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0(2):1-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083
摘要:过敏原免疫治疗(AIT)是针对常见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等)致敏引起的Ⅰ型变态反应疾病的对因疗法,通过至少3年反复皮下注射(SCIT)或舌下含服(SLIT)过敏原提取物,使机体达到对致敏原的特异性耐受,从而改善过敏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在停止治疗后多年仍能维持长期疗效。数十年的临床试验和研究证明AIT具有独特的诱导耐受机制,是目前唯一可能改变变态反应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手段。因此,进一步推广和加强其临床应用势在必行。
2024, 30(4):1-1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04001
摘要:尽管国内外变应性鼻炎(AR)诊疗指南均一致认可“防治结合、四位一体”的治疗策略,但是相对于过敏原检测、抗过敏药物治疗、过敏原免疫治疗(AIT)而言,人们对环境控制和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研究较少、文献数量也不多。有鉴于此,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的中青年专家们集体撰写了本共识,以期为临床医生进行环境控制和健康教育提供指导和帮助,提高AR防治效果。
2024, 30(2):9-1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282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淋巴结内特异性免疫治疗(ILIT)草花粉诱导的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VIP等电子数据库,纳入诊断为草花粉诱导的AR患者,并接受淋巴结内免疫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结局包括症状评分、药物评分、症状和药物综合评分、视觉模拟量表。次要结局包括不良事件、生活质量、血清特异性IgE、血清特异性IgG4、皮肤点刺试验和鼻腔激发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纳入9项研究269名受试者,所有研究都包括草花粉过敏原,其中5项研究还包括草和/或桦树花粉过敏原。除1项研究注射间隔时间为2周外,其余均为4周。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ILIT组显著改善视觉模拟量表(P<0.05),而症状评分、药物评分、症状和药物综合评分、杜松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均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症状和药物综合评分表现出中度异质性(I2=60%)。每4周注射1次过敏原是改善症状和药物联合评分的最佳间隔时间,而加强注射或增加剂量是否能改善临床效果尚无定论。结论 Meta分析显示,ILIT总体上是安全的,但增加注射剂量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应谨慎。ILIT对草花粉诱导的AR视觉模拟量表有显著改善,仍需要更大规模和更长期的试验来标准化治疗方案。ILIT可能在未来的AR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4, 30(5):122-12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360
摘要:喉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喉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预后通常较差,虽然切除全喉的手术治疗配合高强度放射治疗为喉癌患者提供了癌症治愈的机会,但切除全喉后可能导致患者失去语音能力、改变呼吸通道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国内外喉癌治疗的不断深入研究,新的治疗技术如诱导化疗、放化同步治疗和生物治疗已经相继问世。本文通过对用于喉癌治疗的药物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2023, 29(2):73-7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289
摘要: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是全球第八大常见癌症,超过一半的HNSCC患者可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随着医学的发展,免疫治疗药物的陆续问世为复发/转移性HNSCC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新辅助免疫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而以新辅助免疫治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也成为研究热点,包括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放疗、放化疗、靶向治疗以及新辅助双免疫联合治疗等新型治疗模式。本文将对新辅助免疫治疗在HNSCC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2, 28(1):1-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60001
摘要: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疫情世界大流行的严峻局面,全社会接种疫苗构建完整的免疫屏障已经成为抗击疫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截至2021年11月初,我国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3亿剂次。近来全国多地已经陆续开始为3~11岁的儿童接种新冠疫苗。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病变,需要鼻喷或口服抗过敏药(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等)进行对症治疗,和/或进行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建立免疫耐受。为了顺利推进和实施新冠病毒疫苗在AR儿童的接种工作,东方过敏联盟牵头组织了国内知名的耳鼻咽喉科、变态反应科和儿科专家,在系统复习国内外文献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专家的临床经验制订了本共识,旨在指导儿童AR患者,特别是接受AIT的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接种,构建群体免疫的屏障。
