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90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苯环喹溴铵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5, 31(1):20-2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307

      关键词:中重度变应性鼻炎苯环喹溴铵左西替利嗪炎症因子
      摘要 (36)HTML (44)PDF 823.11 K (62)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苯环喹溴铵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以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持续性中重度AR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单药组(n=50)和联合组(n=50)。单药组给予左西替利嗪口服;联合组在口服左西替利嗪的基础上,给予苯环喹溴铵鼻吸入剂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4周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同时收集患者静脉血,检测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6]水平,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单药组和联合组的VAS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治疗2周后,联合组的VAS评分、喷嚏、鼻痒、鼻涕评分低于单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的VAS评分、喷嚏、鼻痒、鼻涕、鼻塞评分以及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4、IL-6)水平均低于单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苯环喹溴铵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中重度AR比单用左西替利嗪有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多维度解析及其临床意义

      2025, 31(1):25-3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296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多维度解析情绪障碍生活质量危险因素
      摘要 (49)HTML (26)PDF 1.04 M (33)收藏

      摘要:目的 多维度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NP)对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探究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根据术后组织病理染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分为eCRSwNP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型(neCRSwNP),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等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eCRSwNP发生的潜在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eCRSwN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eCRSwNP组患者睡眠障碍、嗅觉减退、流涕、喷嚏等症状严重程度及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条(SNOT-22)总分均显著高于neCRSwNP组。eCRSwNP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高于neCRSwNP组,且生活质量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低于neCRSwNP组(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哮喘、鼻中隔偏曲(NSD)、外周血EOS计数及比例、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Baso)计数及比例、Lund-Kennedy评分、Lund-Mackay评分是eCRSwNP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哮喘、外周血EOS百分比、外周血Baso计数、Lund-Kennedy评分、Lund-Mackay评分是eCRSwN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eCRSwNP患者临床症状更严重,且易伴随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术前进行全面评估可有效预测CRSwNP的分型及术后预后。

    • 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嗅觉功能转归的研究进展

      2025, 31(1):36-4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104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镜鼻窦手术嗅觉功能
      摘要 (20)HTML (25)PDF 895.06 K (64)收藏

      摘要:嗅觉功能障碍是慢性鼻窦炎(CRS)患者就诊时的常见主诉之一,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引起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内镜鼻窦手术(ESS)在慢性鼻窦炎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ESS对伴嗅觉功能障碍的CRS患者嗅觉改善的有效率为25%~100%,变化范围较大,而影响CRS患者嗅觉功能的各项主客观指标也是临床所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对CRS患者鼻内镜术后嗅觉功能转归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 突发性聋患者血清SIRT1和PGC-1α表达与血清炎性因子及听力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25, 31(1):58-6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117

      关键词:突发性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炎症因子听力水平
      摘要 (19)HTML (29)PDF 889.63 K (70)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与突发性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听力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突发性聋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患者听力恢复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另收集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82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SIRT1、PGC-1α以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Pearson法分析患者血清SIRT1、PGC-1α水平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听力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突发性聋患者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比例高于对照组,SIRT1、PGC-1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s-CRP、IL-1β、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突发性聋患者SIRT1水平与hs-CRP、IL-1β、TNF-α水平分别呈负相关(r=-0.524,-0.384,-0.542,均P<0.05),PGC-1α水平与hs-CRP、IL-1β、TNF-α水平分别呈负相关(r=-0.429,-0.457,-0.624,均P<0.05);其中预后不良组hs-CRP、IL-1β、TNF-α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SIRT1、PGC-1α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RT1、PGC-1α、hs-CRP、IL-1β、TNF-α、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是突发性聋患者听力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SIRT1、PGC-1α在突发性聋患者血清中呈低表达,二者与血清炎性因子密切相关,且是听力预后的影响因素。

    • 伴糖尿病的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的影响因素及皮质类固醇治疗进展

      2025, 31(1):94-9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090

      关键词:糖尿病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影响因素皮质类固醇
      摘要 (18)HTML (26)PDF 827.49 K (33)收藏

      摘要: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SSHL)病因尚不明确,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预后欠佳。近年来由于其患病率明显上升,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SSHL,临床上常采用改善内耳微循环、抗病毒、解除迷路水肿、高压氧等治疗方法。作为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与多种代谢性疾病紧密相关。目前,SSHL的临床研究很少集中于糖尿病患者,本综述分析了伴糖尿病SSHL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及皮质类固醇治疗的相关进展,并对未来治疗前景进行展望。

    • 通鼻消涕颗粒治疗大鼠慢性鼻窦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2024, 30(4):23-2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128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通鼻消涕颗粒克拉霉素片动物实验扶正祛邪
      摘要 (60)HTML (2402)PDF 1.36 M (3419)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为通鼻消涕颗粒治疗慢性鼻窦炎提供客观实验数据支持。方法 SPF级SD大鼠60只,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其余随机分为模型组、克拉霉素片组、通鼻消涕颗粒低剂量组、通鼻消涕颗粒中剂量组、通鼻消涕颗粒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造模成功后分别应用克拉霉素和通鼻消涕颗粒灌胃治疗2周后,HE染色检测鼻黏膜炎症情况。免疫组化染色及RT-PCR实验检测各组鼻黏膜组织的PLUNC、Cu/ZnSOD、PACAP、DJ-1、谷胱苷肽S转移酶-pi、NKEF-B的蛋白和mRNA;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的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Th淋巴细胞亚群Th1/Th2水平。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各组大鼠服药前后各个阶段的免疫指标含量变化有无显著差异。结果 HE染色与免疫组化染色发现PLUNC等鼻黏膜保护性蛋白均表达在鼻黏膜纤毛柱状上皮及黏膜下腺体中。RT-PCR检测结果表明经通鼻消涕颗粒治疗后,大鼠鼻黏膜上皮及黏膜下腺体反应性增生,产生PLUNC等鼻黏膜保护性蛋白增多来抵抗慢性炎症,克拉霉素治疗后主要是促进炎症消退,而鼻黏膜保护性蛋白产生不多。ELISA检测大鼠血清的NF-κB表达水平提示:通鼻消涕颗粒及克拉霉素片均能减轻慢性鼻窦炎大鼠血清中的NF-κB水平达到抗炎效果。流式检测结果表明中药通鼻消涕颗粒和克拉霉素片均能提高Th1细胞比例,降低Th2细胞比例,从而有助于促进炎症消退。结论 中药通鼻消涕颗粒可通过提高鼻黏膜组织中PLUNC等鼻黏膜保护性蛋白含量来改善鼻黏膜局部免疫功能并降低血清NF-κB和Th2细胞比例促进炎症消退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治疗效果。

