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7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淋巴结内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2024, 30(2):9-1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282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淋巴结内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效安全性Meta分析
      摘要 (143)HTML (301)PDF 1.32 M (373)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淋巴结内特异性免疫治疗(ILIT)草花粉诱导的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VIP等电子数据库,纳入诊断为草花粉诱导的AR患者,并接受淋巴结内免疫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结局包括症状评分、药物评分、症状和药物综合评分、视觉模拟量表。次要结局包括不良事件、生活质量、血清特异性IgE、血清特异性IgG4、皮肤点刺试验和鼻腔激发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纳入9项研究269名受试者,所有研究都包括草花粉过敏原,其中5项研究还包括草和/或桦树花粉过敏原。除1项研究注射间隔时间为2周外,其余均为4周。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ILIT组显著改善视觉模拟量表(P<0.05),而症状评分、药物评分、症状和药物综合评分、杜松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均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症状和药物综合评分表现出中度异质性(I2=60%)。每4周注射1次过敏原是改善症状和药物联合评分的最佳间隔时间,而加强注射或增加剂量是否能改善临床效果尚无定论。结论 Meta分析显示,ILIT总体上是安全的,但增加注射剂量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应谨慎。ILIT对草花粉诱导的AR视觉模拟量表有显著改善,仍需要更大规模和更长期的试验来标准化治疗方案。ILIT可能在未来的AR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 男性甲状腺肿瘤患者行颏下联合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和美容效果分析

      2023, 29(6):80-8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3200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腔镜男性安全性美容效果
      摘要 (140)HTML (137)PDF 1.01 M (155)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男性患者选择颏下联合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H-TOETSA) 治疗甲状腺肿瘤的安全性和美容效果。方法 收集2021年9月—2022年4月诊治的55例男性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选择了H-TOETSA手术方式,同期25例患者选择传统的“衣领式”颈部皮肤切开甲状腺手术。比较H-TOETSA术式和传统的“衣领式”颈部皮肤切开术式组的一般资料、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喉返神经损伤、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手术部位感染以及颏部麻木感)的发生情况。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时评估患者美容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选用H-TOETSA术式组的患者与传统的“衣领式”颈部皮肤切开术式组比较,手术用时较长(153.233±40.826 vs 122.960±37.821),术后住院天数较短(2.733±0.907 vs 3.480±1.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颏部麻木感未明显增加、引流量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个月,选用H-TOETSA术式组患者的主观美容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的“衣领式”颈部皮肤切开术式组(8.733±0.450 vs 7.680±0.476,P=0.000)。结论 合适的男性甲状腺肿瘤患者选择H-TOETSA手术的安全性不劣于传统开放手术,适用于有美容需求的患者。

    • 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专家共识

      2022, 28(1):1-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60001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新冠病毒儿童免疫治疗安全
      摘要 (799)HTML (604)PDF 1017.05 K (814)收藏

      摘要: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疫情世界大流行的严峻局面,全社会接种疫苗构建完整的免疫屏障已经成为抗击疫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截至2021年11月初,我国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3亿剂次。近来全国多地已经陆续开始为3~11岁的儿童接种新冠疫苗。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病变,需要鼻喷或口服抗过敏药(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等)进行对症治疗,和/或进行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建立免疫耐受。为了顺利推进和实施新冠病毒疫苗在AR儿童的接种工作,东方过敏联盟牵头组织了国内知名的耳鼻咽喉科、变态反应科和儿科专家,在系统复习国内外文献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专家的临床经验制订了本共识,旨在指导儿童AR患者,特别是接受AIT的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接种,构建群体免疫的屏障。

    • 床旁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气管切开术在重症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2020, 26(3):330-33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3021

