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26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自发性扁桃体出血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2025, 31(1):106-11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055

      关键词:自发性扁桃体出血病因分析治疗
      摘要 (60)HTML (38)PDF 1.01 M (29)收藏

      摘要:自发性扁桃体出血(STH)在临床上较为罕见,病因复杂且隐匿,其中最常见的原因为咽部局部感染。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等作出判断,其治疗主要根据病因及出血情况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病因治疗、支持治疗和止血治疗,如上述方法无效,在排除凝血系统、高血压等疾病后,应果断实施缝扎、扁桃体切除术、颈外动脉结扎术、选择性动脉造影及栓塞术等方法。本文就STH的发病原因以及诊治原则作一综述,以期为耳鼻咽喉临床提供参考。

    • 扁桃体下极被膜保留的扁桃体切除术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治疗中的应用

      2024, 30(3):76-8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128

      关键词:扁桃体切除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儿童术后出血手术方式
      摘要 (80)HTML (177)PDF 973.80 K (175)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扁桃体下极被膜保留的扁桃体切除术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中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将2018年8月—2019年12月行扁桃体下极被膜保留扁桃体切除术(91例)与2017年1月—2018年7月行传统扁桃体切除术(100例)治疗儿童OS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随访1年的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无明显差异,下极被膜保留组术后第1天、第3天疼痛评分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术后出血率传统手术组(7/100,7%)高于下极被膜保留组(2/91,2.19%)(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均未出现局部感染及再发扁桃体肥大情况。结论 扁桃体下极被膜保留的扁桃体切除术是儿童OSA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出血风险及术后疼痛。

    •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患者腺样体和扁桃体增生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

      2024, 30(2):97-10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126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儿童腺样体扁桃体增生
      摘要 (177)HTML (299)PDF 901.22 K (238)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对因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增生导致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OSDB)需要手术的病例资料分析,探讨儿童OSDB患者腺样体和扁桃体增生程度的临床特征及相关性。方法 提取前瞻性病例数据库中737例因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增生导致OSDB进行了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把性别、年龄、腺样体大小、扁桃体大小等设为观察指标。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结果 在儿童OSDB患儿中:①腺样体增生程度随年龄上升呈下降趋势,扁桃体增生程度则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腺样体和扁桃体增生程度平均得分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腺样体增生程度高于扁桃体增生程度;这种差异在<6岁年龄段的儿童中尤其显著。③腺样体和扁桃体增生程度与性别无关(P均>0.05)。④腺样体增生程度与年龄呈负相关(r=-0.210,P<0.01);扁桃体增生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0.175,P<0.01);腺样体增生与扁桃体增生呈负相关(r=-0.119,P=0.001)。结论 在儿童OSDB患者中,腺样体和扁桃体的增生具有不同的趋势和特点;腺样体增生程度与年龄呈负相关,扁桃体增生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总体上腺样体的增生程度高于扁桃体,腺样体的增生对儿童OSDB贡献度较扁桃体大。

    • 放线菌在儿童扁桃体组织中的临床病理观察

      2022, 28(2):78-8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175

      关键词:慢性扁桃体炎放线菌感染儿童扁桃体肥大组织病理学
      摘要 (558)HTML (584)PDF 1005.83 K (367)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放线菌在儿童扁桃体组织中的分布,探讨儿童慢性扁桃体炎病原体的多样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因慢性扁桃体炎或扁桃体肥大施行手术的儿童223例,根据病史分成两组,其中A组128例,B组95例。按照不同年龄段组(2~4岁、5~7岁、≥8岁)进行亚组分析,观察比较两组扁桃体病理切片中放线菌团块存在情况。结果 观察到放线菌团块的阳性病例47例(21.9%),其中A组37例(28.9%),B组10例(1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不同年龄组中放线菌团阳性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多,≥8岁年龄组中放线菌团块的阳性率达25例(36.8%),总体呈正相关趋势(rs=0.249,P<0.05),这种正相关趋势主要体现在A组患儿中(rs=0.278,P<0.05),B组病例不同年龄组中放线菌团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放线菌在慢性扁桃体炎患儿的扁桃体组织中较为常见,而且其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临床诊疗中抗生素选择上应考虑针对放线菌的药物。

    • 改良戴维氏开口器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2022, 28(4):104-10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287

      关键词:扁桃体切除术术野暴露戴维氏开口器
      摘要 (103)HTML (253)PDF 951.57 K (403)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戴维氏开口器辅助扁桃体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自2017年7月—2021年2月收治的110例符合扁桃体切除手术指征的患者,试验组55例,行改良戴维氏开口器辅助下扁桃体切除术;对照组55例,行传统戴维氏开口器辅助下扁桃体切除术。比较两组扁桃体下极暴露效果、开口器暴露术野完成时间、全部手术时间以及扁桃体下极残留、咽舌弓黏膜撕裂、舌麻痹等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扁桃体下极视野暴露更清楚,术野暴露时间及手术时间更短,扁桃体下极残留、舌麻痹、咽舌弓撕裂发生率较低。结论 改良戴维氏开口器辅助下扁桃体切除术具有较好的手术视野,有利于提高手术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舌咽神经阻滞在扁桃体切除术后镇痛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2, 28(2):125-12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213

