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8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前庭性偏头痛和梅尼埃病的临床特征及前庭功能检查的差异性分析

      2022, 28(2):13-1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051

      关键词:梅尼埃病前庭性偏头痛前庭功能检查
      摘要 (892)HTML (408)PDF 897.01 K (534)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双温试验、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前庭自旋转试验(VAT)对鉴别前庭性偏头痛(VM)和梅尼埃病(MD)的作用。方法 选取确诊的VM和MD患者各26例,行双温试验、vHIT及VAT检查。双温试验记录半规管轻瘫值(CP)及反应弱侧冷热刺激的最大慢相角速度(SPV);vHIT检查记录各半规管增益值及扫视;VAT检查记录水平和垂直增益及相移、不对称偏向,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疾病各检查结果差异。结果 VM与MD患者双温试验异常例数分别为7、15例,VM与MD患者CP值分别为(15.81±12.97)%、(28.88±15.38)%;经比较,两者异常率(P=0.025)及CP值(P=0.0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VM、MD患者vHIT试验异常例数分别为6、11例,两种疾病vHIT检查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患者VAT检查异常24例,增益升高6例,增益下降16例,相移延迟16例。MD患者VAT检查异常19例,增益下降14例,相移延迟10例,两种疾病增益升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VM、MD患者双温试验和vHIT检查结果同时异常例数分别为1例和8例,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VM患者双温试验和VAT检查异常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VM和MD临床特征存在差异,MD患者更容易出现水平半规管的损伤,且损伤程度更重。MD患者双温试验与vHIT结果同时异常率高于VM患者,而VM患者的VAT增益更易升高。此3种检查方法可以为两种疾病的鉴别提供依据。

    • 神经内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特点分析

      2021, 27(3):272-27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015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功能半规管
      摘要 (57)HTML (277)PDF 901.41 K (233)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发病的季节特点及人群分布特点、受累半规管特点、起病时间特点等,为其防治提供更多依据和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湘潭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确诊BPPV患者671例,其中住院202例,门诊469例,总结患者的发病的季节、人群分布特点、受累半规管特点及起病时间特点。结果 BPPV全年可发病,3月占比最高(11.3%),10月最低(6.0%),女性占69.7%,51~70岁占55.6%,后半规管BPPV患者占70.7%,右侧半规管较左侧半规管易受累,对明确记录发病时间的68例住院患者分析显示夜间和晨起起病患者占85.3%。结论 BPPV发病可能存在季节性,51~70岁为发病高峰,女性多发,右侧半规管多发,后半规管多发,夜间和晨起多发。

    • 头脉冲试验与头脉冲抑制试验参数相关性分析

      2020, 26(3):260-26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3007

      关键词:前庭功能|前庭上神经炎|头脉冲抑制试验|头脉冲试验|前庭眼动反射
      摘要 (51)HTML (0)PDF 1.31 K (258)收藏

      摘要:目的验证头脉冲试验(HIMP)和头脉冲抑制试验(SHIMP)在前庭眼动反射中的互补效应。方法选择前庭上神经炎患者33例,健康成人10例(20耳),对前庭上神经炎患者患侧和健康成人左右侧HIMP和SHIMP增益、扫视潜伏期、扫视波振幅及显性扫视产生百分比进行匹配分析,比较HIMP和SHIMP各项参数之间相互关系。结果HIMP增益与SHIMP增益呈线性正相关,并且HIMP增益大于SHIMP增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90,r=0.956,P均=0.000)。HIMP潜伏期大于SHIMP潜伏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60,P=0.001),但无相关性(r=0.180,P=0.196)。HIMP扫视振幅与SHIMP扫视振幅呈负相关(r=-0.484,P=0.000),HIMP扫视百分比与SHIMP显性扫视百分比呈负相关(r=-0.604,P=0.000)。HIMP增益与HIMP扫视潜伏期、振幅及百分比均呈负相关,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HIMP增益与SHIMP代偿性扫视振幅及百分比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HIMP增益与SHIMP扫视潜伏期无相关性(r=-0.044,P=0.756)。结论SHIMP和HIMP均可检查水平性角前庭眼动反射(VOR)的直接通路,代偿性扫视和反代偿性扫视的增益、振幅和扫视产生的百分比可作为动态观察指标评估前庭功能。两者参数变化对评估VOR通路的损伤和恢复情况起到一定指导意义。

    • 衰老对眩晕患者冷热试验最大慢相角速度结果的影响

      2020, 26(4):43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4019

      关键词:眩晕|衰老|冷热试验|前庭功能试验|平衡障碍
      摘要 (63)HTML (0)PDF 841.00 Byte (536)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眩晕患者冷热试验的最大慢相角速度(maxSPV)的平均值有无差异,探讨衰老对眩晕患者冷热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3月—2018年11月就诊北京老年医院眩晕门诊的228例患者,年龄14~88岁。所有患者分成3组,60岁以下为A组,60~79岁为B组,80岁以上为C组,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3组患者冷热试验的maxSPV的平均值有无差异。结果3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203,P=0.042),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7),C组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P=0.013)。结论只有在高龄患者中,冷热试验maxSPV的平均值才出现明显下降,提示衰老可能影响眩晕患者的冷热试验。

    • 视频眼震电图对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前庭功能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9, 25(3):281-28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3012

