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9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咽鼓管功能对行Ⅰ型鼓室成形术的慢性中耳炎患者短期听力影响分析

      2024, 30(1):12-1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348

      关键词:中耳炎鼓室成形术咽鼓管听力
      摘要 (177)HTML (246)PDF 843.66 K (425)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对耳内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咽鼓管功能对其听力影响。方法 收集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42例,结合声导抗正负压平衡试验和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量表(ETDQ-7)将分为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组(25例),将咽鼓管功能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1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听力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术前与术后气导平均听阈、骨导平均听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术后气导平均听阈和骨导平均听阈的改善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4 kHz气导听阈改善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8 kHz气导听阈改善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好的咽鼓管功能不会增加Ⅰ型鼓室成形术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平均听力的改善程度,但有利于患者术后高频听力的恢复。

    • 岩骨次全切除术在侧颅底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2023, 29(3):23-2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3037

      关键词:岩骨次全切除术面神经功能脑脊液耳漏
      摘要 (74)HTML (214)PDF 1.05 M (292)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岩骨次全切除术应用于多种侧颅底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9年9月行岩骨次全切除术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0例,女38例;平均年龄(37.3±14.1)岁。其中岩骨胆脂瘤28例,慢性中耳炎术后感染20例,颞骨良性肿瘤19例,脑脊液耳漏11例。术前患者均行纯音测听、颞骨CT、内耳MRI,面神经功能评价House-Brackmann分级:Ⅰ级25例,Ⅱ级19例,Ⅲ级15例,Ⅳ级10例,Ⅴ级5例,Ⅵ级4例;全聋21例,余者平均听力52.2 dB。术后复查颞骨CT、内耳MRI并评价面神经功能。结果 平均随访5.51年,术后无死亡、颅内出血、脑脊液耳漏等严重并发症。岩骨胆脂瘤、慢性中耳炎术后感染患者术后复发各2例,经再次手术治愈;颞骨良性肿瘤均完全切除肿瘤,其中14例面神经鞘瘤患者中9例行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术后面神经功能评价:Ⅰ级28例,Ⅱ级20例,Ⅲ级17例,Ⅳ级7例,Ⅴ级2例,Ⅵ级4例;所有患者均无实用听力。结论 岩骨次全切除术适用于广泛的岩骨胆脂瘤、慢性中耳炎术后感染及颞骨良性肿瘤的切除,也可用于防治脑脊液耳漏;此术式无法保留或重建听力,故仅适用于无听力重建条件者。

    • 颞骨次全切除术治疗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疗效分析

      2023, 29(3):45-4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105

      关键词:颞骨次全切除术外耳道腺样囊性癌
      摘要 (299)HTML (271)PDF 1.16 M (247)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颞骨次全切除术在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收治的8例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6例;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55.6岁。耳痛7例,外耳道肿块、耳溢液、听力下降各6例,面瘫1例;从最初出现症状到确诊平均为2.75年,5例曾被误诊,3例曾被误治手术;6例行颞骨次全切除+腮腺浅叶切除术,2例行颞骨次全切除+全腮腺切除术。结果 围手术期内1例患者出现局部切口感染,1例出现脑脊液漏。全部患者平均随访4.34年;6例患者无瘤存活;1例复发患者于我院二次手术后3年再次出现局部复发伴肺转移,接受放射治疗,目前带瘤生存;1例患者术后随访3.5年死于其他疾病。结论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确诊后应实施颞骨次全切除术以达到彻底切除肿瘤目的,术中应同时处理腮腺;术后放疗也是一种可选择的补充治疗手段。

    • 原发性喉淀粉样变性的临床分析

      2020, 26(4):431-43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4017

      关键词:喉|气管|淀粉样变性|临床诊治
      摘要 (60)HTML (0)PDF 1.08 K (468)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喉淀粉样变性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例喉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症状、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 5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声音嘶哑,病变位于喉部3例,其中声带受累3例、室带受累2例;声带受累并累及声门下、气管2例。全麻支撑喉镜下行喉(气管)肿物切除术,其中4例原发性喉淀粉样变性患者行CO2激光声带肿物切除术。结果术后患者声音嘶哑症状均明显改善,无呼吸困难等不适,1例喉气管淀粉样变性患者术后随访1年复发,余患者随访至今病情稳定,无明显复发。结论喉淀粉样变性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缺乏诊断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检查。该病至今仍无有效根治的方法,彻底手术切除是减少复发的关键,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改善或恢复发音质量是治疗的目的。

