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0(3):16-2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039
摘要: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早期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的整体预后情况,并评估相关风险因素对患者无病生存期(DFS)的影响,从而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20年12月接受经口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369例早期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为32~1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2个月。并统计分析获得患者各项肿瘤学结果,包括DFS、总生存期(OS)、局部控制率(LC)、保喉率(LP)。结果 术后共计70例患者出现复发,40例死亡。所有患者总的1、2、5年DFS分别为89%(95%CI:86%~92%)、85%(95%CI:82%~89%)、80%(95%CI:76%~84%),中位DFS未到达。1、2、5年OS分别为97%(95%CI:96%~99%)、92%(95%CI:89%~95%)、89%(95%CI:85%~92%),中位OS未到达。且累及前连合显著影响患者DFS,但对OS没有影响。而ACI患者1、2、5年DFS分别为87%(95%CI:82%~92%)、82%(95%CI:77%~88%)、76%(95%CI:70%~82%)。而未侵犯患者1、2、5年DFS分别为92%(95%CI:87%~96%),89%(95%CI:84%~93%),85%(95%CI:79%~91%)。结论 等离子手术与CO2激光手术或是单纯放疗的疗效较为接近。累及前连合与术后肿瘤切缘也是影响患者术后DFS的重要因素,并且术后复发患者的二次等离子手术并非禁忌。术前做好相应评估,在确认前连合区域外侧甲状软骨没有明显侵犯并且术前判断可以获得阴性切缘的情况下再考虑行等离子手术治疗,才能使患者获得最佳疗效。
2024, 30(2):90-9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231
摘要:目的 探讨角蛋白4(KRT4)过表达对喉癌细胞活力、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KRT4过表达质粒,转染TU177喉癌细胞。实验共分 3 组:CON组(空白对照组,未转染),Oe-NC组(阴性对照组,转染对照质粒空载体),Oe-KRT4组(目的基因实验组,转染KRT4过表达质粒)。通过RT-qPCR法及Western blot法验证转染效率,通过CCK-8法、平板克隆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KRT4过表达对喉癌细胞活力、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能力的影响。结果 RT-qPCR法及Western blot法结果提示Oe-KRT4组KRT4 mRNA和KRT4蛋白表达水平较CON组与Oe-NC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CCK-8法结果提示Oe-KRT4组细胞活力较CON组与Oe-NC组显著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提示Oe-KRT4组克隆数显著低于CON组与Oe-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提示Oe-KRT4组迁移率显著低于CON组与Oe-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结果提示Oe-KRT4组细胞穿膜数显著低于CON组与Oe-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Oe-KRT4组细胞凋亡率较CON组与Oe-NC组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KRT4过表达能显著抑制喉癌细胞的活力、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喉癌细胞的凋亡,因此KRT4有望成为喉癌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2024, 30(6):117-12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014
摘要:早期声门型喉癌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恶性肿瘤,当肿瘤累及前连合时可能会引起复发及影响患者的预后。临床通常采用放疗、手术等治疗方法,放疗除了常规放疗,还有分割放疗、调强放疗等方式,手术治疗则包括开放性手术、微创性手术[经口激光显微手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LTP-RFA)、经口机器人手术],不同的治疗模式各有其优缺点,目前在临床上何种为最佳治疗模式尚有争议。本文对临床治疗累及前连合的早期声门型喉癌的一系列治疗模式进行阐述,期望为确定最佳治疗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4, 30(5):122-12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360
摘要:喉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喉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预后通常较差,虽然切除全喉的手术治疗配合高强度放射治疗为喉癌患者提供了癌症治愈的机会,但切除全喉后可能导致患者失去语音能力、改变呼吸通道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国内外喉癌治疗的不断深入研究,新的治疗技术如诱导化疗、放化同步治疗和生物治疗已经相继问世。本文通过对用于喉癌治疗的药物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2022, 28(6):92-9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435
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姜黄素抗喉癌的关键靶点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方法 姜黄素靶点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与PharmMapper数据库进行筛选,喉癌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进行筛选,通过FunRich软件获得共有靶点,使用DAVID平台对姜黄素-喉癌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进程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基于Cytoscape软件进行关键靶点筛选,采用分子对接对关键靶点进行验证分析,细胞划痕实验观察姜黄素对喉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姜黄素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对化疗药物多柔比星的化疗增效作用,Western blot检测姜黄素对喉癌细胞中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因子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共获得12个共有靶点,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与喉癌相关信号通路为癌症中的蛋白多糖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传导通路、癌症中的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传导通路、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癌症中的碳代谢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传导途径,通过分子对接发现:姜黄素与P-STAT3有较好的结合,细胞划痕实验观察到姜黄素可抑制喉癌细胞的迁移能力,CCK-8法发现姜黄素可明显抑制喉癌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且姜黄素对化疗药多柔比星具有化疗增效作用;Western blot实验发现随着姜黄素浓度的提高不同程度的抑制喉癌细胞P-STAT3蛋白的表达。结论 姜黄素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喉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姜黄素对化疗药物多柔比星具有化疗增效作用;姜黄素通过调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1A结合蛋白p300(EP300)及P-STAT3抗喉癌肿瘤细胞,已验证的靶点为P-STAT3。
