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29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封面

      2023, 29(1).

      摘要 (61) HTML (0) PDF 7.08 M (2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目录

      2023, 29(1).

      摘要 (48) HTML (0) PDF 374.32 K (2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专家共识
    • 免疫调节剂治疗鼻部炎症性疾病专家共识(2023,深圳)

      2023, 29(1):1-1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001

      摘要 (1568) HTML (357) PDF 1.01 M (9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鼻部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包括变应性鼻炎(AR)、非变应性鼻炎(NAR)和慢性鼻窦炎(CRS),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涉及遗传学、免疫调节、炎症介质、环境因素、微生物群状态等多方面,传统药物治疗后部分患者症状仍无法缓解或出现不必要的副作用,且容易反复发作或呈慢性持续状态,因其发病多与免疫失衡相关,免疫调节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免疫调节剂的品种和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化学合成制剂、生物制剂、人和动物免疫系统的产物、中药及其制剂等。但免疫调节剂治疗鼻部炎症疾病缺乏高水平的循证医学证据,使用尚不规范,因此,我们特组织该领域有经验的中青年鼻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免疫调节剂治疗鼻部炎症性疾病专家共识,本共识从鼻部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角度出发,系统总结了鼻炎及CRS常用免疫调节剂的免疫作用机制、临床研究证据、适应证、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以供临床医生在选择和应用免疫调节剂时参考。

    • >专家笔谈
    • 牙源性鼻窦炎诊疗的现状与挑战

      2023, 29(1):15-23.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475

      摘要 (480) HTML (311) PDF 1.36 M (4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牙源性鼻窦炎(OS)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尤其是在单侧鼻窦病变中占比很高。多由牙周病、牙科治疗及种植牙等引起,表现为以鼻腔腥臭味、中鼻道稀薄灰白色脓液以及CT可见的根尖及窦底病变为主要特征。虽然OS是一个大家熟知的疾病,但是在诊断上缺乏具有共识性的标准,治疗上多学科协作不足,处理策略选择的依据不清,导致很多OS不能被准确识别和恰当治疗。因此,本文从疾病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影像特征、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其认识现状与存在问题作一回顾,以促使OS临床治疗规范化。

    • >鼻窦疾病专栏
    • 基于随机森林与人工神经网络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诊断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2023, 29(1):24-30.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142

      摘要 (175) HTML (201) PDF 1.56 M (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现有的诊断技术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开发新的诊断模型来补充现有的诊断方法。方法 利用CRSwNP患者(GSE23552、GSE36830)的公开基因表达数据来识别潜在的差异基因,应用随机森林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进一步筛选特异性基因,建立CRSwNP的早期诊断模型。结果 共发现78个上调基因和25个下调基因,随机森林算法筛选了4个特异性基因(HPGDS、IL1RL1、FMO3、DOK3),人工神经网络构建出基于上述基因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AUC=0.986),独立数据集GSE194282进一步验证了其准确性(AUC=0.888)。结论 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一个基于基因表达水平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预测早期CRSwNP,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改善临床决策。

    • 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引发颅脑并发症的临床诊治

      2023, 29(1):31-37.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314

      摘要 (733) HTML (197) PDF 1.49 M (2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IFRS)引发颅脑并发症的临床表现、诊断、鼻内镜手术治疗及预后的可行性。方法 报道3例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引发颅脑并发症的病例,包括额叶脑脓肿、脑膜炎、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并总结相关文献报道。结果 本组3例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病理确诊为毛霉菌感染,术后与神经内科协作进行规范的抗真菌药物治疗及定期鼻内镜复查,局部换药、鼻腔深海盐水冲洗等治疗后,均治愈。结论 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引发颅脑并发症临床罕见,易漏诊、误诊,治疗十分棘手,鼻内镜手术彻底清除鼻窦原发灶,结合全身抗真菌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治疗策略。

    • 15例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临床分析

      2023, 29(1):38-4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104

      摘要 (208) HTML (168) PDF 1.01 M (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RMS)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5例鼻腔鼻窦RMS患者资料。15例RMS患者多为青少年,胚胎型12例,腺泡型3例。其中单纯化疗1例,鼻内镜手术+术后化疗3例,鼻内镜手术+术后放化疗7例,术前诱导化疗+鼻内镜手术+术后放化疗4例。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用Kaplan-Meier法评估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治疗方式等因素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随访3~113个月。治疗后6例无复发,4例局部复发,5例全身转移。8例生存,7例死亡。1年生存率约为93.3%,5年生存率约为43.6%。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治疗方式及美国RMS研究组(IRS)分期是影响RMS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鼻腔鼻窦RMS临床罕见,易侵及眼眶、颅底,具有高复发率及死亡率。多学科联合诊疗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式,手术联合辅助放化疗可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提高对该病的临床及病理认识,进行分子学及基因组学研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有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组织嗜酸性粒细胞与血清特异性IgE的相关性

