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31(1):64-6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515
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及青少年鼻咽部恶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及误诊情况,探讨诊疗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方法 回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22年12月诊治的1 480例儿童及青少年鼻咽部病变患者,其中恶性肿瘤20例,分析鼻咽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类型及诊疗过程等,探讨诊断过程存在的问题和疏漏。结果 鼻咽部恶性肿瘤包括鳞状细胞癌16例,淋巴瘤2例,乳头状腺癌1例,脊索瘤1例。恶性肿瘤病例的初期临床症状以鼻部为主7例,其中4例被误诊为腺样体肥大;以耳部为主5例,其中2例被误诊为单纯分泌性中耳炎;以颈部为主8例,未见误诊。总误诊率达30%(6/30)。误诊患者的确诊前病程长于非误诊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160,P<0.01)。以颈部症状为主的患者确诊前病程短于以鼻部症状为主的患者(Z=-2.078,P<0.05)和以耳部症状为主的患者(Z=-2.372,P<0.05)。结论 多种鼻咽恶性肿瘤可能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人群且通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其中以鼻部和耳部症状为主的患者尤其容易被误诊,临床上应注意鉴别。
2024, 30(5):12-1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209
摘要:目的 探讨外鼻肿物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切除后缺损的修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4例外鼻肿物,分析肿物的发病部位、大小、病理类型、手术和修复方法等。结果 本组患者,男女发病比例为 1.125∶1,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外鼻恶性肿瘤中,基底细胞癌最多(16例,80%),各年龄层均有发病,恶性肿瘤的发病高峰年龄为60岁以上人群(15例,75%)。术中彻底切除肿物后,选择直接缝合15例,邻近皮瓣修复7例,转移鼻唇沟皮瓣修复10例,植皮2例。术后随访1例接受放化疗,2例接受单纯化疗。28例伤口一期愈合,鼻外观基本对称,鼻腔无明显通气功能障碍。1例行二期瘢痕修复。3例失访,3例死亡(死于老龄),2例对外鼻形态不满意。结论 外鼻肿物切除彻底,很少复发,一般无需放化疗。在手术彻底切除肿瘤的基础上,依据缺损部位及程度灵活应用不同的修复方法,重建鼻部轮廓,保持鼻部外形及结构的完整性。其中鼻唇沟皮瓣修复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是临床常选择的治疗方案。
2024, 30(3):16-2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039
摘要: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早期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的整体预后情况,并评估相关风险因素对患者无病生存期(DFS)的影响,从而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20年12月接受经口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369例早期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为32~1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2个月。并统计分析获得患者各项肿瘤学结果,包括DFS、总生存期(OS)、局部控制率(LC)、保喉率(LP)。结果 术后共计70例患者出现复发,40例死亡。所有患者总的1、2、5年DFS分别为89%(95%CI:86%~92%)、85%(95%CI:82%~89%)、80%(95%CI:76%~84%),中位DFS未到达。1、2、5年OS分别为97%(95%CI:96%~99%)、92%(95%CI:89%~95%)、89%(95%CI:85%~92%),中位OS未到达。且累及前连合显著影响患者DFS,但对OS没有影响。而ACI患者1、2、5年DFS分别为87%(95%CI:82%~92%)、82%(95%CI:77%~88%)、76%(95%CI:70%~82%)。而未侵犯患者1、2、5年DFS分别为92%(95%CI:87%~96%),89%(95%CI:84%~93%),85%(95%CI:79%~91%)。结论 等离子手术与CO2激光手术或是单纯放疗的疗效较为接近。累及前连合与术后肿瘤切缘也是影响患者术后DFS的重要因素,并且术后复发患者的二次等离子手术并非禁忌。术前做好相应评估,在确认前连合区域外侧甲状软骨没有明显侵犯并且术前判断可以获得阴性切缘的情况下再考虑行等离子手术治疗,才能使患者获得最佳疗效。
2024, 30(3):23-3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036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新辅助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或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可手术切除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从建库至 2023年11月前发表的研究,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 JBI评价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应用Revman 5.4进行单臂Meta 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49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疾病客观缓解率为39%(95%CI:29%~54%),病理学缓解率为55%(95%CI:48%~63%),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4%(95%CI:75%~ 95%),1年总体生存率为86%(95%CI:78%~ 95%),患者的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95%CI:13%~31%)。12项研究报道了与治疗相关的手术延迟情况,仅有1项研究中出现1例患者因免疫治疗而延误原定手术时间。亚组分析比较了单用抗PD-1/PD-L1、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PD-1/PD-L1+放射治疗、抗PD-1/PD-L1+化学疗法及抗PD-1/PD-L1+基因靶向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这5种不同治疗方案之间的病理学缓解率和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PD-1/PD-L1+基因靶向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13%,95%CI:5%~37%)最低,抗PD-1/PD-L1+化学疗法的客观缓解率(90%,95%CI:75%~107%)最高,另3组治疗方案间的客观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本荟萃分析和系统回顾中,新辅助抗PD-1/PD-L1免疫治疗对可切除的HNSCC耐受性良好,可能具有组织病理学反应所暗示的治疗优势。在抗PD-1/PD-L1联合或不联合其他辅助治疗的方案中,抗PD-1/PD-L1联合化学疗法的客观缓解率较其他组合治疗组更高,期待更多的临床研究来探索长期疗效和最佳治疗组合。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