    • 听神经瘤治疗策略

      2019, 25(1):10-1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1002

      关键词:听神经瘤|治疗策略|随访观察|手术切除|放射治疗
      摘要 (290)HTML (0)PDF 791.00 Byte (454)收藏

      摘要:听神经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颅底良性肿瘤,常见症状有单侧感音性听力下降等。目前听神经瘤治疗方法包括定期随访观察、手术切除以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手术切除是听神经瘤的主要治疗方式,常用途径包括经乙状窦后(枕下)入路、经迷路入路及经颅中窝入路等。不同治疗方式、不同手术入路各有其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因此,针对不同患者采取合适治疗方式十分必要。

    • 颞下窝B型径路切除侧颅底肿瘤临床分析

      2019, 25(6):615-61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09·

      关键词:侧颅底肿瘤|颞下窝B型径路|颈内动脉|岩尖|面神经
      摘要 (70)HTML (0)PDF 1.20 K (231)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颞下窝B型径路在侧颅底肿瘤中的适应证及手术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采用颞下窝B型径路治疗8例侧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横纹肌肉瘤1例,成熟型畸胎瘤1例,骨巨细胞瘤1例,颞骨鳞癌1例,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2例,胆脂瘤2例。结果3例患者病变范围主要累及颈静脉孔区、颈内动脉、岩尖;5例患者病变范围主要累及颧弓、颞下颌关节、中颅底甚至颞叶。7例单纯行颞下窝B型径路,1例患者行颞下窝B型径路联合经耳蜗径路,8例患者均完全切除病变。所有患者术后1周复查头颅MRI,均未见病变残留。4例患者术后为重度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下降,另外4例患者术后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术前面瘫者2例,术后无加重;术前面神经功能正常者,术后2例出现面瘫,其中1例为联合经耳蜗入路患者术中将面神经进行移位,另外1例由于恶性肿瘤已侵犯面神经,术中将受侵犯的面神经切除。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无脑脊液耳漏、颅内出血,颅内感染、偏瘫、死亡等严重术后并发症。 结论颞下窝B型径路在暴露颈内动脉垂直段和水平段、岩尖等部位极具优势,同时这一径路也可用于切除累及颧弓、颞下颌关节甚至累及颞叶的侧颅底肿瘤。

    • 老年突发性耳聋87例临床诊治分析

      2014, 20(2):93-95.DOI: 1007-1520.201402001

      关键词:

      耳聋|突发性|老年人

      摘要 (732)HTML (0)PDF 914.00 Byte (1611)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特点、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87例(87耳)60岁以上老年突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选取98例(98耳)同期治疗的中青年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老年组听力曲线以下降型为多见,对照组则以上升型和平坦型为多见,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老年组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率54.02%(47/87)明显高于对照组26.53%(26/98)。结论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常伴随有全身其他病变存在,其典型症状除了听力减退以外,以言语交流困难为主要特征。而全身其他疾患也可能是老年突发性耳聋的发生原因。多因素可影响老年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

    • 鼻腔泪囊吻合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

      2012, 18(5):392-394.

      关键词: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慢性泪囊炎
      摘要 (1297)HTML (0)PDF 392.00 Byte (1225)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经鼻内镜行鼻腔泪囊吻合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疗效和患者满意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78 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其中经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38例,采用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40例。结果 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有效率分别为89.5%和90%,患者满意率分别为81.6%和75% 。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内镜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手术效果接近于传统手术,但病人的满意率高,这种手术可能成为替代传统鼻外泪囊手术的理想术式。

    • 采用不同缝合方法的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2011, 17(4):302-303.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阻塞性|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缝合技术|疗效
      摘要 (1444)HTML (0)PDF 289.00 Byte (1725)收藏

      摘要: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9条记录 跳转到GO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