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73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突发性聋患者血清SIRT1和PGC-1α表达与血清炎性因子及听力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25, 31(1):58-6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117

      关键词:突发性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炎症因子听力水平
      摘要 (19)HTML (29)PDF 889.63 K (70)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与突发性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听力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突发性聋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患者听力恢复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另收集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82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SIRT1、PGC-1α以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Pearson法分析患者血清SIRT1、PGC-1α水平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听力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突发性聋患者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比例高于对照组,SIRT1、PGC-1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s-CRP、IL-1β、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突发性聋患者SIRT1水平与hs-CRP、IL-1β、TNF-α水平分别呈负相关(r=-0.524,-0.384,-0.542,均P<0.05),PGC-1α水平与hs-CRP、IL-1β、TNF-α水平分别呈负相关(r=-0.429,-0.457,-0.624,均P<0.05);其中预后不良组hs-CRP、IL-1β、TNF-α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SIRT1、PGC-1α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RT1、PGC-1α、hs-CRP、IL-1β、TNF-α、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是突发性聋患者听力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SIRT1、PGC-1α在突发性聋患者血清中呈低表达,二者与血清炎性因子密切相关,且是听力预后的影响因素。

    • 不同听骨链重建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5, 31(1):82-8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033

      关键词:慢性中耳炎听骨链重建术自体听小骨组织钛合金人工听小骨听力并发症
      摘要 (28)HTML (25)PDF 988.32 K (60)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自体听小骨组织与钛合金人工听小骨听骨链重建术(OCR)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3年1月住院治疗的慢性中耳炎(COM)患者78例,均行鼓室成形术及OCR治疗,依据OCR材料不同分为自体组(41例)与人工组(37例)。自体组予以自体听小骨组织OCR治疗,人工组予以钛合金人工听小骨OCR治疗。统计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内复发情况,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不同频率段气导听力、骨导听力、气-骨导差(ABG)水平。结果 自体组手术时间长于人工组,手术费用低于人工组(P<0.05)。术后6个月不同频率段(0.5、1、2 kHz)两组气导听力、ABG均较术前降低(P<0.05),而术后6个月自体组、人工组不同频率段气导听力、骨导听力、A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人工组(P<0.05),但两组1年内复发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COM患者OCR术式中,采用自体听小骨组织植入、钛合金人工听小骨植入均可有效改善患者听力水平,相较而言,后者手术耗时短,而前者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低。

    • 伴糖尿病的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的影响因素及皮质类固醇治疗进展

      2025, 31(1):94-9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090

      关键词:糖尿病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影响因素皮质类固醇
      摘要 (18)HTML (26)PDF 827.49 K (33)收藏

      摘要: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SSHL)病因尚不明确,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预后欠佳。近年来由于其患病率明显上升,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SSHL,临床上常采用改善内耳微循环、抗病毒、解除迷路水肿、高压氧等治疗方法。作为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与多种代谢性疾病紧密相关。目前,SSHL的临床研究很少集中于糖尿病患者,本综述分析了伴糖尿病SSHL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及皮质类固醇治疗的相关进展,并对未来治疗前景进行展望。

    • 特发性突聋与心血管系统及精神神经系统的关联性

      2025, 31(1):100-105,11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075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队列研究心血管系统精神神经系统
      摘要 (21)HTML (25)PDF 859.82 K (33)收藏

      摘要:特发性突聋(即特发性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以下简称“突聋”)病因不明,可能原因为病毒感染、血管、免疫、代谢及遗传因素等。尽管对突聋病因的探究持续不断,但目前仍无确切结论。既往研究多基于个体临床检验报告等相对微观层面,随着病例资料电子化与集成化,大数据分析技术极大地助力了疾病相关的科研工作。得益于此,以英文发表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地聚焦于宏观层面,即利用基于人群数据库进行突聋与其他疾病之间的关联性研究,有助于从多层面、多维度对突聋病因进行归纳和调研,但结果尚有出入,也未见相关综述,不利于直接览读。因此,本文主要从大数据角度,针对突聋与心血管系统及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的关联性进行文献综述。

    • 咽鼓管功能对行Ⅰ型鼓室成形术的慢性中耳炎患者短期听力影响分析

      2024, 30(1):12-1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348

      关键词:中耳炎鼓室成形术咽鼓管听力
      摘要 (175)HTML (242)PDF 843.66 K (422)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对耳内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咽鼓管功能对其听力影响。方法 收集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42例,结合声导抗正负压平衡试验和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量表(ETDQ-7)将分为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组(25例),将咽鼓管功能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1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听力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术前与术后气导平均听阈、骨导平均听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术后气导平均听阈和骨导平均听阈的改善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4 kHz气导听阈改善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8 kHz气导听阈改善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好的咽鼓管功能不会增加Ⅰ型鼓室成形术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平均听力的改善程度,但有利于患者术后高频听力的恢复。

