者8例,单纯手术者2例。结果术后出现咽瘘5例,下咽狭窄2例,分别予换药和食管镜下扩张后II期愈合。随访时间5~65个月,随访5年及以上者5例 ,健在1例;随访3年以上者18例,健在7例,其余未随访至3年,7例失访。经Logrank检验,是否保留喉功能组间、进行术前诱导化疗联合术后辅助放疗的患者与仅进行术后辅助放疗的患者组间、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及III期与IIIIV期组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环后癌外科治疗的发展,在安全切除癌灶的基础上可酌情保留中晚期喉功能,结合外科综合治疗可一定程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2019, 25(4):372-377.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4009
摘要:目的研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iycogen syntlase kinase3β,GSK3β)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蛋白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下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二者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下咽癌组织、癌旁组织及20例下咽正常黏膜组织中GSK3β和MI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GSK3β蛋白在下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下咽黏膜组织(P<0.05);② MIF蛋白在下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下咽黏膜组织(P<0.05);③GSK3β蛋白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相关性(P<0.05);④MIF蛋白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0.05);⑤GSK3β和MIF蛋白在下咽癌组织中表达无相关性。结论GSK3β和MIF蛋白表达与下咽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关。
2019, 25(4):378-38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4010
摘要:目的探讨CCL18PITPNM3 (CC chemokine ligand 18phosphatidylinositol transfer protein 3, CCL18PITPNM3)配体受体轴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人重组蛋白CCL18处理头颈鳞状细胞癌Tu686、610B细胞,siRNA下调PITPNM3的表达,通过CCK8 (cell counting kit8)、平板克隆实验、流式周期检测生长增殖能力的变化,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侵袭小室实验检测体外迁移侵袭能力的改变,qRTPCR、Western blot检测 EMT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①rhCCL18处理头颈鳞状细胞癌Tu686、610B细胞后,细胞划痕愈合率增加,穿过Transwell聚碳酸酯膜的细胞明显增多,rhCCL18处理siRNA下调PITPNM3的Tu686、610B细胞,下调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较亲本细胞处理组明显减弱;②rhCCL18处理头颈鳞状细胞癌Tu686、610B细胞,mRNA水平Ecadherin表达降低,Vimentin、Ncadherin、Fibronectin表达升高;蛋白质水平Ecadherin表达降低,Vimentin表达升高。下调两株细胞的PITPNM3表达后rhCCL18再次处理,Ecadherin下调和Vimentin、Ncadherin、Fibronectin上调均未显示出亲本细胞的明显趋势;③rhCCL18处理和下调PITPNM3对Tu686、610B 6组细胞的生存率、增殖及细胞周期无明显变化。结论CCL18 PITPNM3配体受体轴可促进头颈鳞状细胞癌的体外侵袭转移能力,可能与EMT 转化相关。
2019, 25(4):385-392.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4011
摘要:目的筛选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进一步探究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HNSCC基因芯片数据集,通过GEO2R鉴定HNSCC与正常样本间的DEGs,并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分析,应用Cytoscape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构建,最后通过UALCAN数据库进行生存分析。结果筛选出143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50个,下调基因93个。GO分析显著富集在胶原分解代谢过程、细胞粘附及蛋白水解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分析显著富集在药物代谢、核因子κB(m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ECM受体相互作用、补体和凝血级联等通路。PPI网络构建筛选出15个HNSCC相关核心基因,其中PLAU、SPP1、TIMP1被鉴定为临床相关基因。结论SPP1是抗癌治疗的良好靶标,也是指导放射治疗的标志物。PLAU和TIMP1可能是HNSCC的关键基因,有望成为分子靶向治疗的新靶点,PLAU和SPP1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节HNSCC发展。
2019, 25(4):393-396.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4012
摘要:目的探讨软腭肌肉部分切除术(limited palatal muscle resection ,LPMR)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5月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的92例OSAHS患者,通过上气道压力测定系统(AG200)、上气道CT及光纤内镜检查确诊患者阻塞平面主要位于软腭平面,其中68例患者为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组,开展常规UPPP手术,24例患者为LPMR组,术后6~12个月复查睡眠监测。比较两组手术疗效。结果LPMR组总有效率为91.67%(22/24),其中治愈率25%(6/24),显效率25%(6/24),有效率41.67(10/24)。UPPP组,总有效率为69.12%(47/68) ,治愈率14.7%(10/68),显效率23.53%(16/68),有效率30.88%(21/68)。LPMR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UPPP组(χ2=0.028,P<0.05)。LPMR组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明显鼻腔返流症状,2例存在开放性鼻音,术后1个月复查时症状已消失。两组均无长期并发症存在。结论软腭肌肉部分切除术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安全、有效的术式。
2019, 25(4):397-401.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4013
