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0(5):75-8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233
摘要:目的 通过探讨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状细胞癌(SCCUP)的临床特征,评估规范化的诊疗模式对SCCUP诊治的影响,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总结2003年9月—2023年9月诊治的51例SCCUP患者,综合分析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术前检查、治疗方案、原发灶随访情况、5年总生存率(OS)和区域控制率(RC)。结果 51例患者中男47例,女4例;平均年龄(59.96±10.29)岁。截止随访结束共22例死亡,复发17例,27例在后续诊治过程中出现原发灶。对于EBER(-) p16(-) SCCUP,随访过程中原发灶检出、包膜外侵犯是影响其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引入EBER、p16对于规范化SCCUP的诊治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对患者采取更适宜的诊治方式,积极排查原发灶对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2023, 29(2):1-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00430
摘要:近年来,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技术和腔镜肿瘤外科技术不断发展,抗肿瘤药物研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多学科诊疗模式(MDT)肿瘤治疗理念不断加强。这些日新月异的进展使得头颈肿瘤外科这门古老的学科在外科技术和治疗理念上都呈现出了强劲发展趋势,把头颈肿瘤的诊治朝着更加微创、美容、精准和规范的方向推进了一大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3, 29(2):13-1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511
摘要:目的 分析喉垂直部分切除术(VPL)治疗声门型喉癌的远期临床疗效,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接受VPL治疗的548例声门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手术治疗后的疗效,包括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利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本组研究患者,其中男537例(98.0%),女11例(2.0%);年龄34~89岁,平均年龄(59.0±9.4)岁。T1期169例(30.8%),T2期316例(57.7%),T3期63例(11.5%)。3、5年和10年的OS分别为96.5%,92.1%和83.3%;3、5年和10年的DFS分别为93.2%,88.0%和79.6%。研究发现T分期越晚患者的生存率越差(P<0.001),肿瘤面积越大的患者生存率越差,在T2期和T3期内肿瘤面积越大的患者其生存率越差(P<0.05)。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影响患者OS和DFS的因素包括T分期、肿瘤面积和年龄>70岁。结论 本研究分析了大样本量的声门型喉癌接受VPL的远期临床疗效,患者获得了较理想的生存率。对于喉部支撑喉镜暴露欠佳的早期和经选择的T3期声门型喉癌可选择VPL,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主要考虑T分期、肿瘤体积和年龄。
2019, 25(4):333-33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4001
摘要:目的下咽癌恶性程度高,位置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且容易侵犯喉和食管等邻近器官,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预后较差。对于早期下咽癌的治疗,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手术和放/化疗都可获得较好的肿瘤学疗效和功能保留。对晚期下咽癌手术加术后放疗是传统的治疗方式,但需行全喉切除的患者将失去发音功能。而放/化疗等非手术保喉治疗,可以获得与手术加放疗相似的生存率,并有望保留喉功能,但是具有近期和远期的毒副作用。因此推荐多学科参与制定治疗方案。
2011, 17(6):412-418.
摘要:目的 探讨面神经损伤后最佳修复时机。方法 通过对面神经即时吻合和延迟不同时期吻合术后面神经有髓纤维通过率的计算,评价神经再生的效果。同时对再生有髓纤维的髓鞘形态进行电镜观察,计算髓鞘腔面积和髓鞘厚度,对照各组各阶段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客观评价面神经即时吻合和延迟不同时期吻合术后面神经再生的情况。结果 面神经吻合术后2个月检测,正常组、即时缝合组和延迟7 d缝合组的有髓纤维通过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延迟缝合组(P<0.05);即时缝合组和延迟7 d缝合组面神经吻合口远端的髓鞘形态与正常组接近;其他各延迟缝合组面神经吻合口远端的髓鞘形状较不规则,直径小,髓鞘厚度薄,延迟2个月组和延迟3个月组更为明显。结论 延迟一段时间修补面神经同样可以得到较好的再生效果。通过对面神经吻合术最佳手术时机的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一定临床实际意义。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