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27(3):247-24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211
摘要:前庭康复是治疗眩晕和平衡障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适用于外周性、中枢性和混合性病变引起的非进行性前庭病变及老年人平衡功能障碍。基层医院需要进行前庭康复的头晕和眩晕患者众多,但目前尚无专业前庭康复师,而侧重神经康复的康复师有广泛基础,通过编写专业教材,对其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与三甲医院形成转诊联动、借助互联网平台及虚拟现实技术等有助于基层医院开展前庭康复。
2020, 26(1):44-4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1011
摘要:目的分析前庭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2月确诊为BPPV且行手法复位成功患者6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药物组、前庭康复组和联合组,每组各22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情况;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并记录各组患者复发率。结果治疗2、4、6周时,联合组DHI评分均明显低于前庭康复组和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联合组HADST评分明显低于前庭康复组和药物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复发率低于药物组(χ2=3.511,P<0.05)和前庭康复组(χ2=2.387,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BPPV且行手法复位成功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前庭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BPPV患者的残余症状,并且降低了眩晕复发率,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疗效显著。
2018, 24(6):505-50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806002
摘要:前庭康复是前庭功能损伤后缓解症状与功能恢复的基础。国际上,前庭康复系统化的工作标志是前庭康复专著的出版。中国前庭康复工作起步较晚,推进比较缓慢。目前,国内前庭康复工作的开展基本是以“眩晕中心”为依托,医生在患者就诊时给予康复指导,并进行随访,还缺乏康复科专业的大夫进行眩晕的前庭康复治疗。随着耳科学的发展,眩晕在中国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文通过了解前庭康复的理论、现状及其教育,指导相关医生掌握康复培训基础与临床的专业技能,以特殊的评价技术和治疗技术积极推进前庭康复,使国内前庭康复工作能够健康发展。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