      2023, 29(1):45-48.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180

      摘要 (329) HTML (159) PDF 824.00 K (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组织嗜酸性粒细胞与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的关系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行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的192例CRSwNP患者,根据血清sIgE检测结果分为sIgE阳性组和sIgE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组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术前VAS评分、Lund-Mackay评分及Lund-Kennedy 评分。结果 两组在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IgE阳性与否和嗜酸性粒细胞是否浸润在例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学特征方面,sIgE阳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组和其他3组比较在术前VAS评分(P<0.05),Lund-Mackay评分及Lund-Kennedy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SwNP患者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过敏反应关系并不确定。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同时合并sIgE阳性主客观症状加重。

    • 患者术前临床特征对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预测价值

      2023, 29(1):49-5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150

      摘要 (347) HTML (451) PDF 1.20 M (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患者的术前临床特征对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NP)的预测价值,并构建用于临床实践的诺模图。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并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97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程度将其分为ECRSwNP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nonECRSwNP)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对ECRSwNP有预测价值的术前特征资料,并构建用于临床实践的诺模图。采用SPSS 26.0和R语言软件4.1.2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是否合并哮喘史、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Baso)计数、日本难治性嗜酸性慢性鼻窦炎流行病学调查(JESREC)评分、上颌窦评分、前后组筛窦评分、CT总分、E/M(筛窦与上颌窦的Lund-Mackay评分比值)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的诺模图显示,基于哮喘史、外周血EOS、外周血Baso、上颌窦评分、及E/M的诺模图对ECRSwNP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协调性指数(C-index)值为0.909,95%可信区间(CI)为0.828~0.989。结论 基于哮喘史、外周血EOS、外周血Baso、上颌窦评分及E/M的诺模图,对ECRSwNP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起到精准医疗和改善预后的作用。

    • 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小鼠模型构建的研究进展

      2023, 29(1):55-59.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082

      摘要 (95) HTML (169) PDF 844.06 K (3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慢性鼻-鼻窦炎(CRS)是上呼吸道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之一,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ECRS)具有较高的治疗抵抗率及复发率,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ECRS动物模型的成功构建是研究该疾病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案的理想手段。小鼠是常用的建模动物,但目前基础研究中仍缺乏一种公认成熟稳定的ECRS小鼠模型,成为对该病发病机制解析、药物筛选、精准治疗、诊断预后的关键瓶颈。本文回顾目前常用的ECRS小鼠模型,对其建模原理、方法步骤、评价指标及模型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ECRS小鼠模型的成功建立及相关实验研究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 气道慢性炎症与慢性鼻窦炎中PPARγ和ILC2s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3, 29(1):60-6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212

      摘要 (409) HTML (158) PDF 844.15 K (1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s)是一种非B、非T的新型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大量促炎和调节性细胞因子,以应对局部损伤、炎症、病原体感染或肿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属于细胞核激素受体超家族配体激活转录因子之一,与相应配体结合后调节细胞增殖、分化、代谢等,从而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PPARγ广泛分布在人类鼻黏膜及鼻息肉黏膜中,并通过作用于ILC2s上的抑制肿瘤发生受体(ST2)、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以及影响ILC2s的能量代谢等途径影响ILC2s的功能。本文就PPARγ与ILC2s的关系以及在气道慢性炎症及慢性鼻窦炎(CRS)中的表达及相互作用进行综述,从而为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及CRS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 肾透明细胞癌蝶窦转移1例报道

      2023, 29(1):65-66,7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106

      摘要 (313) HTML (157) PDF 1.06 M (1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论著
    • 内鼻阀静态参数间的相关性研究

