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29(6):80-8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3200
摘要:目的 分析男性患者选择颏下联合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H-TOETSA) 治疗甲状腺肿瘤的安全性和美容效果。方法 收集2021年9月—2022年4月诊治的55例男性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选择了H-TOETSA手术方式,同期25例患者选择传统的“衣领式”颈部皮肤切开甲状腺手术。比较H-TOETSA术式和传统的“衣领式”颈部皮肤切开术式组的一般资料、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喉返神经损伤、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手术部位感染以及颏部麻木感)的发生情况。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时评估患者美容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选用H-TOETSA术式组的患者与传统的“衣领式”颈部皮肤切开术式组比较,手术用时较长(153.233±40.826 vs 122.960±37.821),术后住院天数较短(2.733±0.907 vs 3.480±1.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颏部麻木感未明显增加、引流量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个月,选用H-TOETSA术式组患者的主观美容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的“衣领式”颈部皮肤切开术式组(8.733±0.450 vs 7.680±0.476,P=0.000)。结论 合适的男性甲状腺肿瘤患者选择H-TOETSA手术的安全性不劣于传统开放手术,适用于有美容需求的患者。
2022, 28(4):25-2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43
摘要:目的 探讨真菌球性上颌窦炎的不同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49例真菌球性上颌窦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和术后随访,对其不同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49例患者均明确诊断为真菌球性上颌窦炎。根据临床资料可分为4种不同的临床特征:①单纯真菌球性上颌窦炎21例:主要临床症状为患侧头痛、脓涕、涕血、鼻塞;术中开放上颌窦并适当扩大窦口,术后给予鼻腔冲洗;②无症状型15例:此型主要是体检或者其他疾病检查无意发现,鼻窦影像学特点有典型的真菌性鼻窦炎特征,术中对上颌窦开放并适当扩大窦口,术后给予鼻腔冲洗;③合并鼻息肉8例:主要临床症状为患侧鼻塞、脓涕、头痛、头晕等症状。手术以切除鼻息肉,开放上颌窦并适当扩大窦口,术后按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治疗同时给予鼻腔冲洗;④合并变应性鼻炎5例:主要临床症状为患侧涕血、鼻塞伴喷嚏、清涕、鼻痒等变应性鼻炎症状,术中可见病变窦腔内黏膜水肿,呈息肉样变。开放上颌窦并扩大窦口,术后给予变应性鼻炎治疗同时给予鼻腔冲洗,当病变位于上颌窦前、内下、底壁时,在0°内镜下加行改良泪前隐窝入路手术。结论 根据真菌球性上颌窦炎其不同临床特征进行分型有利于精准诊治;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入路可以减少手术后复发,改善预后。
2019, 25(4):402-40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4014
摘要:目的分析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对七氟醚全麻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效果以及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和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于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儿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进行诱导麻醉;对照组53例,采用瑞芬太尼进行诱导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出麻醉恢复室时间等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插管时、插管后5 min、拔管后5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和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blood oxygen,SpO2),比较两组患儿Aono’s评分、小儿麻醉后苏醒期躁动评分(pa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PAED)和术后疼痛评分(children and infants postoperative pain scale, CHIPPS),并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8.2±2.7)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115.7±32.4)s和出麻醉恢复室时间(28.4±6.3)mi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插管后5 min、拔管后5 min的HR和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插管后5 min、拔管后5 min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Aono’s评分、PAED评分和CHIPP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能够提高小儿麻醉效果,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减轻患儿苏醒期躁动,降低不良反应反生率。
2019, 25(6):630-63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1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电磁导航技术在鼻颅底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 2017 年 8月—2019 年 2月应用电磁导航技术行 15例鼻颅底手术,患者病变范围涉及蝶窦、鞍区、咽旁隙、颈静脉孔区、筛顶、蝶骨平台等解剖区域。术前均完善 CT、MRI 等影像学资料,录入导航系统行三维重建,鼻内镜下进行手术,涉及复杂、重要解剖结构时使用导航系统进行定位。结果15例手术中1例鼻颅底纤维血管瘤术中出血约1 000 ml,余手术出血均可控。15例手术术中均未出现重要结构损伤,术后无严重并发症。15 例患者术后随访3~20个月,1例鼻颅底腺样囊性癌患者术后12个月复查考虑肿瘤复发。结论电磁导航技术应用于鼻颅底手术中,安全、精准,手术并发症少,特别适用于解剖结果变异、修正鼻内镜手术、病变广泛的恶性肿瘤患者。
2018, 24(2):119-122.
