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5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多维度解析及其临床意义

      2025, 31(1):25-3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296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多维度解析情绪障碍生活质量危险因素
      摘要 (59)HTML (34)PDF 1.04 M (39)收藏

      摘要:目的 多维度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CRSwNP)对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探究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根据术后组织病理染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分为eCRSwNP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型(neCRSwNP),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等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eCRSwNP发生的潜在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eCRSwN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eCRSwNP组患者睡眠障碍、嗅觉减退、流涕、喷嚏等症状严重程度及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条(SNOT-22)总分均显著高于neCRSwNP组。eCRSwNP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高于neCRSwNP组,且生活质量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低于neCRSwNP组(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哮喘、鼻中隔偏曲(NSD)、外周血EOS计数及比例、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Baso)计数及比例、Lund-Kennedy评分、Lund-Mackay评分是eCRSwNP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哮喘、外周血EOS百分比、外周血Baso计数、Lund-Kennedy评分、Lund-Mackay评分是eCRSwN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eCRSwNP患者临床症状更严重,且易伴随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术前进行全面评估可有效预测CRSwNP的分型及术后预后。

    • 肠道菌群改变与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研究

      2024, 30(2):25-3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181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儿童风险因素肠道菌群
      摘要 (178)HTML (293)PDF 1.51 M (429)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改变与儿童变应性鼻炎(AR)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1年10月—2022年6月确诊为AR的患儿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5~7岁,平均年龄5.85岁;另纳入正常儿童38例作为健康儿童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5~7岁,平均年龄5.80岁。分别收集两组粪便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R患儿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Chao1、Observed species、Shannon、Simpson、Faith’s pd、Pielou_e指数较健康儿童明显降低。两组Beta多样性存在差异。两组在门水平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等,属水平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等存在差异。体重(P=0.024)、被动吸烟(P=0.006)、变应性家族史(P<0.001)、家庭居住地(P=0.017)、有无湿疹(P=0.011)、新生儿期是否使用抗生素(P<0.001)、是否母乳喂养>3个月(P=0.003)、是否为剖腹产(P=0.043)均有可能作为AR发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AR患儿肠道菌群多样性与健康儿童相比发生了变化,肠道菌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降低,多种特定菌种丰度显著改变。肠道菌群失衡可能是促进儿童AR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 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发生隐匿性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模型的开发和验证

      2021, 27(5):517-52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267

      关键词:喉鳞状细胞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预测模型
      摘要 (61)HTML (373)PDF 883.93 K (311)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有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和无隐匿性淋巴结转移患者之间的差异,开发和验证发生隐匿性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 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2018年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术中均进行了功能性或根治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将符合条件的136例纳入本研究中,按是否发生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分为有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组(46例)和无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组(9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切缘阴阳性、喉癌分型、会厌前间隙是否受侵、软骨是否受侵、前联合是否受侵等危险因素,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由此建立一个可以预测其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公式为:Logit (P)=0.262+1.010×X1+1.624×X2+1.205×X3-1.153×X4-2.270×X5(X1=前联合受侵,X2=肿瘤大小>4~6 cm,X3=肿瘤大小>2~4 cm,X4=中分化,X5=高分化);计算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准确度;利用bootstrap方法对模型进行内验证,用AUC评价模型的区分度,用校准图评价模型的一致性。结果 前联合受侵、病理分级低分化、肿瘤大小(>2~4 cm)是发生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UC为0.767,95%CI为(0.679,0.854),予以bootstrap法内验证:AUC为0.757,95%CI为(0.661,0.841),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较接近,可认为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较一致。结论 前联合受侵、肿瘤大小(>2~4 cm)、病理分级低分化是发生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评价和验证后,得知此风险预测模型对预测是否发生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较高。

    • 中耳胆脂瘤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乳突根治术中面神经裸露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0, 26(1):32-3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1008

      关键词:面神经|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危险因素|乳突根治术
      摘要 (63)HTML (0)PDF 820.00 Byte (202)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中耳胆脂瘤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乳突根治术中的面神经裸露情况,并分析面神经裸露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行乳突根治术的1 0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单耳患者,其中中耳胆脂瘤683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33耳,总结其面神经裸露情况及分布部位;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的统计方法分析年龄、性别、病程、硬脑膜暴露、半规管骨质破坏、乙状窦暴露及病理类型等因素与乳突根治术中面神经裸露的关系。结果1 016例患者中有294耳出现面神经裸露,面神经总裸露率为28.94%(294/1 016);面神经裸露最常见的部位是水平段(264/294,89.80%)。中耳胆脂瘤的面神经裸露率为32.50%(222/68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面神经裸露率为21.62%(72/33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0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脑膜暴露、术前面瘫、半规管骨质破损及乙状窦暴露均为面神经裸露的相关因素,而与病程、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中耳胆脂瘤、半规管骨质破坏及术前面瘫为面神经裸露的危险因素,风险分别增高1.575倍(95%CI:1.141~2.176)、4.171倍(95%CI:2.579~6.746)及13.040倍(95%CI:2.793~60.872)。结论中耳胆脂瘤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均可出现面神经裸露,最常见的裸露部位为水平段。半规管骨质破坏、术前面瘫及中耳胆脂瘤是乳突根治术面神经裸露的危险因素。

    • 新生儿听力损失高危因素与听力筛查研究进展

      2019, 25(6):69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27

      关键词:听力损失|听力筛查|高危因素|新生儿
      摘要 (99)HTML (0)PDF 873.00 Byte (237)收藏

      摘要:目的随着听力筛查工作不断的推广以及听力筛查技术不断的革新,新生儿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也逐渐明确,本文就以下听力损失高危因素进行相关阐述:①低胎龄出生儿;②新生儿感染性疾病;③新生儿缺氧性疾病;④高胆红素血症;⑤耳毒性药物的影响;⑥遗传因素;⑦环境因素,并对相关高危因素损害听力机制进行阐明;探讨了目前各种听力筛查方法在听力筛查工作中的优势、不足之处以及改进方法。进而得出结论:针对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严格按照听力筛查工作流程对其进行严格的筛查,同时联合耳聋基因筛查,长期对其听力进行检测和随访。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5条记录 跳转到GO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