摘要:目的分析呼吸道异物患者与其看护人在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之间的关系,了解看护人相关知识的薄弱环节,为宣传呼吸道异物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从而减少呼吸道异物的发生。方法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2017年6月~2018年2月住院患儿,其中包括试验组(呼吸道异物组)232例及对照组(非呼吸道异物组)464例,研究内容包括患儿的一般情况,实际看护人的一般情况,实际看护人的喂养、教养、卫生及急救知识等,运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采用χ2检验、构成比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呼吸道异物患儿男多于女,农村多于城市,3岁以下患儿占57.76%,在关于呼吸道异物相关知识的掌握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掌握更为薄弱。结论加强看护人关于预防呼吸道异物的健康宣教是关键,对不同年龄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宣教有利于减少呼吸道异物的发生。
2019, 25(4):402-406.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4014
摘要:目的分析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对七氟醚全麻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效果以及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和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于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儿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进行诱导麻醉;对照组53例,采用瑞芬太尼进行诱导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出麻醉恢复室时间等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插管时、插管后5 min、拔管后5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和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blood oxygen,SpO2),比较两组患儿Aono’s评分、小儿麻醉后苏醒期躁动评分(pa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PAED)和术后疼痛评分(children and infants postoperative pain scale, CHIPPS),并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8.2±2.7)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115.7±32.4)s和出麻醉恢复室时间(28.4±6.3)mi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插管后5 min、拔管后5 min的HR和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插管后5 min、拔管后5 min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Aono’s评分、PAED评分和CHIPP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能够提高小儿麻醉效果,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减轻患儿苏醒期躁动,降低不良反应反生率。
2019, 25(4):407-411.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4015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患者与健康成人气道炎症指标以及AR患者鼻部与下气道炎症指标,探讨AR上、下呼吸道变应性炎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及体征且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强阳性的AR成年患者53例,同期选择53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行血常规检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鼻灌洗液及诱导痰炎症细胞分类计数、鼻及支气管激发试验。比较AR组与对照组各参数、AR患者鼻部与下气道炎症指标,分析AR患者鼻部与下气道炎症的相关性。结果①AR组鼻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比例为(8.12±6.76)%、诱导痰EOS比例为(3.91±2.75)%,均高于对照组鼻灌洗液EOS[(0.72±0.70)%]及诱导痰EOS比例[(1.33±1.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R组患者鼻激发及支气管激发阳性率分别为73.6%(39/53)和24.5%(13/5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7.7%(20/53), 1.89%(1/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R组鼻灌洗液EOS比例与诱导痰EOS比例正相关(r=0.469,P=0.000);④AR组鼻激发阳性率与支气管激发阳性率无相关性(t=0.143,P=0.308);⑤AR组鼻灌洗液EOS比例与诱导痰EOS比例以及外周血EOS比例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AR患者鼻、下气道变应性炎症均明显较正常成人严重,其鼻与下气道变应性炎症具有一致性,鼻与下气道以及外周血EOS具有高度相关性,提示AR是一种局部炎症与全身炎症共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2019, 25(4):412-418.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4016
摘要:目的研究成人鼻腔呼吸黏膜内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分化特征及其多向诱导分化潜能。方法取材及细胞外培养成人鼻腔呼吸黏膜,鼻黏膜组织切片及MSCs免疫荧光染色(体外培养),鼻黏膜MSCs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及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结果Vimentin抗体及Nestin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成人下鼻甲黏膜冷冻切片显示,双标记的阳性细胞为卵圆形或圆形,在鼻黏膜固有层中广泛分布。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干细胞标志蛋白Sall4、CD133、Nestin、Vimentin受传代培养的MSCs表达。钙结节的茜素红染色结果:向成骨细胞诱导培养鼻黏膜MSCs 2周后,茜素红染色显示有大量红色钙结节存在于细胞表面,没有显著钙结节存在于未经诱导的MSCs表面,只有少量茜素红着色;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碱性磷酸酶染色在向成骨细胞诱导培养鼻黏膜MSCs 2周后呈紫蓝色,未经诱导的MSCs具有极浅的染色。用神经诱导培养液进行2周的诱导后,细胞向神经细胞样显著分化,可见大部分细胞呈BM88与NF200免疫染色阳性,细胞将多根细长突起发出并相互连接,对照组细胞具有极弱的荧光染色,为长梭形。结论成人鼻腔呼吸黏膜内MSCs广泛存在,具有多向诱导分化潜能,在对骨与软组织损伤进行自体移植修复的过程中可以作为种子细胞得到有效应用,期待临床进一步验证。
2019, 25(4):419-422.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4017
