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22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过敏原免疫治疗在临床研究和应用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2024, 30(2):1-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083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过敏原免疫治疗过敏原提取物生物制品
      摘要 (283)HTML (652)PDF 1021.48 K (795)收藏

      摘要:过敏原免疫治疗(AIT)是针对常见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等)致敏引起的Ⅰ型变态反应疾病的对因疗法,通过至少3年反复皮下注射(SCIT)或舌下含服(SLIT)过敏原提取物,使机体达到对致敏原的特异性耐受,从而改善过敏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在停止治疗后多年仍能维持长期疗效。数十年的临床试验和研究证明AIT具有独特的诱导耐受机制,是目前唯一可能改变变态反应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手段。因此,进一步推广和加强其临床应用势在必行。

    • 变应性鼻炎防治中环境控制和健康教育的中国专家共识(2024,北京)

      2024, 30(4):1-1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04001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过敏原免疫治疗环境控制健康教育预防
      摘要 (247)HTML (2391)PDF 1.07 M (3736)收藏

      摘要:尽管国内外变应性鼻炎(AR)诊疗指南均一致认可“防治结合、四位一体”的治疗策略,但是相对于过敏原检测、抗过敏药物治疗、过敏原免疫治疗(AIT)而言,人们对环境控制和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研究较少、文献数量也不多。有鉴于此,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的中青年专家们集体撰写了本共识,以期为临床医生进行环境控制和健康教育提供指导和帮助,提高AR防治效果。

    • 湖南地区变应性鼻炎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2024, 30(1):65-7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366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
      摘要 (185)HTML (130)PDF 914.93 K (414)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湖南地区拟诊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探讨近年来该地区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的演变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针对性指导本地区AR防治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的6 276例拟诊AR患者门诊资料,以及常见11种吸入性变应原的SPT结果,依据不同年度、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层描述特征。结果 共有5 178例AR患者对至少一种吸入性变应原SPT呈阳性反应。变应原阳性率由高到低的前3种依次为粉尘螨(96.81%)、屋尘螨(96.33%)和蟑螂(57.92%)。97.89%的阳性患者存在至少2种阳性变应原的共同致敏现象。变应原SPT总体阳性率在不同年度组和性别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随年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进一步分析不同个体SPT阳性率在不同年度、性别和年龄之间的差异。研究期间,杂草SPT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霉菌1 SPT阳性率呈逐年上升(P<0.05)。此外,男性患者的杂草和葎草的SPT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5),而动物毛发SPT阳性率显著低于女性患者(P<0.05)。11种变应原中有8种不同变应原SPT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间具有显著差异,且主要高发于≤20岁年龄段的患者(P<0.05)。结论 湖南地区6 276例疑诊AR患者SPT阳性率排在前3位的变应原是粉尘螨、屋尘螨和蟑螂。不同阳性变应原在不同年度、性别和年龄中分布特征不同。应根据本地区AR患者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的特点开展有效的防治工作。

    • 成都市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过敏原类型及分布特征分析

      2024, 30(3):70-7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062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吸入性过敏原类型分布特征成都市
      摘要 (67)HTML (115)PDF 817.19 K (223)收藏

      摘要:目的 对成都市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吸入性过敏原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为当地AR患者的预防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9—2022年,依托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对接受过敏原检测的拟诊AR患者进行登记并采集临床信息,统计AR患者的过敏原类型并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 共计有12 486例患者完成了临床信息登记并确诊为AR患者,其中单一过敏原过敏患者5 408例(43.31%),双重或多重过敏原过敏患者7 078例(56.69%);过敏原类型构成中前3位分别为尘螨、豚草与猫皮屑,其中单一过敏原的AR患者中尘螨占比达69.80%;在尘螨类型的单一过敏原AR患者中,反应强度为+++及以上占比61.83%。不同年龄组的AR患者过敏原种类数的分布显著不同,且年龄组之间的两两比较也均有显著差异,2~14岁组AR患者占比为38.49%,高于15~24岁组(21.39%)、25~34岁组(18.46%)、35~44岁组(8.87%)、≥45岁组(12.79%);2~14岁组双重及以上过敏原AR患者占比(70.02%)也显著高于15~24岁组、25~34岁组、35~44岁组、≥45岁组(依次为55.52%、51.58%、44.17%、34.56%);2~14岁组、15~24岁组尘螨过敏原占比(41.81%、22.47%)高于25~34岁组、35~44岁组和≥45岁组(依次为15.45%、8.34%、11.94%)。另一方面,夏、秋季的AR患者占比远高于其他时节,且不同季节的过敏原种类分布存在显著差异;AR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其过敏原种类的分布在不同年份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且尘螨与猫皮屑的分布比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成都市近年来确诊的AR患者人数逐年上升,尘螨是最主要的吸入性过敏原种类,夏、秋季是AR患者的高发季节,儿童、青少年是AR的主要患病人群,且更易发生多重过敏,应当更加注重易感人群的健康防护。