摘要:目的试图探索定位面神经主干的新方法,指导腮腺手术中面神经的解剖与保护。方法通过冰冻尸体解剖及临床研究,测量面神经主干与下颌骨后缘及周围解剖标志点的解剖学关系。将临床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通过不同的面神经定位方法对面神经进行解剖,比较两组之间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的差异。结果尸体解剖与临床研究测量AO距离(t=1.114,P=0.272)和α角(t=1.416,P=0.16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研究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方面分别为(10.4±5.3)min和(23.0±6.7)min ,出血量分别为(11.0±3.5)ml和(45.5±6.4)ml;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本研究得到的定位面神经主干的新方法,有利于安全、快速地解剖面神经主干,对于临床手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7, 23(5):439-443.
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应用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与舌再造中的效果。方法2008年12月~2016年1月应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对42例舌癌患者行舌癌根治术同期行舌口底缺损修复与舌再造,其中舌缘癌22例,舌腹癌17例,口底癌累及舌3例,肿瘤根治术后形成6.5 cm×3.5 cm~11.0 cm×7.5 cm大小缺损。术中将腹壁下动脉与甲状腺上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甲状腺上静脉或颈内静脉吻合。结果皮瓣长(8.6±0.3)cm、宽(5.1±0.2)cm、厚(2.3±0.5)cm。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蒂长度为(9.6±0.4)cm。42例肌皮瓣全部存活,供区直接闭合。皮瓣外观满意,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直肌功能未见明显影响。随访14~64个月。再造舌形态良好,吞咽、语言功能满意,肿瘤局部无复发。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组织量丰富,质地好,再造舌外形及功能良好,供区损伤小,是舌癌术后舌、口底缺损修复与舌再造的理想选择。
2016, 22(1):19-23.
摘要:目的评估新型MLK鼻内镜评分在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手术前后的应用。方法使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51例CRS患者进行研究,术前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条(SNOT22)和LundMackay CT评分,术中录制鼻腔检查过程。术后3个月召回患者进行鼻内镜随访并录像,同时完成上述评分。所得录像由两位双盲耳鼻咽喉医生分别使用MLK(Modified LundKennedy)、LK(LundKennedy)及DIP(discharge, inflammation, polyps)评分进行评估,分析3种内镜评分系统的重测信度和评分者信度,比较它们与其他主客观评价的相关性,分析手术效果。结果MLK评分手术前后的重测信度和评分者信度良好(ICC>0.75),均高于LK和DIP评分。同时与其他两种评分均有较高相关性(r>0.79,P<0.01)。术前MLK评分与CT评分有较高相关性(r=0.60,P<0.01)且高于DIP评分。术后MLK评分虽与VAS有较低相关性(r=0.30,P<0.05),但低于LK评分。患者术后各种主客观评分数值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MLK评分与CT、LK及DIP评分均显著相关,较之有更高的信度,可能更适合临床应用。
2012, 18(5):395-396.
摘要:目的 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手术皮肤缺损的修复方式。方法 对2007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16例长期反复感染的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耳前平行皮瓣进行皮肤缺损的修复。结果 16例患者全部一期愈合,随访1~3年均无复发。结论 耳前平行皮瓣修复感染期耳前瘘管切除术后大面积皮肤缺损,效果满意,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