摘要:目的观察咽鼓管冠脉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治疗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49例(65耳)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为试验组,接受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治疗,共16例(22耳),B和C组是对照组,B组单纯接受咽鼓管球囊扩张治疗,共16例(21耳),C组单纯接受鼓膜置管治疗,共17例(22耳)。所有球囊扩张器械使用冠状动脉球囊。患者术后1、3、6个月定期随访。术后通过咽鼓管功能障碍7项问卷评分(the sevenitem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questionair,ETDQ7)、咽鼓管评分量表(eustachian tube score,ETS)及声导抗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组患者术后1、3、6个月咽鼓管功能均有提高。鼓膜愈合后复查,A型鼓室图逐渐增多。A组术后3、6个月ETDQ7评分均较B组和C组低,对照组C组较B组低。术后3、6个月ETS得分A组均高于B、C组,对照组之间C组较B组高。 结论对于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鼓膜置管能显著改善患者咽鼓管功能,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冠状动脉球囊价格较常规咽鼓管球囊便宜,用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取得了同样好的疗效。
2019, 25(4):423-426.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4018
摘要:目的分析高压氧辅助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并探讨其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院诊断并住院治疗的167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总体有效组(84例)及无效组(83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耳侧、年龄、初诊听阈、是否伴发耳鸣及眩晕、高血压、糖尿病、入院到高压氧治疗间隔、高压氧次数及听力曲线类型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总体有效率为50.3%,其中痊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15.6%、15.6%和19.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听阈、伴发眩晕及入院到高压氧治疗间隔对疗效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突发性聋时,20次左右的高压氧可能足以实现其治疗效果;听力损失程度轻、不伴发眩晕、早期行高压氧治疗的突聋患者预后较好。
2019, 25(4):427-431.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4019
摘要:目的分析螨虫相关儿童变应性鼻炎舌下脱敏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7年7月就诊于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经皮肤点刺试验诊断为螨虫相关变应性鼻炎并进行舌下脱敏治疗的532例儿童病例资料,按性别、病程长短、是否单一螨虫(粉尘螨)过敏、是否合并哮喘、治疗依从性好坏、是否采取个性化治疗、用药疗程、皮肤点刺实验等因素进行分组比较。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532例脱敏治疗病例中,在10%的置信水平下(P<0.10),变应原种类、病程、合并哮喘、个性化治疗、治疗依从性、用药疗程是舌下脱敏疗效的影响因素。随后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结果532例脱敏治疗病例中,在5%的置信水平下(P<0.05),病程、变应原种类、合并哮喘、治疗依从性、个性化治疗、用药疗程是舌下脱敏疗效的影响因素。结论变应性鼻炎舌下脱敏患儿病程越短、疗程足够疗效越好;未合并哮喘者疗效较好;治疗依从性好、个性化治疗的疗效较好;单一粉尘螨过敏者疗效较好。患儿性别、皮肤点刺试验对疗效无影响。
2019, 25(4):432-435.
摘要:目的分析前后路联合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Chiari)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6年2月诊治的12例颅底凹陷症合并Chiari畸形患者。分析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影像参数变化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7 d至20个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的改善;术后的JOA评分(14.14±2.04)分明显高于术前的JOA评分(6.65±1.23)分(P<0.05);12例患者术后CL值、ML值、WL值、Klaus高度指数、延颈髓角及颅底角参数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并发症少。结论经前后路联合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对脊髓功能改善明显,并发症发生率少,短期预后良好。
2019, 25(4):436-436.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4021
摘要:
2019, 25(4):437-438.
摘要:
2019, 25(4):439-443.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4023
摘要:目的内耳钆造影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为目前诊断多种内耳疾病提供了新方法,甚至有望成为某些内耳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本文基于国内外鼓室钆造影技术的发展现状,归纳了钆造影的多种给药方式、临床应用、评估方法及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并与传统方式进行了对比,总结了内耳钆造影MRI技术目前的研究现状,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019, 25(4):444-448.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4024
摘要:甲状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 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死亡原因主要是由于晚期浸润颈部重要器官或广泛转移。有别于其他晚期恶性肿瘤,高分化甲状腺癌发展缓慢,生物学特性呈“惰性”,如果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仍可延长患者生命并维持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外对于局部晚期分化型甲状腺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辅以放射性碘、TSH抑制治疗已达成共识,但对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及气管等的处理仍存在争议。本文讨论了局部晚期高分化甲状腺癌侵及喉、气管、食管、颈部大血管的外科的手术方式及争议。同时阐述了晚期高分化甲状腺癌治疗的未来, 包括辅助治疗的最新进展、人工气管、靶向治疗、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应用,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予以讨论。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