    • 橄榄苦苷调节PRAS40/mTORC1信号通路对噪声性耳聋大鼠耳蜗组织损伤的影响

      2024, 30(6):20-2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063

      关键词:耳蜗橄榄苦苷脯氨酸蛋白激酶底物蛋白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噪声性耳聋组织损伤
      摘要 (41)HTML (411)PDF 1.06 M (1048)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橄榄苦苷调节脯氨酸蛋白激酶底物蛋白(PRAS40)/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信号通路对噪声性耳聋(NIHL)大鼠耳蜗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 总共选取48只大鼠,随机选出12只大鼠作为对照组,剩余大鼠采用白噪声来构建NIHL大鼠模型。随后将NIHL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橄榄苦苷组、橄榄苦苷+NV-5138组,每组12只。各组给予相应干预7 d。检测大鼠的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HE染色检测大鼠耳蜗组织病理损伤;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观察大鼠耳蜗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耳蜗组织基底膜毛细胞序列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耳蜗组织磷酸化PRAS40(p-PRAS40)、PRAS40、磷酸化mTORC1(p-mTORC1)、mTORC1、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耳蜗组织螺旋神经节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形态异常,基底膜毛细胞结构损坏严重,未见明显的界限,细胞排列不整齐,ABR阈值、耳蜗组织凋亡细胞数目、p-mTORC1/mTORC1蛋白比值、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PRAS40/PRAS40蛋白比值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橄榄苦苷组耳蜗组织螺旋神经节细胞数目增加,且形态有所恢复,基底膜毛细胞损伤减轻,细胞排列逐渐恢复正常,界限逐渐清晰,ABR阈值、耳蜗组织凋亡细胞数目、p-mTORC1/mTORC1蛋白比值、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PRAS40/PRAS40蛋白比值显著升高(P<0.05)。NV-5138干预后减弱了橄榄苦苷对NIHL大鼠耳蜗组织病理损伤、基底膜毛细胞序列和上述指标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 橄榄苦苷可能通过调控PRAS40/mTORC1信号通路,促进PRAS40磷酸化,抑制mTORC1磷酸化,从而减轻NIHL大鼠耳蜗组织损伤。

    • 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与环境气象季节的关系

      2024, 30(6):26-3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050

      关键词: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气象环境季节
      摘要 (39)HTML (70)PDF 846.73 K (53)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SNHL)与环境气象、季节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2014年1月—2022年12月于苏北人民医院确诊的SSNHL患者资料,分析该病与空气污染物、气象、季节的关系,进行逐步逻辑回归以确定SSNHL的潜在环境气象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SSNHL患者3 602例,男女发病无差异,四季病例分布趋势:秋季>夏季>冬季>春季,方差分析显示四季间SSNHL发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SSNHL发病与PM2.5、PM10、SO2、平均风速呈负相关(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平均风速、SO2对SSNHL发病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扬州地区SSNHL患者男女发病无差异,秋季为SSNHL高发季节,发病例数最多,SO2、平均风速是扬州地区SSNHL的潜在环境气象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需要加以关注并预防环境气象对SSNHL的影响。

    • 非综合征型聋家系SLC26A4基因复合杂合突变

      2024, 30(1):49-5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012

      关键词:前庭导水管扩大耳聋全外显子测序SLC26A4基因
      摘要 (246)HTML (176)PDF 1.15 M (606)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1例前庭导水管扩大患者的遗传方式和基因突变位点。方法 以1例临床诊断为前庭导水管扩大的患者及其健康的父母为研究对象,采集其静脉血,使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检测先证者的遗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锁定该患者可能的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并进一步采用Sanger测序法对其父母进行相关突变位点验证,最终确定该患者的致病基因;通过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分析、氨基酸保守性分析及氨基酸序列分析等手段,分析复合杂合突变的致病机制,绘制突变的遗传系谱。结果 该患者致病突变定位于7q31的SLC26A4基因,由c.919-2A>G、c.1746del G以及c.563T>C 3个位点组成的复合杂合突变。SLC26A4基因的c.919-2A>G突变遗传自其听力正常的父亲,而SLC26A4基因的c.1746del G和c.563T>C突变均遗传自其听力正常的母亲。结论 先证者携带的SLC26A4基因的3个突变位点均是明确的与听力损伤相关的隐性疾病突变位点。因此,推测SLC26A4基因的上述3个突变以某种复合杂合的形式导致受检者患病。

    • 老年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分析

      2024, 30(3):66-6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457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老年性聋词表识别率评估Nijmegen 人工耳蜗植入量表
      摘要 (46)HTML (106)PDF 816.32 K (166)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 对31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老年性聋患者进行听力学、言语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估并比较差异。听力学评估采用助听听阈,言语能力评估采用词表识别率,评估时间为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生活质量评估采用Nijmegen 人工耳蜗植入量表(NCIQ),评估时间为术前及开机后12个月。结果 共纳入31例患者,31例患者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助听听阈分别为(62.55±3.69)、(46.58±5.14)、(38.68±4.26)dBH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单音节词识别率分别为(9.55±5.81)%、(54.77±8.90)%、(68.52±7.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双音节词识别率分别为(19.87±9.72)%、(64.00±6.53)%、(74.26±6.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开机后6个月及开机后12个月短句识别率分别为(28.00±10.58)%、(68.52±7.78)%、(77.61±8.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开机12个月NCIQ总量表得分分别为(35.90±5.80)、(65.16±8.1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可以改善老年性聋患者的听觉言语能力及生活质量,对于重度以上听力损失且助听器效果不佳的老年性聋患者可以选择人工耳蜗植入。

    • 397例听神经瘤听力特征分析

      2024, 30(2):72-7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2532

      关键词:听神经瘤听力诱发电位听觉脑干
      摘要 (134)HTML (248)PDF 874.30 K (317)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听神经瘤患者听力学特征,为筛查听神经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4月诊治的397例单侧听神经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言语识别率(SDS)、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和颅脑增强MRI。结果 以典型症状就诊者312例,非典型症状就诊者85例。以突发性聋就诊者25例;患耳听力正常者54例,包含大型甚至特大型肿瘤,99例全聋者亦包含内听道和中型肿瘤。5例全聋者言语识别能力未完全消失。DPOAE一致型245例,耳蜗型72例,蜗后型79例。ABR阳性率98.0%(389/397),8例ABR波形正常者中3例为双侧非对称听力损失。结论 非典型症状就诊者占比21.4%,以突发性聋就诊、听力正常或ABR正常者不能排除听神经瘤;DPOAE和ABR可作为筛查听神经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上一页123456
    共8页73条记录 跳转到GO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