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0(2):77-8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292
摘要:目的 探讨声刺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慢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将49例慢性耳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所有患者均行声音刺激1个月。干预组患者同时接受持续1个月的个体化的CBT,对照组患者不接受个体化CBT。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0 d均需填写问卷,包括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临床试验。治疗1个月后观察,对照组患者THI、SAS、PSQI的平均值分别下降15.58、15.46、4.96,干预组患者THI、SAS、PSQI的平均值分别下降40.52、41.76、7.7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患者THI、SAS、PSQI的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声音刺激和CBT可以预测治疗效果,声音刺激联合CBT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的声音刺激。性别、年龄和听力障碍是耳鸣最相关的危险因素。
2022, 28(4):20-2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019
摘要:目的 探讨轮廓化后半周膜鼻泪管在治疗上颌窦病变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 30例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均行鼻科常规术前检查及鼻窦影像学检查。患者均采用轮廓化后半周膜鼻泪管手术,该术式通过去除鼻泪管骨管后半周骨质及依附其上的黏膜组织,从而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保留鼻泪管膜部,进入窦腔,去除病变。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彻底清除病变,完整保护鼻泪管膜部,术后恢复良好,窦腔上皮化良好,病变均无复发,无鼻周局部麻木、鼻翼塌陷、溢泪等并发症。结论 轮廓化后半周膜鼻泪管手术通过保留鼻泪管膜部,可扩大手术视野,增大手术操作空间,从而减小手术损伤,避免并发症,对于处理上颌窦的良性病变有巨大优势,并可最大限度保留鼻腔、上颌窦的生理功能,防止窦口狭窄,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2019, 25(2):177-18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2016
摘要:目的分析复发性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时间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41例喉鳞状细胞癌术后复发患者,对相关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用Kaplanmeier法对预后进行分析。结果41例患者在术后1~120个月内复发。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与复发时间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P=0.003)是复发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初次手术方式是复发性喉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病理分级分化程度低以及临床分期晚的患者更加容易早期复发,应加强随访以助于早期发现,且对≤24个月复发的患者采取更加激进的治疗措施;在激光手术早期开展时T2期患者应慎重选择内镜下手术方式,减少患者术后复发,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018, 24(4):341-345.DOI: DOI:10.11798/j.issn.1007-1520.201804009
摘要: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前庭自旋转(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 VAT)和冷热试验对早期梅尼埃病和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4例早期梅尼埃病非急性发作期(Meniere disease,MD)患者和22例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进行VAT和冷热试验检查,均为单耳发病,均先行VAT检测后行冷热试验。VAT检测观察水平增益、水平相移、垂直增益、垂直相移、非对称性5项参数,其中任意一项及以上异常即评定为前庭功能异常;后行冷热试验观察记录半规管轻瘫值(canal paresis,CP)和热气试验最大慢相角速度(SPVmax)。对两组患者的VAT和冷热试验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学差异。结果VAT结果显示24例MD组16例(66.7%)前庭功能异常,其中增益增高1例次、降低8例次,增益部分增高部分降低1例次,相移延迟有12例次,非对称性异常有5例次;22例VM组中12例(54.5%)前庭功能异常,其中增益增高6例次、降低1例次,相移延迟有10例次。两组数据比较,增益增高和降低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冷热试验显示24例MD组中CP阳性14例(58.3%),SPVmax均值10.5°±9.5°/S;22例VM组CP阳性4例(18.2 %),SPVmax均值34.7°±17.9°/S。 两组CP和SPVmax均值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两组疾病的非急性发作期,VAT测试提示MD患者以4~6 Hz增益降低,VM患者以2~4 Hz增益增高为主要特征;冷热试验提示MD患者多表现为单侧水平半规管功能减退,而VM患者表现为亢进或者正常;二者的结合具有高低频互补作用,可以提高早期MD和VM的鉴别诊断。
2016, 22(3):213-21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主动充分透明化面神经、鼓索神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6月在我科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患者,术中均主动充分透明化面神经、鼓索神经,最大程度地开放面隐窝。统计面神经高位、面隐窝狭窄、鼓索神经变异的例数,随访术后是否发生面瘫、面神经刺激症、味觉减退。术后1个月开机调试及跟踪随访11个月至5年。结果614例患者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术中所有患者的面神经和鼓索神经均透明化并完整保留,顺利开放面隐窝后成功植入电极。67例面神经高于水平半规管平面,36例面隐窝狭窄,1例面神经垂直段分叉变异为四支,1例鼓索神经严重变异,横行于面隐窝上中1/2部位。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面瘫、面神经刺激症状及味觉异常等并发症。采用此手术方法后,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学习、辨认耳显微外科结构的培训时间由原来的5周缩短为2周。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中主动充分透明化面神经、鼓索神经可以安全有效地开放面隐窝,经乳突-后鼓室-面隐窝径路植入电极,可降低患者面瘫、面神经刺激、味觉异常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人工耳蜗手术的安全性,同时可以促进规培住院医师学习耳显微外科解剖知识。
2016, 22(5):349-352.
