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0(1):31-4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073
摘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CSOM是一种多因素疾病,由环境、细菌、宿主和遗传危险因素等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细菌感染是CSOM重要的原因之一。由于地区、民族、饮食习惯等差异,CSOM在世界各地的发病率及细菌种类也有所差异。既往基于培养技术获得CSOM部分优势菌群,但不能获得CSOM细菌群落的全貌,限制了CSOM的病原学研究。随着各项检测技术的提高,特别是16S rRNA测序及宏基因组测序等分子技术的发展,CSOM病原学研究也逐步完善,这不仅对抗生素的选择提供依据,同时也能进一步研究细菌在CSOM中的致病机制。
2021, 27(6):651-65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123
摘要:目的 分析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对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听力恢复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9年11月在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治疗的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131例,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耳内镜鼓室成形术。根据手术后6个月行纯音测听检测结果,骨气导间距(ABG)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ABG ≤ 20 dB为听力良好组,ABG>20 dB为听力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术后听力改善不良的原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各因素对患者听力的综合作用。结果 术后ABG ≤ 20 dB患者81例,ABG>20 dB患者50例。两组患者因镫骨、鼓膜张肌腱、鼓室黏膜、咽鼓管、人工听骨类型及人工听骨材料的不同,导致术后听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镫骨完整并活动(OR=0.606,95%CI=0.393~0.919)、镫骨完整活动不佳(OR=0.563,95%CI=0.329~0.844)、存在鼓膜张肌腱(OR=1.913,95%CI=1.508~2.449)、咽鼓管通畅(OR=1.818,95%CI=1.417~2.328)及人工听骨材料为钛合金(OR=2.250,95%CI=1.816~2.755)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后影响听力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可一定程度改善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听力,其听力恢复效果受镫骨状况、鼓膜张肌腱、咽鼓管功能及人工听骨材料的影响。
2021(6):661-66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207
摘要:目的 分析重庆地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外耳道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前后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以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集的106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取患耳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106例患者中85例检测出病原菌,检出率80.19%,共检出病原菌10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1株(47.6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9株,17.76%);革兰阴性菌27株(25.23%),以铜绿假单胞杆菌为主(8株,7.48%);真菌29株(27.10%),以酵母样真菌为主(12株,11.2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喹奴普丁/达福普汀、利福平及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达到100%;对红霉素、青霉素、克林霉素耐药性高。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头孢他定、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敏感性较高,达到100%;对氨苄西林、头孢唑琳、复方新诺明耐药性高。结论 重庆地区慢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及酵母样真菌。重庆地区气候潮湿,真菌阳性率较高,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中,应重视真菌感染。
2020, 26(1):32-3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1008
摘要:目的 总结中耳胆脂瘤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乳突根治术中的面神经裸露情况,并分析面神经裸露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行乳突根治术的1 0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单耳患者,其中中耳胆脂瘤683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33耳,总结其面神经裸露情况及分布部位;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的统计方法分析年龄、性别、病程、硬脑膜暴露、半规管骨质破坏、乙状窦暴露及病理类型等因素与乳突根治术中面神经裸露的关系。结果1 016例患者中有294耳出现面神经裸露,面神经总裸露率为28.94%(294/1 016);面神经裸露最常见的部位是水平段(264/294,89.80%)。中耳胆脂瘤的面神经裸露率为32.50%(222/68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面神经裸露率为21.62%(72/33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0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脑膜暴露、术前面瘫、半规管骨质破损及乙状窦暴露均为面神经裸露的相关因素,而与病程、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中耳胆脂瘤、半规管骨质破坏及术前面瘫为面神经裸露的危险因素,风险分别增高1.575倍(95%CI:1.141~2.176)、4.171倍(95%CI:2.579~6.746)及13.040倍(95%CI:2.793~60.872)。结论中耳胆脂瘤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均可出现面神经裸露,最常见的裸露部位为水平段。半规管骨质破坏、术前面瘫及中耳胆脂瘤是乳突根治术面神经裸露的危险因素。