      关键词:扁桃体切除术舌咽神经阻滞术后镇痛
      摘要 (122)HTML (344)PDF 967.36 K (366)收藏

      摘要:扁桃体切除术和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手术操作导致的局部炎症和神经刺激所引发的术后疼痛是该类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目前用于术后镇痛的主要有各种类型的镇痛药物(阿片类药物、类固醇、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局部麻醉喷雾及局部浸润麻醉。舌咽神经是支配扁桃体和扁桃体周围感觉的主要神经,因此阻滞该神经可以达到镇痛的目的。关于舌咽神经阻滞(GNB)减轻扁桃体术后疼痛的研究近年逐渐增多,现针对该技术的镇痛原理、阻滞方法、镇痛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

    • 扁桃体滤泡树突细胞肉瘤1例

      2021, 27(1):94-9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0267

      关键词:扁桃体恶性肿瘤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摘要 (72)HTML (207)PDF 871.69 K (211)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扁桃体滤泡树突状肉瘤(FDCS)的临床表现、体征、诊断、病理特征、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扁桃体FDCS疾病特征,该患者因右侧口咽肿胀入院,无明显临床症状。入院后行颌面部及颈部CT检查,结果示右侧口咽部占位性病变,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为FDCS,遂对该患者行右侧扁桃体及肿物扩大切除术。结果 完全切除右侧扁桃体及肿物,术后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予以放疗,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FDC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临床症状表现无特异性,在临床工作中易被误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是诊断该疾病的主要方法,治疗以完全性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可辅以放疗和(或)化疗。

    • 非小细胞肺癌双侧扁桃体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2021, 27(3):340-34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087

      关键词:扁桃体肿块肺癌转移诊断治疗
      摘要 (70)HTML (385)PDF 1.08 M (293)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扁桃体转移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扁桃体转移性NSCLC患者的病例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进而对该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进行讨论。结果 本例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报告为NSCLC,因咽部巨大肿物妨碍呼吸、吞咽,行右扁桃体及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转移性NSCLC。术后予放射、化学治疗,但很快出现左侧扁桃体及颅脑等多处转移,5个月后死亡。结论 扁桃体转移性肺癌临床少见,进展快,预后差,手术治疗能解除呼吸道梗阻。临床医生对于扁桃体异常增大时,除考虑原发性肿瘤外,还须警惕转移癌的可能;而对于肺癌患者,也须将口咽部检查纳入常规,避免漏诊。

    • 儿童扁桃体与腺样体切除术后发热因素分析

      2021, 27(3):344-34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310

      关键词:扁桃体切除术腺样体切除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发热
      摘要 (618)HTML (1352)PDF 865.95 K (911)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后发热的相关因素,为手术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408例因扁桃体和/或腺样体肥大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OSDB)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患儿的相关资料,分析发热与术中出血量、性别、扁桃体腺样体大小、扁桃体炎史、鼻窦炎现状、手术时段、手术季节和手术部位的关系。结果 408例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的患者儿中19例出现术后发热,体温均在38℃以上。统计结果显示,不同季节术后患者发热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季的发热率最高;不同术中出血量、性别、扁桃体腺样体大小、扁桃体炎史、鼻窦炎现状、手术时段及手术部位患者发热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发现发热率随着扁桃体和腺样体的体积增大发热人数也有相应的增加。结论 春季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术后发热率较其他季节高;发热率随着扁桃体和腺样体的体积增大也相应升高。

    • 舌咽神经阻滞对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

      2020, 26(6):698-70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6021

      关键词:舌咽神经|扁桃体切除术|镇痛|咽反射|吞咽
      摘要 (84)HTML (0)PDF 909.00 Byte (212)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布比卡因舌咽神经阻滞对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92例行扁桃体手术切除的患儿,随机分为布比卡因舌咽神经阻滞组(治疗组)和未接受布比卡因舌咽神经阻滞组(对照组)各46例,其中,治疗组在手术结束后立即行布比卡因双侧舌咽神经阻滞,对照组手术结束后不给予任何处理,比较两组术后首次请求镇痛的时间、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镇痛平均剂量,术后休息和吞咽时对患儿面部表情(face)、腿的姿势(legs)、躯体活动度(activity)、哭闹(crying)、是否安慰(consolability)5项进行疼痛评分(FLACC),术后咽反射情况、吞咽困难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父母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术后首次请求对乙酰氨基酚镇痛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平均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术后6 h休息和吞咽时FLACC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对咽反射的反应和吞咽困难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没有增加(P>0.05),父母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布比卡因双侧舌咽神经阻滞可有效地减轻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早期疼痛,改善患儿术后生理舒适度及生活质量,提高父母满意度,而无明显麻醉不良反应。

    上一页123
    共3页26条记录 跳转到GO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