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89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自发性扁桃体出血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2025, 31(1):106-11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055

      关键词:自发性扁桃体出血病因分析治疗
      摘要 (45)HTML (31)PDF 1.01 M (24)收藏

      摘要:自发性扁桃体出血(STH)在临床上较为罕见,病因复杂且隐匿,其中最常见的原因为咽部局部感染。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等作出判断,其治疗主要根据病因及出血情况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病因治疗、支持治疗和止血治疗,如上述方法无效,在排除凝血系统、高血压等疾病后,应果断实施缝扎、扁桃体切除术、颈外动脉结扎术、选择性动脉造影及栓塞术等方法。本文就STH的发病原因以及诊治原则作一综述,以期为耳鼻咽喉临床提供参考。

    • 橄榄苦苷调节PRAS40/mTORC1信号通路对噪声性耳聋大鼠耳蜗组织损伤的影响

      2024, 30(6):20-2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063

      关键词:耳蜗橄榄苦苷脯氨酸蛋白激酶底物蛋白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噪声性耳聋组织损伤
      摘要 (42)HTML (414)PDF 1.06 M (1055)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橄榄苦苷调节脯氨酸蛋白激酶底物蛋白(PRAS40)/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信号通路对噪声性耳聋(NIHL)大鼠耳蜗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 总共选取48只大鼠,随机选出12只大鼠作为对照组,剩余大鼠采用白噪声来构建NIHL大鼠模型。随后将NIHL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橄榄苦苷组、橄榄苦苷+NV-5138组,每组12只。各组给予相应干预7 d。检测大鼠的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HE染色检测大鼠耳蜗组织病理损伤;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观察大鼠耳蜗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耳蜗组织基底膜毛细胞序列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耳蜗组织磷酸化PRAS40(p-PRAS40)、PRAS40、磷酸化mTORC1(p-mTORC1)、mTORC1、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耳蜗组织螺旋神经节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形态异常,基底膜毛细胞结构损坏严重,未见明显的界限,细胞排列不整齐,ABR阈值、耳蜗组织凋亡细胞数目、p-mTORC1/mTORC1蛋白比值、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PRAS40/PRAS40蛋白比值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橄榄苦苷组耳蜗组织螺旋神经节细胞数目增加,且形态有所恢复,基底膜毛细胞损伤减轻,细胞排列逐渐恢复正常,界限逐渐清晰,ABR阈值、耳蜗组织凋亡细胞数目、p-mTORC1/mTORC1蛋白比值、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PRAS40/PRAS40蛋白比值显著升高(P<0.05)。NV-5138干预后减弱了橄榄苦苷对NIHL大鼠耳蜗组织病理损伤、基底膜毛细胞序列和上述指标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 橄榄苦苷可能通过调控PRAS40/mTORC1信号通路,促进PRAS40磷酸化,抑制mTORC1磷酸化,从而减轻NIHL大鼠耳蜗组织损伤。

    • 下鼻道填充术对下鼻甲继发性缺失患者鼻腔容积影响的对照研究

      2024, 30(2):32-3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219

      关键词:下鼻甲继发性缺失CT影像建模鼻腔容积下鼻道填充术
      摘要 (74)HTML (351)PDF 1.45 M (232)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CT的3D建模方法探讨下鼻甲缺失患者行下鼻道填充术(IMAP)手术前后鼻腔容积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收集20例伴有特殊症状的下鼻甲继发性缺失(SITL)患者的空鼻症6项量表(ENS6Q)评分及CT影像,通过3D建模的方式估算鼻腔容积及鼻腔黏膜表面积,计算其鼻腔下部容积比,与ENS6Q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SITL患者手术前后的CT影像计算鼻腔容积及鼻腔黏膜表面积,并进行对比分析,将接受IMAP患者术前估算鼻腔下部容积减去术中填充物体积计算推测鼻腔下部容积及容积比,并与20例无鼻窦疾病的对照组进行对比,据此尝试对术中填充物的体积给出建议。结果 SITL且伴有特殊症状患者在IMAP术后的ENS6Q总分显著下降,且均低于11分(P=0.003),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容积方面,IMAP显著降低了SITL且伴有特殊症状患者的估算鼻腔下部分容积比(P=0.021),IMAP术后的SITL且伴有特殊症状患者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在黏膜表面积方面,IMAP术后的SITL且伴有特殊症状患者的估算鼻腔下部分黏膜表面积显著降低(P=0.021),但其黏膜表面积大小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且该差异与术前差异相仿。估算的鼻腔下部容积比与实际术后的鼻腔下部容积比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 ①SITL且伴有特殊症状患者的鼻腔容积与其ENS6Q评分有显著相关性;②IMAP对鼻腔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缩窄容积,更在于重新恢复了鼻腔黏膜的功能;③应用下鼻甲部分鼻腔容积的容积比来估算术后鼻腔的情况或许可以进一步改进IMAP手术。