2021, 27(5):523-52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50005
摘要:目的 本研究主要通过siRNA敲低喉癌细胞USP7表达后,检测经转录组测序筛选并与喉癌增殖、迁移相关基因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的表达,以了解其在喉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设计特异性siRNA序列,包装慢病毒并转染喉癌HEp-2细胞特异性敲低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SP7)表达,再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从基因和蛋白质水平检测EGR1的表达。结果 ①siRNA敲低喉癌细胞中USP7后,敲低组USP7 mRNA表达显著降低,同时敲低组USP7蛋白也显著下降;②RT-PCR检测到敲低后的喉癌细胞EGR1 mRNA表达上升,Western blot检测到EGR1蛋白质表达也呈上升;③CCK8实验检测到敲低后的喉癌细胞较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Transwell实验检测敲低组喉癌细胞迁移能力较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明显下降。结论 在USP7敲低后,EGR1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升,表明在喉癌的发生过程中USP7可能对EGR1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因此,USP7可能通过抑制EGR1表达在喉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作用,为喉癌的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2021, 27(5):530-53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308
摘要:喉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喉部是人体发声、通气的重要器官,提高喉癌的诊疗水平可显著改善喉癌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近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各种大型数据库的建立,人工智能技术在喉癌各诊疗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在辅助图像识别、病理成像诊断、机器人辅助手术、多因素预后预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就人工智能技术在喉癌的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和预后预测等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喉癌诊疗中的应用局限与不足,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2020, 26(3):306-31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3016
摘要:目的研究喉癌患者术后的远期疗效,并分析影响喉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将2007年1月—2016年7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并行手术治疗的325例喉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296例,女29例,男女比例10.21∶1;年龄18~84岁平均年龄(62±9.84)岁。结果本组喉癌患者5年累计总体生存率(COS)、疾病特异性生存率(CDSS)、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75.4%、78.2%、71.2%。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临床分期、T分级、淋巴结转移、复发、手术方式各临床因素间生存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复发、临床分期明显降低生存率(P<0.05)。结论喉癌术后COS较高,首选手术治疗是可行的,复发、临床分期及年龄是影响喉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0, 26(4):416-42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4014
摘要: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轴突导向因子3D(SEMA3D)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经外科手术切除的喉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61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EMA3D的表达情况,并对SEMA3D与喉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化SP法显示,SEMA3D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5)。SEMA3D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SEMA3D表达与患者生存率具有相关性(P<0.001)。单变量Logrank检验分析显示吸烟、临床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和SEAM3D表达与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进一步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SEMA3D低表达是影响喉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EMA3D蛋白低表达是影响喉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SEMA3D蛋白阳性表达的喉癌患者预后较好,有望成为喉癌患者预后评估的新的生物标志物。
2019, 25(3):293-29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3015
摘要:目的评估晚期复发性声门型喉癌挽救性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并总结经验。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2008年6月~2013年12月行挽救性手术的54例晚期复发性声门型喉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复发患者长期生存率、拔管率和咽瘘发生率,长期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54例挽救性手术患者中,其3年生存率51.9%,5年生存率23.2%;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拔管率为100%;咽瘘发生率12.5%。结论挽救性手术是复发性声门型喉癌治疗的基础。合理且广泛地切除病灶及周围组织、应用良好的修复咽喉和颈部软组织缺损的技术,是确保复发性喉癌挽救性手术成功的关键。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