      2023, 29(1):67-7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388

      摘要 (50) HTML (157) PDF 1.05 M (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内鼻阀(INV)的重要参数包括单侧INV面积(AINV-R、AINV-L)、INV总面积(AINV)、单侧INV高度(HINV-R、HINV-L)、单侧INV底线长度(WINV-R、WINV-L)、单侧INV角(αINV-R、αINV-L)和INV角之和(αINV)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40例无鼻部疾病及症状汉族成年人的颌面部三维CT的数据资料,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47.05±17.82)岁。以重建鼻腔气流三维模型,定位INV并测量其重要参数。根据INV的形态特点,构建预测模型:单侧AINV=WINV×HINV/2=tan[radians(αINV)]×(HINV)2/2,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并进一步作INV静态参数之间以及其与左右侧别、年龄和性别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AINV-L的实测值与计算值无统计学差异且相关性强(Z=-1.075,P>0.05;r=0.766 2,P<0.01),AINV-R的实测值与计算值无统计学差异且相关性极强(t=-1.238,P>0.05;r=0.818 2,P<0.01)。AINV的实测值与计算值无统计学差异且相关性极强(Z=-1.156,P>0.05;r=0.799 3,P<0.01)。比较左右两侧的INV参数可知,AINV-R较AINV-L偏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81、-2.029,P<0.05)。比较男性及女性的INV参数可知,男性的AINV-L、AINV-R及AINV较女性偏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05、-3.336、-3.297、-4.223及-4.041,P<0.05),AINV-L与HINV-L、AINV-R与HINV-R间呈正相关(r=0.619 4、0.7101,P<0.01)。比较不同年龄组间的INV参数可知,<50岁人群的AINV-L及AINV较≥50岁人群的偏大(t=3.694、3.131,P<0.01),AINV-L、AINV与年龄呈负相关(rs=-0.519 8、-0.433 1,P<0.01)。这种负相关可能与年龄增长过程中αINV-L的减小有关,相关分析提示αINV-L与年龄呈负相关(r=-0.374 7,P<0.05)。进一步比较不同年龄组内的左右两侧INV参数,发现:<50岁人群的αINV-L及αINV-R、AINV-L及AINV-R无统计学差异,然而≥50岁人群的αINV-R较αINV-L偏大、AINV-R较AINV-L偏大(Z=-2.726、-2.987,P<0.01)。相关分析提示:αINV R-L与年龄呈正相关(r=0.342 8,P<0.05),AINV R-L与αINV R-L呈正相关(r=0.710 9,P<0.01),AINV R-L实测值与AINV R-L计算值呈正相关(r=0.779 5,P<0.01)。结论 本研究提出预测模型单侧AINV=WINV×HINV/2=tan[radians(αINV)]×HINV2/2并进行验证,计算值与实测值无统计学差异且相关性强。该模型还可用来解释不同侧别、性别及年龄分组间的INV静态参数差异,并补充AINV-L、AINV、αINV-L与年龄呈负相关。

    • 伴高血压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探索与分析

      2023, 29(1):75-80.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483

      摘要 (60) HTML (487) PDF 873.22 K (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以期发现此类患者的危险因素,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成人OSAHS患者共324例,其中伴高血压患者129例;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Logistic模型逐步回归对比分析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氧减指数、性别、年龄、病程、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病史、尿酸、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常规、凝血功能在OSAHS伴高血压组和单纯组之间的差异及其和高血压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相关性分析显示AHI、年龄、病程、糖尿病病史、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尿酸、血糖、糖化血清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纤维蛋白原、体重、BMI与OSAHS伴高血压呈正相关(P<0.05),LSaO2、MSaO2、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伴高血压呈负相关(P<0.05)。氧减指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与OSAHS伴高血压无明显相关性(P>0.05)。回归分析显示LSaO2、年龄、病程、BMI、糖化血清蛋白、凝血酶原时间为OSAHS相关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 OSAHS相关性高血压在OSAHS人群中的患病率随病程的增加而升高,病程、年龄、BMI和LSaO2是预测OSAHS相关性高血压的有效指标,在OSAHS的临床诊治中应提前进行预警和干预。