2020, 26(1):40-4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1010
摘要:目的探讨可调节部分钛听骨在II型鼓室成形术听力重建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95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均为单耳发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7耳):应用可调节钛金属部分听骨赝复物(PORP)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II型鼓室成形术;对照组(48耳):应用固定型钛听骨PORP重建听骨链。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术后3个月、1年时分别对比两组的手术前后听力变化(0.5、1、2、4 kHz)及有效率。结果①实验组中1耳钛听骨移位;1耳筋膜裂缝,纳入听力研究45耳。一期手术成功率为95.7%(45/47),对照组中2耳钛听骨移位、2耳筋膜裂缝,纳入听力研究44耳。一期手术成功率为91.7%(44/48);②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个月气骨导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气骨导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调节钛听骨应用于听骨链重建有独特优越性,术后3个月听力恢复优于固定型钛听骨,为中耳传音材料提供新的选择。
2018, 24(3):243-247.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对骨导听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单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同期选取对侧正常耳作为对照耳,通过对患耳与健耳、不同年龄组、单纯型与胆脂瘤型中耳炎、听骨链完好与听骨链破坏、细菌培养阳性者与阴性者,不同病理患者的术前骨导听力进行研究。所有患者进行纯音测听检查, 并对各频率骨导听阈进行统计学处理, 对影响骨导听力的因素做相关分析。结果0.5、2、4 kHz处,患耳骨导听阈值高于健耳,而低频0.25 kHz及1 kHz处患耳与健耳骨导听阈值差异不显著;随年龄增长,患耳与健耳骨导听阈值差异有逐渐缩小趋势;中耳胆脂瘤及听骨链破坏者对各频率骨导有明显影响;病程及细菌培养阳性与否对骨导听力损害差异不显著。结论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对骨导听力有明显影响,但在不同频率,损害程度有差异;②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能会影响对侧正常耳的骨导听力;③中耳胆脂瘤及听骨链破坏对骨导听力影响较大。
2016, 22(3):193-197.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我国近年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CSOM)患者的病原菌谱分布及动态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从1991年1月~2015年5月发表的所有有关CSOM细菌培养的描述性临床研究中文献,共筛选出50篇文献纳入本次研究,累积研究CSOM患者7462例(7521耳)。根据文献资料的中位年限平均分为4组:1990-1995年组、1996-2001年组、2002-2007年组及2008-2013年组。对各组细菌培养病原菌检出率、真菌检出率、前4种细菌所占比例及革兰阳性(G+)菌与革兰阴性(G-)菌比例进行动态分析。结果细菌培养病原菌总检出率86.21%,真菌检出率5.25%。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变形杆菌4种细菌为主;真菌以念珠菌及曲霉菌为主。随着时间推移,细菌培养病原菌检出率逐渐降低;真菌检出率逐渐增高;前4种细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排名首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比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G+菌与G-菌比例分别逐渐增加和下降。结论我国CSOM患者病原菌谱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变形杆菌为主要病原菌;随着时间推移,细菌培养病原菌检出率逐渐降低,真菌检出率、G+菌检出比例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有增高趋势。
2016, 22(5):365-369.
摘要:摘要:目的手术治疗高龄或伴全身疾病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时,手术风险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本文分析了此类患者的基础疾病特点及管理原则,以期更好地维护围手术期安全,为存在相对手术禁忌的患者提供治愈机会。方法2009年1月~2015年1月我科收治拟行手术治疗的高龄或伴全身疾病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268例,根据基础疾病的类型、严重程度、治疗用药对手术的影响等进行围手术期管理,排除手术禁忌并决定是否建议手术。根据手术实施率、基础疾病恶化率、干耳率等评估围手术期管理的合理性。结果268例患者中,6例因无法控制基础疾病而放弃手术,余262例接受手术,手术实施率为97.8%。所有手术患者中,术前91例(34.7%)需要调整基础疾病治疗方案;术后14例(5.3%)出现基础疾病恶化,包括7例血糖紊乱、4例血压紊乱、1例诱发谵妄、1例哮喘复发、1例再发脑梗,余248例(94.7%)术后平稳。所有手术患者均实现干耳,未出现面瘫、感音神经性耳聋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针对各不同类型基础疾病,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望为存在相对手术禁忌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获得治愈机会,降低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