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28(1):75-7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128
摘要: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NSD)对患者中鼻甲(MT)位置的影响及其对鼻中隔成形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18年2月—2019年12月因NSD行鼻中隔成形术联合MT手术的100例患者的鼻窦CT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GE医疗图像系统(Centricity Enterprise Web 3)测量NSD的偏曲程度和鼻腔凹、凸侧MT的结构指标,分析MT结构指标与NSD的偏曲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鼻腔凸侧MT宽度(4.56±1.55) mm显著小于凹侧(7.01±1.75) mm (P<0.01),凸侧MT内侧缘距离中线的距离(5.04±1.37) mm显著大于凹侧(1.48±1.50) mm (P<0.01)。MT宽度与NSD的偏曲程度在凹侧呈正相关(r=0.245;P<0.05),在凸侧呈负相关(r=-0.420;P<0.01)。MT到中线的距离与NSD的偏曲程度在凹侧呈负相关(r=-0.430;P<0.01),在凸侧呈正相关(r=0.549;P<0.01)。结论 NSD患者凹侧MT代偿性肥大并向中线移位,凸侧MT适应性缩小并远离中线。在鼻中隔成形术中,对包括泡状中鼻甲(CB)在内的肥大MT有必要给予更多关注。
2021, 27(6):716-71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440
摘要:目的 探讨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测量在鼻腔扩容手术治疗鼻腔结构异常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鼻功能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且经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具有鼻塞、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证实结构异常的成年OSAHS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实施个体化的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手术。术前及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均进行VAS评估、鼻声反射测量和鼻阻力测量,比较手术前后测量结果。结果 患者术前VAS评估计分、鼻腔吸气总阻力、鼻腔呼气总阻力、鼻腔最小横截面积、鼻腔容积、最小横截面积至前鼻孔的距离分别为(6.97±1.27)分、(2.07±1.07)kPa/L·S-1、(2.15±1.09)kPa/L·S-1、(0.39±0.16)cm2、(2.20±0.97)cm3及(1.97±0.47)cm;术后6个月分别为(1.33±0.92)分、(1.69±1.03)kPa/L·S-1、(1.90±1.02)kPa/L·S-1、(0.51±0.17)cm2、(2.73±1.05)cm3及(2.19±0.46)cm。手术前后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鼻腔扩容术可以显著改善伴有鼻腔结构异常的OSAHS患者的鼻通气功能,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测量能客观评估鼻腔扩容手术治疗前后伴有鼻腔结构异常的OSAHS患者鼻通气功能的变化。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