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31(1):69-7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183
摘要:目的 比较传统经颈入路、内镜辅助下经颈入路及内镜辅助下经口入路3种术式切除咽旁隙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3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59例原发性咽旁隙良性肿瘤患者接受传统经颈、内镜辅助下经颈、内镜辅助下经口3种手术方式之一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χ2检验比较其手术情况及预后等资料。结果 3种手术术中出血量(F=2.64,P=0.074)、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F=2.44,P=0.091)、引流量(F=2.88,P=0.060)和术后出院时间(F=0.77,P=0.464)无明显差异,内镜辅助下经口入路与内镜辅助下经颈、传统经颈入路相比可缩短手术时间(F=10.70,P<0.001),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χ2=9.426,P=0.009)。结论 本研究3种手术入路均安全可行,能够完全切除肿瘤,并保证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内镜辅助下经口入路相较于内镜辅助下经颈入路与传统经颈入路具有更小的创伤、更短的手术时间及更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内镜操作难度较大,且有较为严格的适应证。因此,需根据症状、体征、肿瘤的性质及影像学特点等灵活选择手术方式,使患者能够最佳获益。
2024, 30(1):89-9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150
摘要:目的 介绍一种简易的利用生物凝胶辅助空气悬浮技术耳内镜下鼓膜修补的手术方式,并观察手术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2月—6月在南京明基医院就诊的鼓膜穿孔患者24例(25耳),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42.3±10.1) 岁。行耳内镜下生物凝胶辅助空气悬浮技术修补鼓膜。术中利用内植法植入耳屏软骨膜,鼓室内外不填塞,术后第3天、第6天及第2、4、8、12周门诊随访,行耳内镜检查。结果 24例(25耳)患者平均每耳手术时间(34.2±10.5)min,2耳术后3 d漏气,1例术后3周感染,均进行积极处理,无耳闷、出血、过敏等并发症,随访时间1~3个月,穿孔鼓膜均愈合良好。结论 生物凝胶辅助空气悬浮技术修补鼓膜简便、微创、快速,术后无耳闷,为唯一听力耳手术提供了一种新选择,同时方便双耳同时手术、局麻手术及无法配合术后换药的儿童手术。
2023, 29(5):31-3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457
摘要:目的 探讨耳内镜灌流模式下应用软骨膜-软骨-软骨膜复合体重建上鼓室外侧壁在上鼓室胆脂瘤(包含外耳道胆脂瘤和中耳胆脂瘤)手术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纳入研究的29例患者(外耳道胆脂瘤14例,中耳胆脂瘤15例),其上鼓室全部被胆脂瘤侵犯破坏,彻底清除上鼓室及听骨链病变后,应用耳内镜在灌流模式下选取耳屏或耳甲腔软骨膜-软骨-软骨膜复合体重建上鼓室外侧壁。结果 术前气导听力(42.51±3.55) dBHL,术后3个月为(26.22±5.12) dBHL;术前气骨导差(28.67±6.31) dBHL,术后3个月为(13.11±6.56) dBHL,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定期随访,出现耳鸣5例,眩晕3例,内陷袋1例,人工听骨赝复物脱出1例,外耳道狭窄3例,鼓膜穿孔1例;耳鸣、耳闷、眩晕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内陷袋及人工听骨赝复物脱出的患者听力改善尚可,继续观察随访;鼓膜穿孔及外耳道狭窄再次行手术处理后痊愈。结论 耳内镜灌流模式下软骨膜-软骨-软骨膜复合体在清除胆脂瘤后,重建上鼓室外侧壁,可有效恢复中耳鼓室解剖结构,显著提高患者术后听力,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确切。
2023, 29(6):65-6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493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咽喉部肿物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方式。方法 通过回顾2020—2022年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的3例新生儿咽喉部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3例新生儿咽喉部肿物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3例患者中,咽喉部囊肿1例,咽部毛息肉1例,咽部畸胎瘤1例。结果 3例患儿均表现为呼吸或吸吮困难,均在鼻内镜辅助下顺利进行支撑喉镜咽喉部肿物切除手术。随访10个月以上,均无复发。结论 鼻内镜的运用可以帮助明确肿物基底部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确定手术切除范围,在鼻内镜辅助的支撑喉镜下行咽喉部肿物切除,可以完整切除肿瘤,充分止血,并发症少,应用于新生儿患者具有一定的优势。
2023, 29(6):69-7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507
摘要:目的 探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药物诱导睡眠内镜(DISE)检查状态下腭咽、口咽、舌根和会厌(VOTE)评分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95例OSAHS患者,均行DISE检查,由两名经验相近的医师进行VOTE评分,采用组内相关系数评价两名医师评估OSAHS患者总VOTE评分的一致性。并比较不同临床参数患者VOTE评分,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分析VOTE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95例OSAHS患者4个阻塞平面总VOTE评分为(4.07±0.81)分,其中腭咽平面评分(1.49±0.13)分,以环形阻塞为主;口咽平面评分(1.38±0.15)分,均为左右阻塞;舌根平面评分(1.05±0.10)分,均为前后阻塞;会厌平面评分(0.15±0.02)分,均为左右阻塞;两名医师评估OSAHS患者腭咽平面评分的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912(95%CI为0.846~0.972),评估口咽平面评分的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926(95%CI为0.871~0.984),评估舌根平面评分的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975(95%CI为0.891~0.990),评估会厌平面评分的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989(95%CI为0.912~0.998,P<0.05);不同体质指数(BMI)、麻醉诱导方法、Fridman分型、OSAHS严重程度、最低血氧饱和度OSAHS患者总VOTE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麻醉诱导方法、Fridman分型、OSAHS严重程度、最低血氧饱和度均为OSAHS患者总VOTE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OSAHS患者DISE检查状态下VOTE评分体系中,腭咽平面、口咽平面及舌根平面评分较高,总VOTE评分的影响因素包括BMI、麻醉诱导方法、Fridman分型、OSAHS严重程度、最低血氧饱和度。
2023, 29(6):80-8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3200
