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29(5):7-1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3208
摘要:目的 通过CT影像分析,探究儿童鼻骨骨折的影像学特点,为制定个性化儿童鼻骨骨折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6年1月—2021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285例儿童鼻骨骨折患者,其中男191例,女94例,年龄7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8.52±3.51)岁。将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学龄前组(0~5岁),小学组(6~11岁),初中组(12~14岁),由影像科收集DICOM格式的CT影像数据,使用Mimics软件对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分析以上患者鼻骨骨折的特点,统计面中部其他骨骨折的发生率,并提出一种新的基于CT影像的儿童鼻骨骨折分类方法。结果 统计285例患者中,学龄前组患儿69例(24.21%)、小学组患儿145例(50.88%),初中组患儿71例(24.91%);其中单纯型鼻骨骨折210例(73.68%),复合型鼻骨骨折75例(26.32%)。根据上述患者的CT影像,分析儿童鼻骨骨折的影像学特点,将儿童鼻骨骨折分为4种类型,其中Ⅰ型为单纯鼻骨骨折无移位,只见骨折线34例(11.93%),Ⅱ型为单纯鼻骨骨折有移位176例(61.75%),Ⅲ型为合并1种面中部其他骨骨折的鼻骨骨折70例(24.57%),Ⅳ型为合并两种及以上面中骨骨折的鼻骨骨折5例(1.75%)。结论 影像学分析儿童鼻骨骨折特点和鼻骨骨折分型方法,骨折的匹配度更高,可以更好地评估儿童鼻骨骨折的情况,并对儿童鼻骨骨折的个性化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018, 24(2):156-158.
摘要:目的探讨在错位畸形的鼻骨骨折鼻内镜复位术中使用鼻阈小切口改良复位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3月,需手术治疗错位畸形的鼻骨骨折患者61例,在全身麻醉鼻内镜下使用鼻阈小切口改良鼻骨复位术,评估术后鼻外形及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以上,61例患者均复位成功,外观满意,鼻腔通气正常,未见复发。结论对于有错位的鼻骨骨折患者,加用鼻阈小切口改良复位法可达到矫正畸形的目的,手术疗效确切,损伤小,适合临床应用。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