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3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真菌球性上颌窦炎临床特征分析

      2022, 28(4):25-2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43

      关键词:真菌球性鼻窦炎分型鼻内镜手术疗效
      摘要 (705)HTML (285)PDF 1.14 M (444)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真菌球性上颌窦炎的不同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49例真菌球性上颌窦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和术后随访,对其不同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49例患者均明确诊断为真菌球性上颌窦炎。根据临床资料可分为4种不同的临床特征:①单纯真菌球性上颌窦炎21例:主要临床症状为患侧头痛、脓涕、涕血、鼻塞;术中开放上颌窦并适当扩大窦口,术后给予鼻腔冲洗;②无症状型15例:此型主要是体检或者其他疾病检查无意发现,鼻窦影像学特点有典型的真菌性鼻窦炎特征,术中对上颌窦开放并适当扩大窦口,术后给予鼻腔冲洗;③合并鼻息肉8例:主要临床症状为患侧鼻塞、脓涕、头痛、头晕等症状。手术以切除鼻息肉,开放上颌窦并适当扩大窦口,术后按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治疗同时给予鼻腔冲洗;④合并变应性鼻炎5例:主要临床症状为患侧涕血、鼻塞伴喷嚏、清涕、鼻痒等变应性鼻炎症状,术中可见病变窦腔内黏膜水肿,呈息肉样变。开放上颌窦并扩大窦口,术后给予变应性鼻炎治疗同时给予鼻腔冲洗,当病变位于上颌窦前、内下、底壁时,在0°内镜下加行改良泪前隐窝入路手术。结论 根据真菌球性上颌窦炎其不同临床特征进行分型有利于精准诊治;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入路可以减少手术后复发,改善预后。

    • 内镜下经鼻-翼突入路切除翼突周围颅底病变的临床分析

      2020, 26(2):135-13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2006

      关键词:鼻内镜|翼突|翼腭窝|颅底病变
      摘要 (57)HTML (0)PDF 1.11 K (186)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翼突入路处理翼突周围颅底病变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收治的10例内镜下经鼻-翼突入路治疗颅底病变的临床资料,其中神经鞘瘤2例,鼻咽纤维血管瘤2例,恶性黑色素瘤2例,嗅神经母细胞瘤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1例,腺样囊性癌1例,胆脂瘤1例。结果8例患者完整切除肿瘤;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术中鼻腔内肿瘤切除,颅内肿瘤残留,术后辅助化疗,肿瘤控制;1例神经鞘瘤术中瘤体出血,肿瘤残余。术后1例胆脂瘤患者出现术侧眼干、面部感觉减退,4个月后症状缓解;所有患者术后随访4~41个月,无复发。结论内镜下经鼻-翼突入路是处理翼突周围颅底病变的有效手段,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安全性高。

    • 电磁导航技术在鼻颅底手术中的应用

      2019, 25(6):630-63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12

      关键词:鼻颅底手术|电磁导航系统|精准治疗
      摘要 (80)HTML (0)PDF 0.00 Byte (81)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电磁导航技术在鼻颅底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 2017 年 8月—2019 年 2月应用电磁导航技术行 15例鼻颅底手术,患者病变范围涉及蝶窦、鞍区、咽旁隙、颈静脉孔区、筛顶、蝶骨平台等解剖区域。术前均完善 CT、MRI 等影像学资料,录入导航系统行三维重建,鼻内镜下进行手术,涉及复杂、重要解剖结构时使用导航系统进行定位。结果15例手术中1例鼻颅底纤维血管瘤术中出血约1 000 ml,余手术出血均可控。15例手术术中均未出现重要结构损伤,术后无严重并发症。15 例患者术后随访3~20个月,1例鼻颅底腺样囊性癌患者术后12个月复查考虑肿瘤复发。结论电磁导航技术应用于鼻颅底手术中,安全、精准,手术并发症少,特别适用于解剖结果变异、修正鼻内镜手术、病变广泛的恶性肿瘤患者。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3条记录 跳转到GO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