    • 基于N6-甲基腺苷相关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表达的喉鳞状细胞癌预后分析

      2023, 29(1):81-91.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1515

      摘要 (34) HTML (299) PDF 1.92 M (1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N6-甲基腺苷(m6A)相关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与喉鳞状细胞癌(LSCC)的预后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获取癌症基因组图谱 (TCGA)数据库LSCC的转录组数据和临床数据,共表达分析筛选m6A基因相关的lncRNA,单变量Cox分析m6A相关lncRNA与LSCC预后关系、套索回归及交叉验证法迭代分析构建LSCC预后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qPCR) 验证构建预后模型的lncRNA在LSCC中的转录水平。通过预后模型计算风险评分,将LSCC区分为高、低风险患者,高、低风险患者之间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风险评分与浸润LSCC的免疫细胞进行免疫相关性分析。结果 m6A相关基因与lncRNA的共表达分析筛选出169个与m6A基因相关的lncRNA(相关系数>0.4,P<0.001),通过单变量Cox分析确定了LSCC预后相关lncRNA:ALOX12-AS1(P<0.05)、LINC00528(P<0.05)、STAG3L5P-PVRIG2P-PILRB(P<0.05)、MNX1-AS1(P<0.01)和LINC02043(P<0.05)。套索回归、交叉验证迭代分析结果:变量为4时模型的均方根误差最小,即5个预后相关lncRNA仅有ALOX12-AS1、LINC00528、STAG3L5P-PVRIG2P-PILRB与MNX1-AS1可作为模型变量。预后模型:风险评分=(0.176723096228585×MNX1-AS1表达量)+(-0.614916717648596×ALOX12-AS1表达量)+(-0.814201385798827×LINC00528表达量)+(-0.436537752110547×STAG3L5P-PVRIG2P-PILRB表达量)。qPCR 结果ALOX12-AS1(P<0.0001)、LINC00528(P<0.01)、STAG3L5P-PVRIG2P-PILRB(P<0.0001)、MNX1-AS1(P<0.0001)较于癌旁组织,在LSCC组织表达水平上调。GSEA分析结果:高风险患者在细胞-基质粘附(KEGG_FOCAL_ADHESION)(P<0.05)与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KEGG_ECM_RECEPTOR_INTERACTION)(P<0.05)的通路下调,低风险患者在碱基切除修复(KEGG_SPLICEOSOME)(P<0.05)、剪接体(KEGG_SPLICEOSOME)(P<0.05)通路上调。风险评分与免疫浸润细胞相关性分析,风险评分与效应B细胞(R=-0.24,P=0.017)、细胞毒性T细胞(R=-0.26,P=0.0091)和T滤泡辅助细胞(R=-0.22,P=0.028)呈负相关。结论 基于m6A相关LncRNA表达量构建的LSCC预后模型可作为预测LSCC患者预后的有效工具。

    • 头颈部淋巴管畸形的CT诊断价值

      2023, 29(1):92-96.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137

      摘要 (193) HTML (441) PDF 1.04 M (1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头颈部淋巴管畸形(lymphatic malformation,LM)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21年收治的5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头颈部LM患者的CT资料。结果 2岁以内41例,病灶位于左侧26例,右侧26例,双侧5例;位于颈部、咽旁26例,头面部8例,跨越头面、颈或纵隔23例。临床表现无痛性肿块53例,面容改变25例,喉喘鸣、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7例,上述临床表现可单独或者同时出现。单房型25例,多房型32例;瘤内合并出血者30例;55例CT诊断LM,阳性率96.5%(55/57)。CT可表现单房或多房,呈圆形、不规则形及分叶状低密度或等密度影,沿着组织间隙呈现爬行性生长,边界清楚或不清,部分患者可见分隔影,增强后囊内容物不强化,纤维状分隔及囊壁呈点状、条状、条索状及网格状强化。合并感染或出血时CT值升高,部分患者可见液-液平面。结论 CT检查能清晰显示头颈部LM的位置、大小和累及范围,且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对LM的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 下调内质网相关降解蛋白-1对鼻咽癌CNE-2Z细胞化疗敏感性的作用及机制

      2023, 29(1):97-103.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099

      摘要 (239) HTML (137) PDF 1.27 M (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下调内质网相关降解蛋白(Derlin-1)对鼻咽癌CNE-2Z细胞株化疗敏感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收集10例鼻咽癌患者鼻咽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组织中Derlin-1 mRNA含量;本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阴性对照组(NC组)、敲低组(si-Derlin-1组)。RT-qPCR法检测鼻咽癌Derlin-1 mRNA的表达;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顺铂浓度时3组细胞的增殖;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顺铂浓度为5 μmol/L时3组细胞的凋亡率;Transwell检测顺铂浓度为5 μmol/L时3组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RT-qPCR结果显示,鼻咽癌癌组织中Derlin-1 mRNA相对表达量较癌旁正常组织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Derlin-1组Derlin-1 mRNA较control组、NC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NC组相比,si-Derlin-1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exin V-FITC(绿色荧光)/PI(红色荧光)双染法结果可见,当DDP浓度为5 μmol/L时,si-Derlin-1组细胞凋亡率为(29.65±2.35)%,较control组(13.24±1.43)%、NC组(15.09±1.32)%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当DDP浓度为5 μmol/L时,si-Derlin-1组细胞迁移率、侵袭率分别为(20.15±2.20)%、(22.33±3.5)%,较对照组(100±1.3)%、(99±2.43)%以及NC组(96.72±3.22)%、(94.44±1.21)%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迁移率=1080.610,P=0.000)、(F侵袭率=848.590,P=0.000);RT-qPCR结果显示,相比control组、NC组,si-Derlin-1组凋亡抑制因子Bcl-2 mRNA的表达量下降,凋亡诱导因子Bax mRNA表达量上调;si-Derlin-1组迁移相关因子MMP2与MMP9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比control组、NC组,si-Derlin-1组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量下降,凋亡诱导蛋白Bax表达量上调;si-Derlin-1组迁移相关蛋白MMP2与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erlin-1在鼻咽癌中表达上调,下调Derlin-1可提高鼻咽癌CNE-2Z细胞化疗敏感性,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迁移有关。