      关键词:突发性聋|眩晕|前庭功能|视频眼震电图
      摘要 (67)HTML (0)PDF 764.00 Byte (301)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视频眼震电图对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前庭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3年2月~2017年12月收纳的500例突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眩晕分为眩晕组(180例)和非眩晕组(32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纯音听力测试、视频眼震电图(videonystagmograph,VNG)检测等,比较眩晕组和非眩晕组患者纯音测听和视频眼震电图检测结果,同时统计患者平坦型、全聋型、低频型、中频型、高频型的听力曲线例数及冷热试验的前庭功能评价结果,并比较组间差异。患者根据视频眼震电图和相关检测结果进行对应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眩晕组患者的前庭功能正常比例(48.9%)显著低于非眩晕组(83.8%)(P<0.05);听力学结果显示听力损失严重者比例(67.2%)显著高于非眩晕组(28.1%),轻度患者比例(8.3%)明显低于非眩晕组(40.0%)(P均<0.05);②患者的听力曲线主要有平坦型108例,其中前庭功能异常15例(13.9%);全聋型78例,其中前庭功能异常34例;低频型100例,其中前庭功能异常28例(28.0%);中频型94例,其中前庭功能异常25例(26.6%);高频型120例,其中前庭功能异常42例(35.0%)。表明全聋型曲线前庭功能异常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听力曲线患者,冷热试验结果表明前庭功能异常的主要表现为半规管轻瘫;③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其中眩晕组患者显效率26.7%(48/180)、有效率28.9%(52/180)及总有效率55.6%(100/180)明显低于非眩晕组的38.1%(122/320)、45.6%(146/320)及83.7%(268/320)(P均<0.05)。结论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前庭功能受到明显损伤,采用视频眼震电图进行前庭功能检测对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的病情评估、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临床借鉴。

    • 中国前庭康复现状与前庭康复继续教育

      2018, 24(6):505-50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806002

      关键词:前庭功能|前庭康复|继续教育
      摘要 (55)HTML (0)PDF 818.00 Byte (406)收藏

      摘要:前庭康复是前庭功能损伤后缓解症状与功能恢复的基础。国际上,前庭康复系统化的工作标志是前庭康复专著的出版。中国前庭康复工作起步较晚,推进比较缓慢。目前,国内前庭康复工作的开展基本是以“眩晕中心”为依托,医生在患者就诊时给予康复指导,并进行随访,还缺乏康复科专业的大夫进行眩晕的前庭康复治疗。随着耳科学的发展,眩晕在中国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文通过了解前庭康复的理论、现状及其教育,指导相关医生掌握康复培训基础与临床的专业技能,以特殊的评价技术和治疗技术积极推进前庭康复,使国内前庭康复工作能够健康发展。

    • 骨导振动刺激诱发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2018, 24(6):513-51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806004

      关键词:前庭功能|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气导声刺激|骨导振动刺激
      摘要 (60)HTML (0)PDF 886.00 Byte (252)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B81骨振子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 VEMPs)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25例正常志愿者的双耳行插入式气导声刺激(airconducted sound, ACS),单侧乳突B81骨导振动刺激(boneconducted vibration, BCV)的VEMPs检查,并对ACS,BCVVEMPs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S,BCV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 oVEMP)的引出率分别为92%(46/50),98%(49/50)。BCVoVEMP与ACSoVEMP比较,两者引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两者N1波潜伏期(P=0.00)、P1波潜伏期(P=0.00)、N1P1波间期(P=0.01)及振幅(P=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VoVEMP的N1、P1波潜伏期,N1P1波间期均较短,而振幅较大。ACS,BCV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cVEMP)的引出率均为100%(50/50)。BCVcVEMP与ACScVEMP比较,N1波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P1波潜伏期(P=0.02),P1N1波间期(P=0.00)、振幅(P=0.04)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CVcVEMP的P1波潜伏期较短,P1N1波间期较长,振幅较大。BCVoVEMP、ACSoVEMP、BCVcVEMP和ACScVEMP的两耳间振幅不对称率(%)分别为:28.08±21.10、27.95±18.13、23.60±17.86、32.24±18.92。结论B81骨振子可以用于VEMPs的检测,骨导振动刺激在评价传导性听力损失患者的前庭耳石器功能时优于气导声刺激,可作为气导声刺激诱发VEMPs的补充检查。

    • 头脉冲抑制试验

      2018, 24(6):588-59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806022

      关键词:前庭功能|头脉冲抑制试验|视频头脉冲试验|前庭眼动反射
      摘要 (164)HTML (0)PDF 906.00 Byte (312)收藏

      摘要:头脉冲抑制试验(suppression head impulse paradigm,SHIMP)是在头脉冲试验(head impulse paradigm, HIMP)或者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检查技术。SHIMP和HIMP都是通过计算前庭眼动反射增益(vestibuloocular reflex gain,VOR gain)及校正性扫视(corrective saccades)来评估半规管功能的检查方法。VOR增益在两种检查中测定方法相似,扫视却相互补充:在HIMP中,代偿性扫视显示了前庭功能的损失,而在SHIMP中,反代偿性扫视显示了前庭功能的保留。本文就SHIMP的检测方法、原理及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8条记录 跳转到GO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