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9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鼻眼相关疾病的手术径路选择及疗效分析

      2025, 31(1):13-1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174

      关键词:鼻眼相关疾病鼻内镜手术手术径路疗效
      摘要 (91)HTML (97)PDF 1.99 M (129)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以眼部为首发症状的不同鼻眼相关疾病选择经鼻内镜不同手术径路治疗的优势并分析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48例以眼部为首发症状的鼻眼相关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的不同部位、类型及范围,采取5种不同手术径路治疗:选择鼻内镜下经典Messeerklinger手术径路39例,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径路3例,鼻内镜下扩大鼻腔外侧壁切除径路3例,鼻内镜下联合眉弓径路2例,鼻内镜下联合唇龈沟径路1例,评价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径路的优势和疗效。结果 48例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以上,其中5例经鼻内镜下经典Messeerklinger手术径路视神经管减压术中,3例从术前无光感恢复到术后指数/20 cm,1例从术前视力0.1恢复到术后0.4,1例无明显好转;其余43例患者眼部症状完全消除,无复视斜视、视力减退、眼干、溢泪、眼球突出、红肿,无脑脊液鼻漏、面部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术后鼻腔通气良好。结论 根据以眼部为首发症状的鼻眼相关疾病的不同类型、范围及影像学特点,选择鼻内镜下不同径路手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疗效满意。

    • 轮廓化后半周膜鼻泪管在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中的意义

      2022, 28(4):20-2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019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膜鼻泪管上颌窦良性病变
      摘要 (665)HTML (341)PDF 1.22 M (383)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轮廓化后半周膜鼻泪管在治疗上颌窦病变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 30例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均行鼻科常规术前检查及鼻窦影像学检查。患者均采用轮廓化后半周膜鼻泪管手术,该术式通过去除鼻泪管骨管后半周骨质及依附其上的黏膜组织,从而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保留鼻泪管膜部,进入窦腔,去除病变。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彻底清除病变,完整保护鼻泪管膜部,术后恢复良好,窦腔上皮化良好,病变均无复发,无鼻周局部麻木、鼻翼塌陷、溢泪等并发症。结论 轮廓化后半周膜鼻泪管手术通过保留鼻泪管膜部,可扩大手术视野,增大手术操作空间,从而减小手术损伤,避免并发症,对于处理上颌窦的良性病变有巨大优势,并可最大限度保留鼻腔、上颌窦的生理功能,防止窦口狭窄,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 改良中鼻甲部分切除术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2020, 26(3):297-30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3014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中鼻甲切除术|鼻窦炎|疗效
      摘要 (59)HTML (0)PDF 1.10 K (210)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中鼻甲部分切除术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慢性鼻窦炎症状改善和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鼻甲垂直部长度≥25mm的慢性鼻窦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术前各项观察指标(鼻塞、流涕、头痛、嗅觉VAS评分,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分、CT LundMack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实施经鼻内镜鼻窦、鼻息肉手术并清除中鼻甲本身病变(泡甲、肥厚、息肉样变等)后,根据CT测量结果,以保留中鼻甲垂直部长度约21mm为参考值,切除多余的中鼻甲垂直部游离缘(即切除长度=CT测量长度-21 mm);对照组完成鼻窦、鼻息肉手术,按传统理念处理中鼻甲病变和变异,需要时切除中鼻甲前下部1/2~2/3。术后随访10~12个月,观察主观症状(鼻塞、流涕、头面痛及嗅觉障碍)、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分、病情控制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各种症状VAS评分和内镜LundKennedy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均<0.05);术后试验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及总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鼻塞及头痛的改善、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流涕、嗅觉改善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窦炎伴鼻息肉、鼻窦炎伴中鼻甲病变者,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部分切除”主要针对过长的中鼻甲垂直部,必须是在处理中鼻甲病变(泡甲、肥厚、息肉样变等)、保证中鼻道一定宽度后才予切除,有助于术后鼻部症状的改善和减少术腔粘连,提高鼻内镜手术疗效。

