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29(1):97-10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099
摘要:目的 探讨下调内质网相关降解蛋白(Derlin-1)对鼻咽癌CNE-2Z细胞株化疗敏感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收集10例鼻咽癌患者鼻咽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组织中Derlin-1 mRNA含量;本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阴性对照组(NC组)、敲低组(si-Derlin-1组)。RT-qPCR法检测鼻咽癌Derlin-1 mRNA的表达;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顺铂浓度时3组细胞的增殖;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顺铂浓度为5 μmol/L时3组细胞的凋亡率;Transwell检测顺铂浓度为5 μmol/L时3组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RT-qPCR结果显示,鼻咽癌癌组织中Derlin-1 mRNA相对表达量较癌旁正常组织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Derlin-1组Derlin-1 mRNA较control组、NC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NC组相比,si-Derlin-1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exin V-FITC(绿色荧光)/PI(红色荧光)双染法结果可见,当DDP浓度为5 μmol/L时,si-Derlin-1组细胞凋亡率为(29.65±2.35)%,较control组(13.24±1.43)%、NC组(15.09±1.32)%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当DDP浓度为5 μmol/L时,si-Derlin-1组细胞迁移率、侵袭率分别为(20.15±2.20)%、(22.33±3.5)%,较对照组(100±1.3)%、(99±2.43)%以及NC组(96.72±3.22)%、(94.44±1.21)%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迁移率=1080.610,P=0.000)、(F侵袭率=848.590,P=0.000);RT-qPCR结果显示,相比control组、NC组,si-Derlin-1组凋亡抑制因子Bcl-2 mRNA的表达量下降,凋亡诱导因子Bax mRNA表达量上调;si-Derlin-1组迁移相关因子MMP2与MMP9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比control组、NC组,si-Derlin-1组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量下降,凋亡诱导蛋白Bax表达量上调;si-Derlin-1组迁移相关蛋白MMP2与MMP9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erlin-1在鼻咽癌中表达上调,下调Derlin-1可提高鼻咽癌CNE-2Z细胞化疗敏感性,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迁移有关。
2022, 28(6):44-4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294
摘要:目的 探讨巴曲酶治疗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与巴曲酶敏感性及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2月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48例,根据患者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分为敏感组及非敏感组,检测患者凝血功能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FIB的变化及治疗前后纯音听阈变化。结果 ①4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5.0%,其中平坦型总有效率为72.4%,全聋型总有效率为78.9%,敏感组有效率为85.7%,非敏感组有效率为60.0%,敏感组有效率高于非敏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敏感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FIB、APTT下降,TT、PT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敏感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FIB降低,TT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敏感组FIB低于非敏感组,TT、PT高于非敏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巴曲酶敏感性与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相关性,主要与FIB、PT、TT密切相关,与APTT相关性不大,但机体可能通过APTT内源性凝血功能,降低出血风险。巴曲酶可增强抗凝血功能,促进内耳微循环,使抗凝、纤溶和凝血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平衡,安全性良好。
2021(6):661-66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207
摘要:目的 分析重庆地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外耳道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前后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以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集的106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取患耳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106例患者中85例检测出病原菌,检出率80.19%,共检出病原菌10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1株(47.6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9株,17.76%);革兰阴性菌27株(25.23%),以铜绿假单胞杆菌为主(8株,7.48%);真菌29株(27.10%),以酵母样真菌为主(12株,11.2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喹奴普丁/达福普汀、利福平及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达到100%;对红霉素、青霉素、克林霉素耐药性高。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头孢他定、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敏感性较高,达到100%;对氨苄西林、头孢唑琳、复方新诺明耐药性高。结论 重庆地区慢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及酵母样真菌。重庆地区气候潮湿,真菌阳性率较高,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中,应重视真菌感染。
2018, 24(3):208-201.