    • 支架移植技术在功能性鼻整形中的应用进展

      2024, 30(4):51-5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295

      关键词:功能性鼻整形鼻中隔鼻阻塞软骨移植
      摘要 (66)HTML (166)PDF 1.05 M (208)收藏

      摘要:功能性鼻整形旨在改善鼻腔通气功能的同时改善鼻部美学形态。支架移植技术是结构鼻整形的基础,目前在功能性鼻整形中亦被广泛运用。通过支架移植扩大鼻瓣角并支撑鼻侧壁等,能有效改善鼻腔通气。本文回顾鼻中隔支架、上外侧支架和下外侧支架等多种功能性鼻整形相关支架移植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中隔撑开移植(SSG)和中隔延伸移植(SEG)适合鼻中隔偏曲患者改善鼻腔通气功能。蝶形移植(BG)和上外侧展开移植(ULSG)可有效降低内鼻阀气流阻力并防止外侧壁塌陷。外侧脚支撑移植(LCSG)和鼻翼缘移植(ARG)适合对外鼻阀形态和通气功能进行同步改善。人工合成材料在支架制作中的应用以及鼻内镜技术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尽管如此,功能性鼻整形仍需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设计,未来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以验证不同技术的远期有效性。

    • 不同年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睡眠结构参数差异及其与日间脑功能状态的关系

      2024, 30(5):55-62,6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339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睡眠结构参数日间脑功能状态年龄
      摘要 (77)HTML (41)PDF 1.05 M (112)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睡眠结构参数差异及其与日间脑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2年5月收治的200例OS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青年组(<40岁),中年组(41~65岁),老年组(>65岁),按1∶1∶1匹配后,3组患者均纳入48例并比较临床资料,包括多导睡眠监测(PSG)睡眠结构参数、静息态脑电波(rs-EEG)测量日间脑功能状态定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结构参数与日间脑功能状态之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在不同年龄层对PSG结果及脑功能状态的诊断价值。结果 中年组患者快波睡眠次数、N2期睡眠比率、快速眼动睡眠(REM)期比率、脑混沌指数、外专注指数、内专注指数均高于青年组和老年组;中年组慢波睡眠次数、内源性焦虑指数、反应速度指数较青年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慢波睡眠次数、快波睡眠次数、N2期睡眠比率及REM期比率是不同年龄OSA患者日间脑功能状态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慢波睡眠次数与脑混沌指数、反应速度指数、内专注指数呈负相关;快波睡眠次数和N2期睡眠比率与脑混沌指数、外专注指数呈正相关;REM期比率与脑混沌指数、内源性焦虑指数、内专注指数呈正比。在中年组中,当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15、≥30次/h时,快波睡眠次数、N2期睡眠比率及REM期比率对其诊断OSA及严重程度有高度预测价值;在青年组和老年组中,AHI≥30次/h时快波睡眠次数可高度预测青年组患者诊断中度、重度OSA价值,N2期睡眠比率和REM期比率可高度预测老年组患者诊断中度OSA价值。结论 OSA患者睡眠及脑状态在不同年龄分层中有显著差异性,41~65岁OSA患者睡眠质量最差且日间脑功能状态改变明显,41~65岁患者睡眠结构慢波睡眠次数、快波睡眠次数、N2期睡眠比率、REM期比率紊乱对日间脑功能的诊断价值最高。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维生素D状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4, 30(1):60-6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2504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维生素D性别年龄季节
      摘要 (58)HTML (294)PDF 859.95 K (268)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维生素D水平状况,探讨性别、年龄、季节对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10月—2021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208例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所有BPPV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为15.31(10.68, 21.03)ng/mL。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和各个季节血清25(OH)D水平,男性高于女性,61~70岁年龄组高于其他年龄组;夏季血清25(OH)D水平最高,夏秋季明显高于冬春季。所有纳入研究的BPPV患者维生素D缺乏146例(70.19%);维生素D不足41例(19.71%);维生素D充足21例(10.10%)。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和季节均能影响维生素D水平。结论 北京地区BPPV患者维生素D缺乏较为普遍,性别、年龄和季节对维生素D水平有影响。

    • 老年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分析

      2024, 30(3):66-6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457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老年性聋词表识别率评估Nijmegen 人工耳蜗植入量表
      摘要 (48)HTML (109)PDF 816.32 K (170)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 对31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老年性聋患者进行听力学、言语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估并比较差异。听力学评估采用助听听阈,言语能力评估采用词表识别率,评估时间为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生活质量评估采用Nijmegen 人工耳蜗植入量表(NCIQ),评估时间为术前及开机后12个月。结果 共纳入31例患者,31例患者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助听听阈分别为(62.55±3.69)、(46.58±5.14)、(38.68±4.26)dBH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单音节词识别率分别为(9.55±5.81)%、(54.77±8.90)%、(68.52±7.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双音节词识别率分别为(19.87±9.72)%、(64.00±6.53)%、(74.26±6.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短句识别率分别为(28.00±10.58)%、(68.52±7.78)%、(77.61±8.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开机12个月NCIQ总量表得分分别为(35.90±5.80)、(65.16±8.1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可以改善老年性聋患者的听觉言语能力及生活质量,对于重度以上听力损失且助听器效果不佳的老年性聋患者可以选择人工耳蜗植入。