2022, 28(1):28-3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60008
摘要:目的 探究颈部淋巴结内注射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ICLIT)儿童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24例儿童AR行ICLIT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患儿基线水平及治疗后1年鼻部症状评分、眼部症状评分、药物评分以及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4例AR患儿基线水平鼻部总症状评分为(6.00±2.13)分,眼部总症状评分为(3.29±2.12)分,药物评分为(2.67±1.17)分;行ICLIT治疗后1年鼻部总症状评分为(2.96±2.48)分,眼部症状评分为(1.88±1.26)分,药物评分为(1.25±1.19)分;较基线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ICLIT治疗后1年总有效率为75%。24例AR患儿治疗过程中及随访1年仅2例发生轻微局部不良反应,均未发生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ICLIT能显著缓解AR患儿的过敏症状,治疗有效且安全性高,并极大程度地缩短免疫治疗周期。
2021, 27(1):114-11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0207
摘要:局部变应性鼻炎(LAR)是近年来新提出的一种变应性鼻炎(AR)表型,为非特应性患者中出现的鼻腔局部I型变态反应。患者有鼻痒、喷嚏、流涕、鼻堵等症状及鼻腔局部特异性IgE(sIgE)和(或)鼻腔变应原激发试验(NPT)阳性,可向AR转化并合并哮喘、结膜炎。虽皮肤点刺实验(SPT)及血清sIgE无阳性结果,但该类患者对变应原免疫治疗有效。目前对于LAR这一概念的认识还较初步,本文对LAR的概况、诊断、病理、免疫机制、治疗及与其他特异性疾病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1, 27(4):387-39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240
摘要:目的 研究耳鼻咽喉科门诊行舌下免疫治疗(SLIT)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脱落率、脱落特点及脱落原因。方法 通过电话随访2018年5—8月东部战区总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行SLIT的AR患者343例,男214例,女129例,年龄3~55岁。根据年龄分为5组:学龄前组(3~6岁),学龄组(7~12岁),青春期组(13~20岁),青年期组(21~40岁),中年期组(41~60岁)。分析患者的脱落率。结果 ①343例患者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299例,其中男194例,女105例。学龄前组27例,学龄组91例,青春期组104例,青年期组66例,中年期组11例。年龄4~52岁;②随访的299例患者中,用药6个月后脱落率为51.17%;1年后脱落率为59.20%;2年后脱落率为74.25%。停药例数最多的月份位于用药的第3、4个月。男女之间的脱落率比较无差异。不同年龄组间的脱落率比较无差异;③7例患者因不良反应停止用药,占脱落患者3.15%;④排名前四的脱落原因依次为:疗程太长、对治疗效果的感知、不方便继续获取药物、经济原因。结论 AR患者SLIT脱落率较高,年龄、性别因素对脱落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脱落最多的月份位于用药的第3、4月份。加强患者教育、加强随访、延长首次处方时长有助于减少脱落。
2019, 25(6):595-59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05
摘要:目的评估不同年龄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患儿在经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ul immunotherapy,SLIT)后的起效时间及客观指标变化。方法对282例接受2年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AR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儿均为中重度粉尘螨AR患者,且均接受标准化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并辅以对症药物治疗。其中2~5岁年龄组83例,6~9岁年龄组102例、10~13岁年龄组97例。统计3组患儿在治疗前与治疗3、6、12、24个月时的鼻部症状总评分(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 TNSS)、药物总评分(total medication score, TMS)、视觉模拟量表标尺(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和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水平。结果①全体患儿在接受SLIT治疗3个月后TNSS、TMS和VAS都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治疗6个月与治疗3个月比较,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70,P均>0.05);②经各不同年龄组间比较,2~5岁组与10~13岁组在治疗3个月时,TNSS、VAS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3.09、3.99, P<0.05);③接受SLIT半年后的EOS较基线明显下降(Z=-4.544,P<0.05)。结论舌下粉尘螨滴剂治疗3个月后,不同年龄组患儿均观察到疗效,高龄儿童组起效更快;加强对3~12个月龄患儿宣传教育和管理有利于提升和巩固疗效;EOS水平的变化与免疫治疗相关。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