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0(2):85-8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087
摘要:目的 探讨肾小球滤过率(GFR)与突发性聋的相关性,并分析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且临床资料完整的突发性聋261例,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的突发性聋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分析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评价预测效能。结果 ①突发性聋患者的听力值(dB)与eGFR水平呈负相关(P=0.02);②eGFR水平在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及听力损失类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eGFR水平和听力损失类型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④eGF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4(95%CI:0.642~0.766),预测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当约登指数为0.360时,最佳决策阈值为103.50 mL·min-1·1.73 m-2。结论 ①eGFR水平与突发性聋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及听力损失类型有关。②eGFR水平和听力损失类型是突发性聋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2022, 28(5):80-8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66
摘要:目的通过对罕见案例分析和文献复习,探讨乳突部骨化纤维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临床漏诊误诊。方法分析2020年8月24日就诊的1例乳突部骨化纤维瘤的女性患者,完善术前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后,在全麻下行乳突部肿瘤切除术,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术后病理诊断为骨化性纤维瘤。患者术后恢复可,无呕吐、眩晕及面瘫。术后随访12个月,患者未再诉头痛及耳鸣等不适,无复发。结论发生在乳突部的骨化纤维瘤临床上十分罕见,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易被漏诊。目前认为影像学与组织病理学分析是确诊及分类的主要依据,手术切除是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后的首选的治疗方法,而具体的治疗方式应根据肿块的大小、侵袭程度、周围结构受累情况、临床表现以及患者的预后、耐受程度来灵活选择。
2021, 27(4):465-46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134
摘要:目的 通过报道1例原发于鼻腔-鼻窦砂粒体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 患者,女,50岁,因渐进性右侧鼻塞1年余入院。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右侧鼻腔及筛窦内不规则占位性病变,遂在全麻鼻内镜下行右侧鼻腔筛窦肿物切除术。结果 肿物完全切除,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为砂粒体型脑膜瘤(WHO I级)。患者鼻塞及头痛症状消失,术后2个月复诊见鼻腔术区黏膜上皮化完成,鼻腔无粘连,暂未见肿物复发。结论 原发于鼻腔-鼻窦的异位砂粒体型脑膜瘤少见,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容易误诊。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治疗上应争取完全切除肿物及周边受侵犯组织,以达到根治,防止复发。
2020, 26(2):182-18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2016
摘要:目的探讨耳廓贯穿缝合碘仿纱条加压包扎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方法将49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耳廓贯穿缝合碘仿纱条加压包扎)和对照组(倒三角形切口开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两组患者均无复发。改良组有效率达100.0%,无并发症;对照组有效率达82.6%,其中4例患者并发耳廓软骨膜炎、耳廓畸形,给予抗感染及换药等治疗,患者仍有耳廓畸形及增厚。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人均换药次数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廓贯穿缝合碘仿纱条加压包扎治疗耳廓假性囊肿,具有术后恢复快、换药次数少,复发率低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9, 25(3):271-28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3010
摘要:目的探讨耳外伤后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点,避免误诊。方法回顾分析11例外伤后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从病史、耳内镜检查、听功能检测、颞骨CT及手术所见等方面总结分析其特征。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颅外伤史,其中车祸伤致颞骨骨折7例,工地砸伤颞骨骨折3例,狗咬伤1例,均以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伴不同程度的耳闷、耳流脓、耳痛、耳鸣等症状。外伤时间3个月至4年,纯音听阈显示患耳为传导性听力损失,0.5~4 kHz气导平均听阈为(42.10±3.50)dBHL,治疗后3、6、9、12个月,患者纯音听阀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颞骨CT显示,11例患者外耳道均有密度增高影,其中6例上鼓室、鼓窦、乳突区见密度增高影。手术清除病变,通畅引流,11例均治愈。随访3个月至1年,无复发。结论对于外耳道损伤后逐渐有原因不明的听力下降要警惕外耳道胆脂瘤的发生,除脑脊液耳漏外,外耳道裂伤建议碘仿纱条填压并定期追踪观察,防治瘢痕狭窄发生。
2018, 24(1):57-6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上颌窦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旨在提高耳鼻咽喉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并减少漏诊误诊。方法报告1例上颌窦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并复习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结果CT扫描示窦腔可见低密度肿块影且突入眼眶,邻近窦壁明显受压、变薄,增强明显不均匀强化。MRI示类圆形稍高/等T2、T1信号肿块影,边界不清。病理示瘤组织主要由梭形肌纤维母细胞及大量炎性细胞组成。免疫组化中SMA、VIM等呈阳性,CK呈阴性。术后随访9个月,复查CT示左上颌窦窦腔未见明显新生物,呈术后改变。结论上颌窦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非常罕见的,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根治性手术切除仍为目前首选治疗方法,对于体积过大的血供占位病变,术前可辅助介入栓塞治疗。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