    • 通过自然沟通通道引流颈深部多间隙脓肿的疗效分析

      2024, 30(6):76-8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269

      关键词:颈部脓肿间隙感染舌骨上间隙切开引流
      摘要 (30)HTML (71)PDF 1.01 M (50)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颈深部多间隙脓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初步分析各间隙之间自然沟通通道引流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颈深部多间隙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均行颈部开放引流术,术中通过颈深部各解剖间隙之间自然沟通通道置入半管引流,开放手术切口,加强抗感染及全身支持治疗,待术区分泌物消失拔除引流管,创面健康肉芽生长后二期关闭切口。结果 17例患者中,男13例,女4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56.3岁。其中牙源性感染9例(52.9%),咽喉部异物史3例(17.7%),感染来源无法确定5例(29.4%)。脓肿位于舌骨上15例(88.2%),同时合并舌骨下间隙脓肿5例(29.4%),舌骨下间隙脓肿2例(11.8%)。脓肿累及下颌下间隙16例(94.1%),累及咽旁隙13例(76.5%),累及腮腺间隙2例(11.8%),颞下间隙1例(5.9%),翼颌间隙1例(5.9%),脓肿经颈鞘达前上纵隔2例(11.8%)。细菌涂片、分泌物培养结果中,8例培养出细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4例,产酸克雷伯菌1例,均为合并糖尿病患者;咽峡炎链球菌2例,大肠埃希菌1例。细菌涂片详情未知的革兰氏阳性球菌2例;培养结果未见细菌生长7例。1例累及腮腺间隙患者二次行腮腺脓肿切开引流术治愈。1例术后第6天颈部引流部位出血,局部压迫效果不佳,行介入右侧颈外动脉栓塞后治愈。1例合并下消化道肿瘤患者,住院期间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死亡。其他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11~20 d,平均16.3 d;住院时间11~49 d,平均24.3 d。结论 通过开放颈深部各受累间隙之间的自然沟通通道引流,保证充分引流同时便于换药和观察感染控制情况,可以避免多处切开,结合敏感抗生素及营养支持治疗是治疗颈深部多间隙脓肿的有效方法。

    • 不同种属实验动物耳蜗毛细胞年龄相关性缺失的不同模式

      2023, 29(4):7-1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3084

      关键词:耳聋耳蜗毛细胞图毛细胞缺失年龄相关性耳蜗毛细胞缺失耳聋相关基因缺陷
      摘要 (342)HTML (278)PDF 1.36 M (599)收藏

      摘要:目的 展示自然衰老和耳聋相关基因遗传缺陷之间耳蜗毛细胞缺失的不同模式。方法 用不同龄的长尾猴、南美栗鼠、豚鼠、Sprague-Dawley 大鼠、CBA/CaJ 小鼠、C57BL/6J 小鼠、A/J小鼠、DBA/2J 小鼠和侏儒灰色突变纯合子 (dwg/dwg) 小鼠作为受试对象。所有测试动物的耳蜗基底膜都被制作成平坦的耳蜗基底膜铺片。沿着耳蜗基底膜的全长,基底膜上所有的内外毛细胞都被完整计数,毛细胞的计数结果被输入到耳蜗图软件并自动生成每组实验条件的平均耳蜗图。结果 在天然衰老的动物中,耳蜗毛细胞的缺失总是发生在老年阶段。与此不同的是,在耳聋相关基因缺陷的动物中,耳蜗毛细胞的缺失却是发生在青年阶段甚至幼年阶段。发生在天然老化动物的耳蜗毛细胞缺失总是呈均匀分布或从耳蜗的顶回向底回扩展。 但是,发生在具有耳聋相关基因遗传缺陷动物的耳蜗毛细胞缺失却通常表现为从耳蜗的底回向顶回扩展。结论 本实验观察结果表明,发生在天然衰老的不具备耳聋相关基因缺陷动物身上的年龄相关性耳蜗毛细胞缺失反映的是真正由衰老引起的耳蜗退化性病变,而发生在伴有耳聋相关基因遗传缺陷的年幼动物身上的年龄相关性耳蜗毛细胞缺失可能与耳聋相关基因的遗传缺陷有关。

    •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处理咽瘘的效果观察

      2023, 29(2):26-3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079

      关键词:咽喉癌食管癌咽瘘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摘要 (552)HTML (244)PDF 1.13 M (228)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处理咽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11月于山东省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因喉癌、下咽癌、下咽癌合并食管癌、颈段食管癌行肿瘤切除并咽部直接吻合修补或使用组织瓣、管状胃、游离空肠等行咽部修复的患者117例,其中咽瘘者18例,咽瘘患者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方式处理咽瘘,分析其治疗过程及其术后疗效。结果 18例咽瘘患者中,发现咽瘘时间为术后第4~26天,中位时间9 d;咽瘘持续时间为10~52 d,中位时间20 d。所有咽瘘患者咽瘘口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方式保守治疗愈合,均无需再行手术修补。结论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可减轻咽瘘患者痛苦、减少医师换药操作时间、缩短咽瘘持续时间,减少咽瘘发展至手术修补的几率。

    上一页123456
    共9页89条记录 跳转到GO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