    • 肠道菌群改变与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研究

      2024, 30(2):25-3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181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儿童风险因素肠道菌群
      摘要 (173)HTML (290)PDF 1.51 M (419)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改变与儿童变应性鼻炎(AR)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1年10月—2022年6月确诊为AR的患儿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5~7岁,平均年龄5.85岁;另纳入正常儿童38例作为健康儿童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5~7岁,平均年龄5.80岁。分别收集两组粪便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R患儿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Chao1、Observed species、Shannon、Simpson、Faith’s pd、Pielou_e指数较健康儿童明显降低。两组Beta多样性存在差异。两组在门水平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等,属水平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等存在差异。体重(P=0.024)、被动吸烟(P=0.006)、变应性家族史(P<0.001)、家庭居住地(P=0.017)、有无湿疹(P=0.011)、新生儿期是否使用抗生素(P<0.001)、是否母乳喂养>3个月(P=0.003)、是否为剖腹产(P=0.043)均有可能作为AR发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AR患儿肠道菌群多样性与健康儿童相比发生了变化,肠道菌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降低,多种特定菌种丰度显著改变。肠道菌群失衡可能是促进儿童AR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 临床淋巴结阴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2024, 30(3):34-3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216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淋巴结阴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
      摘要 (56)HTML (90)PDF 822.37 K (118)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预测模型。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5—202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确诊的cN0-PTMC患者共1271例,根据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理结果统计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侧别、BRAFV600E基因突变、伴结节性甲状腺肿(NG)和桥本氏甲状腺炎(HT)情况、腺外侵犯、被膜侵犯、颈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资料,分析CLNM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采用年龄45岁作为分类标准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是否伴HT、是否多灶性均与cN0-PTMC发生CLNM相关(P<0.05)。伴NG、BRAFV600E基因突变、肿瘤位置、腺外侵犯、肿瘤侧、被膜侵犯均与cN0-PTMC发生CLNM无相关性(P>0.05)。继续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OR=1.929,95%CI: 1.465~2.541),年龄≤45岁(OR=2.581,95%CI:2.004~3.324),多灶性(OR=1.675,95%CI: 1.276~2.197)是cN0-PTMC患者发生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直径≤5 mm(OR=0.603,95%CI: 0.463~0.785)和伴HT(OR=0.642,95%CI: 0.452~0.913)是cN0-PTMC患者发生CLNM的保护因素。伴HT是cN0-PTMC患者BRAFV600E基因野生型的危险因素(OR=3.454,95%CI: 1.865~6.397)。结论 男性患者、年龄≤45岁、肿瘤直径>5 mm、不伴HT、多灶性是cN0-PTMC患者发生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伴HT是此类患者发生BRAFV600E基因突变的保护因素,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

    • 鼻腔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临床特点分析

      2024, 30(4):34-3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371

      关键词:鼻腔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嗅裂手术治疗
      摘要 (47)HTML (125)PDF 1.17 M (190)收藏

      摘要:目的 对12例鼻腔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REAH)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对2018年11月—2022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治疗的12例鼻腔REAH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12例患者中,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53.16岁。对其好发部位、主要症状体征、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4年以上,11例未再复发,1例复发。病理改变以被间质组织分隔的广泛增生的圆形或椭圆形腺体结构为主。结论 鼻腔REAH好发部位为嗅裂区,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病理学诊断是金标准,手术彻底切除病变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 声门上成形术对需呼吸支持的新生儿重度喉软化症的疗效分析

      2024, 30(5):63-6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043

      关键词:重度喉软化症新生儿影响因素声门上成形术
      摘要 (32)HTML (61)PDF 1.05 M (87)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声门上成形术(SGP)对需呼吸支持的新生儿重度喉软化症(LM)的治疗效果及导致SGP治疗失败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需呼吸支持的重度LM患儿23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手术成功组(n=16例)和手术失败组(n=7例),随访手术成功组的远期预后,寻找手术失败组的高危因素。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共实施23次手术,手术成功率为69.57%(16/23)。术前需有创机械通气者22例(95.65%),需无创通气者1例(4.35%)。在手术成功组中,呼吸困难在出生后12个月消失,喂养困难在出生后18个月消失,所有患儿在出生后24个月无反复呼吸道感染,喉鸣症状在出生后36个月消失。手术失败组中,母亲年龄(31.71±5.99)岁,合并窒息者占71.40%,心脏病者占57.14%,遗传基因相关性疾病占28.57%;与手术成功组相比,手术失败组的母亲年龄偏大,合并情况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生儿重度LM,SGP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手术失败多见于母亲年龄偏大、合并围产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遗传基因相关性疾病等因素。

    上一页123456
    共9页90条记录 跳转到GO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