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3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术后通气管留置时间与疗效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4, 30(5):98-10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013

      关键词:中耳炎分泌性鼓膜置管术留置时间疗效脱落影响因素
      摘要 (53)HTML (50)PDF 858.50 K (124)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鼓膜置管术后通气管留置时间与疗效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15例(183耳)行鼓膜置管术患儿的临床诊疗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5例(183耳)行鼓膜置管术时的平均年龄为(4.68±2.54)岁,多集中在3.5~7岁,占86.57%。183耳术后通气管留置时间为3~18个月,平均留置时间为(9.43±3.82)个月。痊愈耳(126 耳)通气管留置时间平均为(11.82±3.11)个月,未愈耳(57耳)通气管留置时间平均为(9.13±3.21)个月,两者之间差异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置时间<6个月者痊愈率为51.92%,≥6个月者痊愈率为75.57%,两者之间差异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卡方分析鼓膜显著塌陷或菲薄、通气管堵塞、术后中耳感染、术后早期活动等因素与鼓膜置管术后通气管早期脱落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时鼓膜重度塌陷或菲薄、术后通气管堵塞、术后中耳感染、术后不按时复查、术后早期较强活动是儿童鼓膜置管术后通气管早期脱落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鼓膜置管术后通气管过早脱管或取管,影响SOM患儿治愈率。鼓膜重度塌陷或菲薄、术后通气管堵塞、术后中耳感染、术后不按时复查、术后早期较强活动是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 罕见新生儿鼻咽部横纹肌肉瘤1例及文献复习

      2021, 27(2):226-22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001

      关键词:鼻咽肿瘤横纹肌肉瘤新生儿
      摘要 (77)HTML (548)PDF 1.06 M (433)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报道1例新生儿鼻咽部横纹肌肉瘤(RMS)及其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患者,女,16 d,出生后即发现有鼻塞、张口呼吸,吸吮时憋气、呼吸困难。鼻咽喉内镜、CT及MRI检查提示鼻咽部占位性病变,通过活检手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RMS。结果 患儿经系统化疗后病情好转,8个月龄时内镜及影像学复查,局部病灶较前缩小,一般状况良好,未见头颈及全身转移。结论 发生在新生儿鼻咽部的RMS十分罕见,且位置隐匿,早期无典型临床表现,容易造成误诊及漏诊;该病恶性程度高,临床上应争取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 联合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2017, 23(1):71-74.

      关键词:鼻炎|变应性|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抗组胺药|治疗结果
      摘要 (174)HTML (0)PDF 823.00 Byte (386)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小儿中、重度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2例中、重度AR患儿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患者各31例,常规治疗组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口服、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鼻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口服,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对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治疗4周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总有效率进行比较。 结果①鼻部症状VAS评分每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4周结束时、治疗结束后3个月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周结束时、治疗结束后3个月,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总有效率:治疗4周结束时、治疗结束后3个月,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90.00%)和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73.33%)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治疗组治疗4周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鼻用糖皮质激素和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小儿中、重度AR可以增强和巩固疗效。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3条记录 跳转到GO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