    • 变应性鼻炎儿童蒿花粉变应原组分诊断

      2023, 29(5):46-5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418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儿童蒿属植物花粉变应原
      摘要 (322)HTML (194)PDF 883.35 K (389)收藏

      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对季节性变应性鼻炎(AR)患儿进行变应原组分筛查,了解AR患儿代表性蒿属植物花粉变应原致敏组分。方法 采集黄花蒿和大籽蒿花粉,提取花粉蛋白,以临床确诊为AR且艾蒿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 (sIgE)检测为阳性患儿血清为一抗,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筛查花粉中变应原组分。结果 蛋白质免疫印迹显示2种蒿属植物花粉蛋白提取物中主要有3条带能与血清IgE特异性结合,相对分子量(Mr)分别为12、25和70 kDa。黄花蒿花粉中70 kDa变应原为AR儿童最常见的变应原分子,阳性检出率为85.19%,25 kDa和12 kDa变应原分别为37.04%和14.81%。大籽蒿花粉中70 kDa变应原阳性检出率低于黄花蒿(P<0.05),为51.85%,25 kDa和12 kDa变应原阳性检出率与黄花蒿相似(P>0.05)。另外,同一个体血清对2种蒿属植物同源变应原阳性反应存在差异,不同患儿对1种或多种变应原分子敏感。结论 AR患儿黄花蒿花粉致敏率更高,推荐增加黄花蒿花粉组分蛋白进行诊断和免疫治疗,尤其是70 kDa变应原分子。

    • 太原市138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谱分析

      2023, 29(4):70-7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211

      关键词:鼻炎,变应性变应原血清特异性 IgE变应原谱太原地区
      摘要 (69)HTML (176)PDF 955.90 K (307)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太原地区变应性鼻炎(AR)患者变应原的分布特征,为该地区AR的合理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的1 382例疑似AR且行血清特异性IgE(sIgE)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943例(68.23%)患者sIgE呈阳性反应,其中艾蒿(48.26%)、豚草(21.56%)、室内尘螨组合(19.10%)为主要变应原;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34.88%)显著高于食入性变应原(3.40%);随着患者年龄增加,变应原呈降低趋势,不同年龄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3年最高(80.00%);不同月份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8月最高(79.89%);不同季节间艾蒿、豚草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夏秋季高发;患者变应原阳性个数组合从1种到12种均有分布,其中2种组合最高(15.63%)。结论 太原地区的主要变应原是艾蒿、豚草、室内尘螨组合。绝大数患者为多重致敏,年龄、病程、季节也是影响变应原阳性率的因素。

    • 渝西南地区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变应原谱分析

      2022, 28(1):22-2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425

      关键词:鼻炎,变应性常年性季节性变应原,皮内试验
      摘要 (730)HTML (600)PDF 1.25 M (709)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重庆西南地区吸入性变应原的分布情况,从而为该地区变应性鼻炎(AR)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0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进行变应原检查患者4 199例,按照年龄、检测时间和性别等统计各变应原阳性率,分析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 ①在4 199例疑似AR患者中,其中症状、体征和皮内试验(IST)结果相符合的总共有3 488例,整体阳性率为83.07%;②排列前3位的吸入性变应原依次为户尘螨、粉尘螨和多价昆虫;③总体而言,夏季的总阳性率最高,季节之间变应原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11,P<0.001);④男女患者的变应原总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P=0.001),但绝大部分变应原阳性率与性别无相关性;⑤随着年龄的增长,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逐渐减低;各年龄组的总体阳性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⑥患者阳性变应原个数的分布显示,三重变应原阳性位列首位(11.70%)。结论 重庆西南地区的主要变应原为户尘螨,变应原的总体阳性率与患者性别、季节以及年龄有关。