    • 内镜下单鼻孔入路解剖训练流程的探讨

      2019, 25(2):209-21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2024

      关键词:鼻腔|鼻窦|翼腭窝|鼻内镜手术|解剖|局部|训练流程
      摘要 (55)HTML (0)PDF 1.45 K (289)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单鼻孔入路解剖训练流程的设计原则与应用,旨在利用最少的尸头标本,完成尽可能多的临床手术解剖训练。指导初学者进行高效的训练,缩短学习曲线。方法流程的设计原则为:①前次手术暴露但不损伤后续手术的结构;②用一侧标本完成尽可能多的临床手术训练;③根据临床常用径路,设计分步操作;④临床上需要双鼻孔入路完成的手术暂不纳入本流程,故一侧全部完成后,对侧鼻腔结构无损伤。采用5例新鲜硅胶灌注尸头的双侧验证并完成流程,采用Storz公司0°,4 mm鼻内镜及HD IMAGE 1高清摄录系统全程录像。结果按上述原则设计单鼻孔入路解剖流程,可经同一侧鼻孔按顺序完成19项解剖操作。操作靶区集中在泪囊、鼻窦、翼腭窝及颞下窝。依次为:①钩突的精细切除术;②泪囊造口术;③Draf I型及Draf IIa型手术;④前组筛窦开放术;⑤后组筛窦开放术;⑥蝶窦开放术;⑦蝶腭动脉凝扎术;⑧制作HB瓣;⑨下鼻道开窗;⑩Draf IIb型手术;制作游离中鼻甲黏膜瓣;翼腭窝及经中鼻道部分颞下窝前壁开放术;泪前隐窝入路;经泪前隐窝部分颞下窝前壁开放术;内镜下改良Denker入路;经Denker入路颞下窝前壁开放术;上颌窦内侧壁切除术;翼腭窝手术;颞下窝手术。本流程可在10侧标本中重复,所用时间亦随操作次数增加而缩短。结论本流程设计思路清晰,特点鲜明,可重复性高,可作为鼻颅底解剖学习的参考,值得推广和使用。

    • 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

      2019, 25(3):228-23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3002

      关键词:颅底脊索瘤|经鼻内镜手术|肿瘤分型|手术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
      摘要 (72)HTML (0)PDF 1.13 K (226)收藏

      摘要:脊索瘤是一种起源于胚胎发育时期残留脊索组织的先天性低恶性肿瘤,多发生于骶尾部及颅底中线部位,尤其是斜坡区域,其预后与肿瘤切除程度密切相关,肿瘤完全切除的患者多能长期生存。由于颅底脊索瘤多呈浸润性生长,侵袭范围广,累及颅底重要神经、血管及脑组织等,手术完全切除极其困难,因此被认为是神经外科治疗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以及术中神经导航系统、电生理监测、经鼻超声系统和多普勒超声血管探测仪等监测技术的广泛应用,经鼻内镜入路能在直视下最大可能地安全切除颅底脊索瘤,并尽可能保留重要神经、血管功能,其手术创伤小,术后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并且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已成为颅底脊索瘤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为进一步全面认识经鼻内镜治疗颅底脊索瘤的疗效及优缺点,我们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关于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的相关文献,并从术前肿瘤评估分型、手术策略、肿瘤手术切除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几方面对其进行综述。

    •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鼻息肉术后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2019, 25(6):674-67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6022

      关键词:鼻息肉|嗜酸性粒细胞|鼻内镜手术
      摘要 (60)HTML (0)PDF 899.00 Byte (181)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中的浸润程度与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眉山市人民医院2014~2017年接受手术治疗的124例鼻息肉(包括Ⅱ、Ⅲ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对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Ⅱ型1期有效率为100.00%,Ⅱ型2期有效率为88.00%,Ⅱ型3期有效率为100.00%,Ⅲ型有效率为82.61%,Ⅱ型1期和3期有效率均高于Ⅱ2期和Ⅲ型 ,Ⅱ型2期有效率高于Ⅲ型 ,但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度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鼻息肉手术有效率为100.00%,Ⅱ度有效率为96.43%,Ⅲ度有效率为75.00%, Ⅳ度有效率为0.00%,Ⅰ度有效率均高于Ⅱ、Ⅲ和Ⅳ度(χ2=4.009、11.786、52.000,P<0.05),Ⅱ、Ⅲ度手术有效率高于Ⅳ度(χ2=19.371、12.000,P<0.05),Ⅱ与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92,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术后疗效呈负相关(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鼻息肉术后疗效相关,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鼻息肉术后疗效有关,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越深,鼻息肉术后疗效越差,手术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与鼻喷激素,对难治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适宜剂量芬太尼用于鼻内镜手术非控制性降压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2018, 24(3):257-260,265.