      关键词:床旁超声|经皮气管切开术|重症脑出血|可视化|手术安全
      摘要 (49)HTML (0)PDF 976.00 Byte (165)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床旁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在重症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重症医学科监护治疗的重症脑出血患者126例,在ICU床旁采用超声引导下行PDT。术前采用超声进行检查,明确气管位置、周围组织及血管情况,确定穿刺部位及深度,指导术前气管导管退管。术中实时超声引导,确保手术安全。术后超声确认气管切开套管位置,筛查排除气胸等相关并发症。观察操作时间(从皮肤穿刺到成功置入气管套管时间)、一针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气管插管意外脱管率;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出血量、血管/甲状腺损伤、气管后壁损伤、皮下气肿、气胸、低氧血症发生率等。结果126例患者手术均一次操作成功,一针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成功率均为100%,未发生气管插管意外脱管。操作时间5~12 min,平均操作时间7.5 min。术中及术后未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严重低氧血症、血管/甲状腺损伤、气管后壁损伤、皮下气肿及气胸等并发症。结论对重症脑出血患者行床旁实时超声引导下行PDT,提高了手术的可视性、操作性和安全性,提高PDT成功率,降低相关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 适宜剂量芬太尼用于鼻内镜手术非控制性降压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2018, 24(3):257-260,265.

      关键词:适宜剂量芬太尼|鼻内镜手术|非控制性降压麻醉|安全可行
      摘要 (60)HTML (0)PDF 791.00 Byte (283)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适宜剂量芬太尼在鼻内镜手术非控制性降压麻醉中应用的有效性、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45例,ASA分级I~Ⅱ级, 年龄18~45岁,均经过规范化治疗控制炎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Ι组、Ⅱ组和Ⅲ组。麻醉诱导时给予芬太尼3 μg/kg,手术开始前Ι组追加芬太尼1.5 μg/kg,Ⅱ组追加芬太尼2.5 μg/kg,Ⅲ组追加芬太尼3.5 μg/kg,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15 min(T3)、手术开始30 min(T4)、鼻腔填塞医用PVA棉时(T5)患者的收缩压(SP)、舒张压(D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以及拔管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同一术者采用Fromme术野质量评分法(scores of surgical field quality, SSFQ)评定术野质量。结果与Ι组比较,Ⅱ组和Ⅲ组在T3、T4时点的MAP、HR、CO均低于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Ⅱ组和Ⅲ组相比T3、T4时点的MAP、HR、CO无明显差异(P>0.05); 术野质量SSFQ评分与Ι组比较,Ⅱ组和Ⅲ组的术野质量高于Ι组(P<0.05), Ⅱ组与Ⅲ组无明显差异; 拔管时间比较Ι组与Ⅱ组无明显差异(P>0.05), Ⅲ组较Ⅱ组拔管时间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 Ⅱ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麻醉诱导时给予芬太尼3 μg/kg,手术开始前追加芬太尼2.5 μg/kg用于鼻内镜手术非控制性降压麻醉可使手术顺利完成,该方法有效且安全可行。

    • 磁导航技术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2017, 23(1):24-2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701006

      关键词:影像导航|磁导航|鼻内镜术|手术安全性|并发症
      摘要 (189)HTML (0)PDF 820.00 Byte (877)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磁导航鼻内镜鼻窦手术的临床应用,探讨磁导航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8年2月~2016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磁导航鼻内镜鼻窦手术的239例鼻窦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选取鼻内镜鼻窦手术未使用导航的298例鼻窦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导航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非导航组(P<0.001),且导航组眶内血肿发生率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非导航组(P=0.036和0.002)。结论影像磁导航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精准性及安全性。导航技术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常规应用可能会使更多的需要接受内镜鼻窦手术的患者受益。

    • 鼻内镜手术后地佐辛的镇痛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2013, 19(4):292-295.

      关键词:鼻内镜术|地佐辛|镇痛|安全性
      摘要 (994)HTML (0)PDF 802.00 Byte (683)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地佐辛在全麻下鼻内镜手术后两种不同给药方式的镇痛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96例择期行全麻下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A、B、C组,其中A组术后不使用镇痛药;B组术后静脉注射地佐辛10 mg;C组术后肌肉注射地佐辛10 mg。于手术结束后0.5、1、2、4、6 h分别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B组和C组患者手术后0.5、1、2、4、6 h 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B组和C组患者在0.5、2、4 h 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B组患者术后1、6 h VAS评分与C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在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方面A组和C组无明显差异(P>0.05),A、C组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头晕、嗜睡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地佐辛均能在鼻内镜术后镇痛中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静脉注射地佐辛的短期镇痛效果优于肌肉注射地佐辛;肌肉注射地佐辛可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以更加安全的运用于鼻内镜术后镇痛治疗。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7条记录 跳转到GO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