    • 颈部淋巴结内注射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2022, 28(1):28-3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60008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儿童变应原免疫治疗疗效
      摘要 (61)HTML (534)PDF 1013.18 K (642)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颈部淋巴结内注射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ICLIT)儿童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24例儿童AR行ICLIT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患儿基线水平及治疗后1年鼻部症状评分、眼部症状评分、药物评分以及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4例AR患儿基线水平鼻部总症状评分为(6.00±2.13)分,眼部总症状评分为(3.29±2.12)分,药物评分为(2.67±1.17)分;行ICLIT治疗后1年鼻部总症状评分为(2.96±2.48)分,眼部症状评分为(1.88±1.26)分,药物评分为(1.25±1.19)分;较基线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ICLIT治疗后1年总有效率为75%。24例AR患儿治疗过程中及随访1年仅2例发生轻微局部不良反应,均未发生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ICLIT能显著缓解AR患儿的过敏症状,治疗有效且安全性高,并极大程度地缩短免疫治疗周期。

    • 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儿童常见变应原的分布

      2022, 28(5):29-3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203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儿童变应原血清特异性IgE
      摘要 (598)HTML (274)PDF 896.03 K (234)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AR)儿童常见变应原的分布,为该区AR儿童的诊治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7年1月—2021年6月就诊并具有典型AR症状及体征的566例AR患儿纳入研究,将患者的血清变应原分布,就诊时间,不同年龄段及性别等进行分析。结果425例(75.1%)AR患儿至少一种变应原阳性,吸入性变应原主要致敏因素。9月和4月为AR发病最高的月份。艾蒿、屋尘螨、粉尘螨、柳树、屋尘等为是最常见的5种吸入性变应原。牛奶、小麦面粉、鸡蛋、花生、牛肉等为主要的5种食入性变应原。艾蒿、柳树、豚、牛奶在不同年龄段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儿童中部分变应原阳性率存在差异,屋尘阳性率在男性中明显高于女性,而在女性中羊肉的阳性率高于男性(P<0.05)。结论新疆地区AR患儿变应原以吸入性变应原阳性居多,不同季节变应原分布,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中变应原存在部分差异。

    • 辽阳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谱分析

      2021, 27(4):382-38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090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变应原免疫印迹法流行病学
      摘要 (77)HTML (536)PDF 866.65 K (478)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辽阳地区变应性鼻炎(AR)患者变应原的特点。方法 采用体外特异性变应原检测法对辽阳地区408例AR患者进行血清检测,测定特异性IgE(sIgE),并进行分析。结果 ①408例AR患者行sIgE检测,变应原阳性率前6位的变应原依次是矮豚草/蒿/葎草(39.71%)、户尘螨(37.30%)、念珠/点青/分枝/交链/黑曲霉(24.26%)、刺柏/桦(21.81%)、鸡蛋白(13.00%)、桑(12.75%);②吸入变应原组sIgE总阳性率为86.7%(354/408),食入变原组sIgE总阳性率为27.2%(111/408);③单种变应原阳性患者占26.23%(107/408),2种变应原阳性患者占53.68%(219/408),3种变应原阳性患者占10.29%(42/408),4种及以上变应原阳性患者占9.80%(40/408);④单种变应原阳性AR患者中变应原排序前3位的分别是:矮豚草/蒿/葎草(25/107),念珠/点青/分枝/交链/黑曲霉(21/107),户尘螨(15/107);2种变应原阳性AR患者中变应原组合排序前3位的是:矮豚草/蒿/葎草与户尘螨(19/219),念珠/点青/分枝/交链/黑曲霉与户尘螨(18/219),念珠/点青/分枝/交链/黑曲霉与矮豚草/蒿/葎草(16/219)。结论 矮豚草等植物花粉、尘螨类、霉菌类为辽阳地区主要变应原。

    上一页123
    共3页22条记录 跳转到GO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