摘要:目的探讨GJB2基因突变致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效果。方法对114例资料完整的2~6岁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进行GJB2基因检查,根据年龄和GJB2测序结果分成2~4岁GJB2相关聋儿组和非GJB2相关聋儿组;4~6岁GJB2相关聋儿组和非GJB2相关聋儿组。术后1年,使用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进行听觉康复效果问卷评估。结果114例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全部成功,均建立了主观听性反应。术后1年,28例2~4岁GJB2相关聋儿组的MAIS评分为25~37分,平均(34.0±2.7)分;50例2~4岁非GJB2相关聋儿组的MAIS评分为18~38分,平均(31.6±4.0)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4~6岁GJB2相关聋儿组的MAIS评分为22~36分,平均(31.5±4.4)分;23例4~6岁非GJB2相关聋儿组的MAIS评分为25~37分,平均(31.7±3.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耳蜗患者中GJB2基因突变率高;GJB2基因突变致聋患儿的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稍好于非GJB2基因突变致聋患儿的人工耳蜗效果,或者他们的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基本一致;人工耳蜗植入可作为GJB2基因突变致聋患儿的有效治疗手段。
2016, 22(5):375-378.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一例内听道狭窄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远期康复效果,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类畸形的手术选择指标。方法收集患儿术前听力学资料以及颞骨薄层CT资料,分别于术后半年、2年、4年时进行声场测试、MAIS量表评分、言语识别率测试分析患者康复疗效。并以内听道狭窄、蜗神经管狭窄、蜗神经孔狭窄以及蜗神经发育不良为关键词搜索与人工耳蜗康复的相关文献。结果半年时声场测试500、1 000、2 000、4 000 Hz分别为35、40、40、45 dBHL,2年时MAIS量表评分24分,4年时言语识别率80%,患儿于术后3年时言语理解能力进步明显,康复效果优于文献搜索结果。结论存在内听道狭窄的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前对影像学及听力测试结果的综合分析非常重要,选择耳蜗神经发育相对较好侧以及助听效果较好侧手术,同时需坚持术后康复治疗。
2012, 18(2):118-122.
喉癌|微转移|早期复发|预后
摘要:目的 分析pN0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微转移与早期复发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本院2005年7月~2009年4月诊治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中行颈廓清术后经常规病理学HE染色切片检查pN0癌病例31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石蜡包埋的颈廓清术淋巴结标本行半连续切片HE染色,经多名有经验的病理科医师重新阅片,证实有无微转移灶。采用χ2检验分析微转移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Kaplan-Meier曲线用于描述有无微转移两组患者的无瘤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曲线分布。结果 全部31例418枚淋巴结蜡块标本中发现微转移8例,除年龄、分化程度外的各临床病理因素与微转移之间均无相关性,微转移与早期复发之间无相关性(P>0.05)。KaplanMeier曲线用于描述有、无微转移两组患者的无瘤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曲线分布,两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无明显分离趋势(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pN0喉鳞型细胞癌患者中,颈淋巴结中微转移灶的存在与复发和预后无关。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