摘要: 目的通过对比鼻咽癌细胞610B和HNE2的放疗敏感性,为临床鼻咽癌不同分期放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鼻咽癌细胞6-10B和HNE2用于放疗敏感性实验检测,通过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对放疗的敏感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与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结合Westen blot检测DNA损伤标志物γH2AX表达水平。结果集落形成实验结果初步看出HNE2(IC50约3.5 Gy)对放疗的敏感性强于6-10B(IC50约5 Gy);细胞周期结果可以发现放疗后,两株细胞均出现G2M期周期阻滞;HNE2细胞放疗引起的DNA损伤和凋亡水平均高于6-10B。结论鼻咽癌细胞HNE2对放疗的敏感性强于6-10B,为鼻咽癌的不同分期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2014, 20(2):101-106.DOI: 1007-1520.201402003
摘要:目的探讨反义角蛋白13(Keratin13,KRT13)慢病毒质粒对鼻咽癌HNE1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构建稳定表达反义KRT13基因的慢病毒质粒,并通过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该质粒的鼻咽癌HNE1细胞。按数字随机法将细胞分为control(正常HNE1细胞)组、lentivirus(转染慢病毒空载体)组和antiKRT13(转染慢病毒质粒组)。并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KPT13含量。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在0、1、2、4、6、8 Gy 6个放射剂量点下,采用克隆形成实验分析转染反义KRT13基因对细胞的存活影响,并分别用单击多靶模型和线性二次模型拟合出细胞的剂量存活曲线,对比放射生物学参数D0、Dq、N值、α、β和SF2值,评价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变化。结果转染慢病毒质粒组的HNE1细胞D0、Dq、N和SF2值较其他两组均增加,α/β值减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反义KRT13可以阻滞细胞于G2/M期,同时抑制细胞凋亡。结论反义KRT13慢病毒质粒可降低鼻咽癌HNE1的放疗敏感性。关键词:中图分类号:
2014, 20(2):107-110.DOI: 1007-1520.201402004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在真菌性鼻窦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鼻部疾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分为两组:实验组41例(真菌性鼻窦炎组)和对照组46例(非真菌性鼻窦炎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浆13βD葡聚糖的变化,以评估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在真菌性鼻窦炎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实验组术前血浆13βD葡聚糖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18.3±3.2 vs 2.5±3.4)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24,P<0.05);实验组术后血浆13βD葡聚糖平均值显著低于实验组术前平均值(2.8±2.6 vs 18.3±3.2)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07,P<0.05);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诊断真菌性鼻窦炎的敏感性为95.1%,特异性为84.8%。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诊断真菌性鼻窦炎具有快速、可靠等优点,有较高的敏感性。血浆13βD葡聚糖亦可用于监测治疗效果。该检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中图分类号:
2013, 19(1):24-27.
摘要:目的 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在华北石油总医院门诊患者鼻腔的带菌状况。方法 2010年5月~2011年7月诊治的502例患者分为MRSA风险组(219例)和无风险组(283例),采集鼻拭子进行细菌培养,并用纸片扩散药敏试验对 分离株进行耐药性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总的检出率分别为17.3%、3.8%;MRSA风险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无风险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②有留置导管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无留置导管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③ MRSA无风险组的MRSA分离株对氯洁霉素、多西环素、红霉素的敏感性均高于MRSA风险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P=0.05、P=0.041)。结论 有MRSA定植风险因素的门诊患者鼻腔MRSA带菌率较高,留置导管是MRSA定植的危险因素。
2013, 19(5):393-398.
摘要:目的构建人凋亡抑制蛋白(human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2,hIAP-2)的shRNA,靶向抑制hIAP2基因联合放疗,探讨其对CNE1鼻咽癌细胞株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MTT法确定最佳放射剂量;再构建4条hIAP-2shRNA沉默片段并用脂质体法转染CNE1细胞,最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WB)筛选出最佳沉默shRNA序列;用最佳沉默shRNA序列转染CNE1细胞,分别设置转染放射线照射组与未转染放射线照射组,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B检测hIAP2的基因及其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MTT法明确4 Gy为最佳放射剂量;QPCR和WB检测结果显示4条hIAP2shRNA均能有效抑制hIAP-2 mRNA及蛋白表达(P<0.05),以hIAP-2shRNA2沉默效果最显著(P<0.05);QPCR和WB检测结果显示转染hIAP2shRNA2后照射组与未转染hIAP2shRNA2照射组的CNE1细胞中hIAP-2基因与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转染hIAP-2shRNA2后照射组比未转染hIAP-2shRNA2照射组凋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检测结果显示转染hIAP2shRNA2后照射组与未转染hIAP-2shRNA2照射组侵袭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染hIAP-2基因沉默后放射可增加鼻咽癌细胞凋亡率,降低其侵袭能力,能够起到放疗增敏作用。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