      关键词:适宜剂量芬太尼|鼻内镜手术|非控制性降压麻醉|安全可行
      摘要 (74)HTML (0)PDF 791.00 Byte (291)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适宜剂量芬太尼在鼻内镜手术非控制性降压麻醉中应用的有效性、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45例,ASA分级I~Ⅱ级, 年龄18~45岁,均经过规范化治疗控制炎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Ι组、Ⅱ组和Ⅲ组。麻醉诱导时给予芬太尼3 μg/kg,手术开始前Ι组追加芬太尼1.5 μg/kg,Ⅱ组追加芬太尼2.5 μg/kg,Ⅲ组追加芬太尼3.5 μg/kg,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15 min(T3)、手术开始30 min(T4)、鼻腔填塞医用PVA棉时(T5)患者的收缩压(SP)、舒张压(D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以及拔管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同一术者采用Fromme术野质量评分法(scores of surgical field quality, SSFQ)评定术野质量。结果与Ι组比较,Ⅱ组和Ⅲ组在T3、T4时点的MAP、HR、CO均低于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Ⅱ组和Ⅲ组相比T3、T4时点的MAP、HR、CO无明显差异(P>0.05); 术野质量SSFQ评分与Ι组比较,Ⅱ组和Ⅲ组的术野质量高于Ι组(P<0.05), Ⅱ组与Ⅲ组无明显差异; 拔管时间比较Ι组与Ⅱ组无明显差异(P>0.05), Ⅲ组较Ⅱ组拔管时间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 Ⅱ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麻醉诱导时给予芬太尼3 μg/kg,手术开始前追加芬太尼2.5 μg/kg用于鼻内镜手术非控制性降压麻醉可使手术顺利完成,该方法有效且安全可行。

    •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颅底肉瘤5例

      2014, 20(1):11-16.DOI: 10.11798/j.issn.1007

      关键词:

      鼻咽癌|放疗|肉瘤|鼻内镜术

      摘要 (963)HTML (0)PDF 1.09 K (956)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诱发鼻咽颅底肉瘤的可行性,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鼻咽癌放疗后诱发鼻咽颅底肉瘤5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行经鼻内镜下鼻咽颅底肿瘤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相关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未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术后影像学检查示肿瘤残留,1例海绵窦区肿瘤残留者,术后3个月脑侵犯死亡;另外1例存活16个月后死于肿瘤复发压迫脑干呼吸衰竭。3例术后影像学检查未见肿瘤残留,其中1例拒绝放化疗,先后4次内镜手术,9个月后死于全身重要器官衰竭;1例术后行放化疗,20个月后死于颅内侵犯;另外1例行根治量放疗,存活20个月,最后因严重放射性脑病致无法进食,呼吸困难,全身重要器官衰竭死亡。结论鼻咽癌放疗后诱发肉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如具备手术指征,应首选外科手术治疗,内镜手术联合术后放化疗有可能改善预后。

    • 无肌松药全麻下实施鼻内镜手术的临床观察

      2014, 20(1):42-45.DOI: 1007-1520.201401010

      关键词:无肌松药|瑞芬太尼|丙泊酚|全身麻醉|鼻内镜术
      摘要 (785)HTML (0)PDF 741.00 Byte (977)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无肌松药(muscle loose medicine, NMB)全麻下鼻内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标准选择ASAⅠ~II级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80例,均以瑞芬太尼、丙泊酚及氯化琥珀胆碱静脉快诱导,气管插管后A组以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维持麻醉,B组以瑞芬太尼、丙泊酚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患者T1~T6各观察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术中体动次数、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有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T1~T4各观察时点HR、MAP、SpO2变化无明显差别(P>0.05),术中无体动反应;T5、T6时点A组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B组麻醉苏醒后,低氧血症、分泌物增多、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无肌松药全麻下实施鼻内镜手术效果肯定,麻醉苏醒和呼吸功能以及保护性反射恢复早,避免了肌松药及其拮抗药的不良反应。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9条记录 跳转到GO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