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0(5):6-1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429
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汉族人群正常额窦的CT影像,分析左右额窦发育与年龄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85例1~25岁患者的CT资料,通过Mimics软件进行双侧额窦的三维重建,观察额窦气化发育的时间,并测量发育额窦的高度、宽度、深度及体积等参数,对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额窦气化发育最早在2岁儿童中可以观察到,其大小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在4~8岁和10~14岁时有激增期,17岁以后发育成型;左侧额窦有发育优势;男性额窦大于女性,但17岁以下无统计学差异,17以上的成熟额窦除了右侧宽度(P=0.085)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CT三维重建来理解额窦的正常发育规律,为不同年龄汉族人群额窦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2023, 29(5):41-4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329
摘要:目的 探讨单侧上颌窦真菌球(UMFB)与上颌窦解剖参数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UMFB患者的鼻窦CT资料,应用Mimics 21.0软件对双侧上颌窦进行三维重建,同时测量计算患侧与健侧上颌窦的容积、表面积、气化系数、骨壁厚度及密度等解剖参数,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UMFB患者的双侧上颌窦中,患侧上颌窦容积、内表面积、气化系数、上下径均较健侧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右径、前后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上颌窦骨壁厚度及密度均较健侧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UMFB患侧上颌窦解剖参数与Lund-Mackay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UMFB更好发于上颌窦容积、表面积、气化系数以及上下径较小的一侧。上颌窦骨壁厚度及密度增大对于诊断UMFB具有一定价值。
2023, 29(4):96-10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296
摘要:鼻咽癌是一种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而放疗抵抗则容易使肿瘤复发或转移并最终导致放疗失败。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ATM)基因主要在DNA双键断裂时被激活,可参与调控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等过程。研究表明,ATM在鼻咽癌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治疗干预的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并在鼻咽癌的放疗抵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通过抑制ATM活性来降低放疗抵抗已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就ATM相关信号通路在鼻咽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为鼻咽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2023, 29(5):109-11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414
摘要:变应性鼻炎(AR)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与环境因素密不可分,其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是一类可干扰内源性激素的典型环境污染物,流行病学研究显示AR发病与EDCs暴露有一定的关联性。EDCs在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有探索性研究,EDCs可通过作用于激素信号通路,促进氧化应激和气道炎症,打破辅助型T细胞(Th)1/Th2平衡,引起微生物群失调,调控表观遗传调控等途径引起呼吸道变应性炎性反应,说明EDCs暴露可能是诱发AR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就EDCs来源、分类、污染现状、特性及对AR发病的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2023, 29(3):110-11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069
摘要:分泌性中耳炎(OME)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冬春季多发,是儿童和成人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部分患者的病程过长,最终导致黏连性中耳炎、胆脂瘤等病变,形成不可逆的听力损害。OME的发生发展主要与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和变态反应相关,但是,其病理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络(NETs)作为中性粒细胞捕获和杀灭病原体的一种新作用机制,参与循环、呼吸、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且作为新的治疗靶点,NETs的抑制剂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前期研究在OME患者或动物模型的中耳积液中发现了NETs相关蛋白,提示NETs也参与OME的疾病进展。本文就NETs在OME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3, 29(6):112-11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445
摘要:变应性鼻炎(AR)是机体经变应原诱发产生的常见良性变态反应性疾病。除了与过敏相关的鼻部和眼部症状外,还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白天生活质量降低等问题,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目前AR的治疗方法是以远离变应原及药物控制为主,且在疗效上有其局限性和弊端。干细胞疗法的应用在各疾病的治疗中正在得到极大地发展。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其独特的免疫调节及抗炎等作用以及获取方便等优势,在AR的治疗上具有相当的潜力。本文就脂肪来源MSCs治疗AR的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3, 29(1):123-12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057
摘要:变应性鼻炎(AR)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特征是与血清IgE水平升高相关的辅助型T细胞2(Th2)主导的免疫反应。它不同程度影响个人社会生活、睡眠和工作,并可增加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目前AR的治疗在免疫疗法、鼻内类固醇、抗组胺药和肥大细胞稳定剂等方面取得了有效进展,但20%的AR患者并未表现出足够的主观和客观改善。因此,深入研究AR的发病机制,并开发用于治疗AR的新型制剂已是当务之急。Micro-RNA(miRNA)是一种基因表达调控小分子RNA,被认为与许多炎症性疾病有关,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系统综述了与AR密切相关的miRNA,并对研究现状做了简要评析,指出了当前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希望能对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2, 28(4):14-1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414
摘要:目的 探讨额窦口参数及鼻丘气房形态学与慢性额窦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其他疾病就诊而鼻窦正常患者25例及慢性额窦炎患者113例,根据软组织密度率(STDR)将研究对象分为0、1、2、3、4分组,应用鼻窦CT数据进行额窦及鼻丘气房三维重建并测量相关参数。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额窦口参数及鼻丘气房形态学与慢性额窦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①额窦浑浊程度不同的5组患者的鼻丘气房形态学参数不完全相同。0分组的鼻丘气房体积、表面积、上下径均低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分组的鼻丘气房的左右径低于1分组和3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额窦浑浊程度不同的5组患者的额窦口参数不完全相同。正常0分组额峡部前后径高于其他各组,0分组FI截面积高于2组、3分组和4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分组FI值、FI截面积均高于3分组及4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2分组FI截面积中位数高于4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0分组相比,额窦浑浊程度越高,FI及FI截面积越小;③Spearman秩相关分析提示:FI截面积与FI值、额隐窝的前后径呈正相关(rs=0.606,rs=0.213,P<0.05),与鼻丘气房体积、表面积及上下径呈弱的负相关(rs=-0.154,rs=-0.161,rs=-0.250,P<0.05),鼻丘气房体积与FI呈弱的负相关(rs=-0.276,P<0.05)。结论 鼻丘气房形态学参数和FI值、FI截面积参与慢性额窦炎的发生、发展,且FI值、FI截面积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2022, 28(6):123-12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420
摘要:变应性鼻炎是IgE介导的鼻黏膜的非感染性炎性疾病,Th1/Th2/Th17/Treg细胞的失衡是变应性鼻炎的重要免疫学特征。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作为III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DNA修复和凋亡、肌肉和脂肪分化、神经元增殖分化、代谢、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关于SIRT1在变应性疾病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哮喘中,对于其在变应性鼻炎中的研究较少,本文就近年来SIRT1在变应性鼻炎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1, 27(2):138-14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004
摘要:目的 探讨中鼻甲形态学参数与慢性上颌窦炎(CMS)的关系。方法 回顾90例双侧CMS患者和60例健康人的鼻窦CT,在上颌窦口层面测量中鼻甲长度及卷曲度,并比较两组的差异。采用Lund-Mackay评分评估CMS组的病情严重程度,将Lund-Mackay评分与测量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探究影响病情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正常组和CMS组的中鼻甲长度分别为9.94(8.45,12.77)mm和8.97(7.05,11.69)mm,正常组的中鼻甲长度大于CM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鼻甲卷曲度分别为5.47(3.82,7.29)mm和5.22(3.11,6.8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MS组上颌窦中,中鼻甲长度和卷曲度均与Lund-Mackay评分呈负相关(分别为r=-0.186,P<0.05;r=-0.250,P<0.01);③多元线性回归显示中鼻甲卷曲度是影响Lund-Mackay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中鼻甲长度与CMS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中鼻甲卷曲度与CMS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但中鼻甲卷曲度较小的CMS患者病情更严重。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