    • >临床报道
    • 甲状腺下动脉解剖技术对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下甲状旁腺功能保护的意义

      2023, 29(1):104-107.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017

      摘要 (36) HTML (133) PDF 962.87 K (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在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CCND)中,采用甲状腺下动脉(ITA)解剖技术来保护下甲状旁腺(IPGs)功能的意义。方法 本研究实施CCND手术65例患者(双侧9例、单侧56例),共解剖74侧ITA来寻找和保护IPGs,记录术中寻找IPGs的数目、解剖ITA情况、保留IPGs之后的血供情况及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结果 本组解剖ITA寻找到IPGs的比例为85.1%(63/74);可肉眼识别的为56.8%(42/74)IPGs,可见明显的ITA的Ⅰ级和Ⅱ级分支血管供血,ITA发出走向胸腺舌的Ⅱ级分支有 42.0%(31/74);原位保留IPGs的成功率为59.5%(44/74);有12.3%(8/65)的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周后恢复正常。结论 解剖ITA的方法有助于在CCND术中寻找到IPGs,可有效保护其完好的血供与功能。

    • 超声引导下经皮气管切开术在颌面部多发伤并上呼吸道梗阻中的应用

      2023, 29(1):108-110.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064

      摘要 (51) HTML (146) PDF 835.04 K (1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气管切开术在颌面部多发伤并上呼吸道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5月—2020年10月颌面部多发伤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梗阻患者8例,均入住重症医学科,均表现为中-重度呼吸困难,气管插管失败后均紧急行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结果 8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100%;手术时间5~9 min,平均6 min;患者术中出血量4~12 mL;置管成功率100%。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颌面部多发伤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梗阻患者气管插管失败后紧急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不仅可快速、有效、安全开放气道,而且可提高成功率,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病案报道
    • 茎突前间隙唾液腺上皮-肌上皮癌1例并文献复习

      2023, 29(1):111-11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111

      摘要 (59) HTML (147) PDF 978.29 K (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综述
    • 环状RNA在鼻咽癌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2023, 29(1):115-122.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181

      摘要 (257) HTML (138) PDF 908.96 K (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鼻咽癌是一种鼻咽部的上皮细胞恶性肿瘤,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放射性治疗(放疗),其死亡率的下降与诊疗技术的提高密切相关。复发和转移仍是影响鼻咽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患者对放疗的抵抗性往往导致预后较差。近年来鼻咽癌的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除了编码基因可以调控蛋白质翻译,非编码RNA的作用也被证明,他们可以在RNA水平上调节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环状RNA(circRNA)主要通过充当竞争性内源RNA或微小RNA(miRNA)海绵分子,竞争性结合miRNA,调节miRNA活性,调控基因在RNA水平的表达,促进或抑制相关反应,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circRNA的生物学特性及表达特异性使其有望成为鼻咽癌诊断和治疗决策的潜在生物标记物,基因敲除也可能成为鼻咽癌新的治疗途径。本文重点聚焦circRNA在鼻咽癌中的作用及近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Micro-RNA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2023, 29(1):123-128.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057

      摘要 (133) HTML (128) PDF 857.38 K (1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变应性鼻炎(AR)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特征是与血清IgE水平升高相关的辅助型T细胞2(Th2)主导的免疫反应。它不同程度影响个人社会生活、睡眠和工作,并可增加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目前AR的治疗在免疫疗法、鼻内类固醇、抗组胺药和肥大细胞稳定剂等方面取得了有效进展,但20%的AR患者并未表现出足够的主观和客观改善。因此,深入研究AR的发病机制,并开发用于治疗AR的新型制剂已是当务之急。Micro-RNA(miRNA)是一种基因表达调控小分子RNA,被认为与许多炎症性疾病有关,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系统综述了与AR密切相关的miRNA,并对研究现状做了简要评析,指出了当前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希望能对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