摘要:目的 分析男性患者选择颏下联合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H-TOETSA) 治疗甲状腺肿瘤的安全性和美容效果。方法 收集2021年9月—2022年4月诊治的55例男性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选择了H-TOETSA手术方式,同期25例患者选择传统的“衣领式”颈部皮肤切开甲状腺手术。比较H-TOETSA术式和传统的“衣领式”颈部皮肤切开术式组的一般资料、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喉返神经损伤、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手术部位感染以及颏部麻木感)的发生情况。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时评估患者美容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选用H-TOETSA术式组的患者与传统的“衣领式”颈部皮肤切开术式组比较,手术用时较长(153.233±40.826 vs 122.960±37.821),术后住院天数较短(2.733±0.907 vs 3.480±1.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颏部麻木感未明显增加、引流量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个月,选用H-TOETSA术式组患者的主观美容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的“衣领式”颈部皮肤切开术式组(8.733±0.450 vs 7.680±0.476,P=0.000)。结论 合适的男性甲状腺肿瘤患者选择H-TOETSA手术的安全性不劣于传统开放手术,适用于有美容需求的患者。
2023, 29(5):114-11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371
摘要:咽旁隙是头颈部重要的软组织间隙,有许多重要的血管及神经通过,其位置深在,结构复杂,手术暴露困难。咽旁隙肿瘤虽然临床发病率不高,主要以良性肿瘤为主,但其病理类型多样,且生长的部位及方式都有很大不同。在咽旁隙肿瘤手术中,为实现良好暴露,临床开发了多种手术路径,近年来,内镜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咽旁隙肿瘤手术的发展。为了解临床咽旁隙肿瘤手术的进展,本文对目前咽旁隙肿瘤的手术路径及其发展进行了概括,并在归纳总结多种临床路径后,对一些临床常见咽旁隙肿瘤的手术入路选择提出了建议;同时,对咽旁隙的区域划分和咽旁隙的区域化治疗提出了几点意见。
2022, 28(1):18-2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52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高选择性鼻后神经丛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常年性变应性鼻炎(AR)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30例经规范的药物和(或)免疫治疗1年以上疗效欠佳的中重度常年性AR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双侧鼻内镜下高选择性鼻后神经丛切断术;选取同一时期上述疗效欠佳的30例AR患者作为对照组,继续接受药物治疗。根据中重度常年性AR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对主要症状进行治疗前后VAS评分,通过积分法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1年进行随访评价,对照组有效6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20.00%;观察组有效2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两组间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塞、鼻漏、喷嚏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显著。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活动性鼻出血、干眼及腭部麻木等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高选择性鼻后神经丛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常年性AR短期内疗效确切,能够完全切断鼻后神经的3个主要分支及细小分支,有效避免损伤翼腭窝内容物,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021, 27(3):325-32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070
摘要: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TON)的临床疗效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2015—2018年21例TON患者经过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无效后经鼻内镜行视神经减压术,术后以提高患者视力级别作为判断临床疗效的标准。结果 术后常规予抗生素及激素、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14例术前无光感,术后有效6例,有效率42.9%。7例术前有残余光感,术后有效5例,有效率71.4%。伤后7 d内手术13例,术后有效9例,有效率69.2%。伤后7 d后手术8例,术后有效2例,有效率25.0%。结论 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是治疗TON的有效方式,患者术前是否有残余光感及手术时机选择是否在7 d内对预后至关重要。
2021, 27(5):513-51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234
摘要:目的 探讨日间手术模式下内镜辅助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08例腺样体肥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流程分为日间组65例和住院组43例。日间组于门诊完成各项检查,24 h内完成入院、手术、出院。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疼痛、发热、出血)和住院相关指标(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西药费)。结果 日间组6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日间组和住院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6.9±2.3) min和(7.5±2.8) min,出血量分别为(5.2±3.6) mL和(5.5±2.4) 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组3例出现术后发热、无术后出血、平均疼痛指数评分为(1.6±0.5)分;住院组6例出现术后发热、无术后出血、平均疼痛指数评分为(2.1±1.1)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组和住院组临床疗效分别是96.9%(63/65)和95.3%(41/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5)。日间组术前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2±0.6) h和(10.5±2.8) h,较住院组术前等待时间(21.5±5.8) h和住院时间(76.2±12.5) h均明显缩短(P<0.001)。日间组住院总费用和西药费分别是(9 629.1±206.8)元和(650.4±54.3)元,亦较住院组住院总费用(11 672.7±1 016.2)元和西药费(779.5±103.9)元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日间手术模式下开展内镜辅助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是安全、有效的,与住院手术相比可大大缩短术前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有助于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加快病房运行效率。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