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19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苯环喹溴铵鼻喷剂与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疗效比较

      2024, 30(5):23-2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076

      关键词:中-重度变应性鼻炎苯环喹溴铵鼻喷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效果生活质量
      摘要 (100)HTML (34)PDF 907.61 K (144)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中-重度变应性鼻炎(AR)患者应用苯环喹溴铵鼻喷剂与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8月就诊的200例中-重度A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100例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研究组100例采用苯环喹溴铵鼻喷剂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鼻部症状评分、生活质量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00% vs 82.00%, χ2=5.531,P=0.018);两组治疗4周后鼻塞、打喷嚏、鼻痒、流涕及鼻炎生活质量问卷(RQLQ)各项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7.00% vs 3.00%,P>0.05)。结论 中-重度AR患者应用苯环喹溴铵鼻喷剂与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疗效,相比较而言,前者疗效更好,可快速改善患者症状,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 颈部淋巴结内注射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2022, 28(1):28-3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60008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儿童变应原免疫治疗疗效
      摘要 (61)HTML (534)PDF 1013.18 K (642)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颈部淋巴结内注射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ICLIT)儿童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24例儿童AR行ICLIT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患儿基线水平及治疗后1年鼻部症状评分、眼部症状评分、药物评分以及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4例AR患儿基线水平鼻部总症状评分为(6.00±2.13)分,眼部总症状评分为(3.29±2.12)分,药物评分为(2.67±1.17)分;行ICLIT治疗后1年鼻部总症状评分为(2.96±2.48)分,眼部症状评分为(1.88±1.26)分,药物评分为(1.25±1.19)分;较基线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ICLIT治疗后1年总有效率为75%。24例AR患儿治疗过程中及随访1年仅2例发生轻微局部不良反应,均未发生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ICLIT能显著缓解AR患儿的过敏症状,治疗有效且安全性高,并极大程度地缩短免疫治疗周期。

    • 听力正常高调耳鸣患者药物治疗前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变化分析

      2022, 28(2):37-4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209

      关键词:高调耳鸣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耳鸣评价量表发病时长疗效
      摘要 (78)HTML (367)PDF 901.58 K (383)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对急性耳鸣、亚急性耳鸣和慢性耳鸣3组高调耳鸣患者药物治疗前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反应幅值变化及3组不同发病时长高调耳鸣患者药物治疗前后DPOAE反应幅值差值结果的分析,了解药物治疗对高调耳鸣患者DPOAE反应幅值的影响及分析药物疗效与疾病发病时长的关系。方法 按发病时长将收治的68例(77耳)听力正常高调耳鸣患者分为3组,急性耳鸣组(病程≤3个月)25例(27耳),亚急性耳鸣组(3﹤病程≤12个月)23例(26耳),慢性耳鸣组(病程>12个月)20例(24耳),对3组患者检测其DPOAE反应幅值。通过药物治疗2周后,再次测量3组患者DPOAE反应幅值,初步评估药物治疗对耳鸣患者DPOAE反应幅值的影响和药物疗效与疾病发病时长的关系。结果 3组患者在药物治疗2周后,其在0.5~1 kHz频点DPOAE反应幅值的变化以及DPOAE反应幅值变化差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2~8 kHz频点,除第3组患者在6、8 kHz治疗前后DPOAE反应幅值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每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DPOAE反应幅值的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患者治疗前后DPOAE反应幅值的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治疗前后DPOAE引出率变化,在0.5~1.5 kHz频点无明显差异;在2~8 kHz频点有明显差异,但第3组患者在6、8 kHz频点除外。3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第1组患者有效率100%,第2组患者有效率65.38%,第3组患者有效率29.17%。3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38,P<0.01)。结论 高调耳鸣患者给予改善内耳微循环等药物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时长越短,治疗后DPOAE反应幅值提高越大,且治疗后有效率越高,表明病程越短、疗效越佳,让其早发现、早干预,提高治愈率,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突发性耳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 28(6):39-4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516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代谢综合征治疗效果影响因素
      摘要 (64)HTML (263)PDF 877.96 K (211)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各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8月收治的98例(104耳)突发性耳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耳56耳,右耳48耳。分析突发性耳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98例(104耳)突发性耳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治疗总有效率40.38%,其中无效62耳,有效29耳,显效4耳,痊愈9耳;治疗无效组发病天数≥7d、伴发眩晕、未使用巴曲酶比例高于治疗有效组(P<0.05),听力损失低频型患者预后较好(P<0.05);两组年龄、性别、耳侧、听力损失分型(高频型、平坦型、全聋型)、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计数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天数≥7d、伴发眩晕是影响突发性耳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突发性耳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治疗有效率偏低,其中发病天数≥7d、伴发眩晕是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治疗时应予以重视。

    • 降脂治疗对突发性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2020, 26(2):167-17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2013

      关键词:突发性聋|降脂治疗|高脂血症|疗效分析
      摘要 (35)HTML (0)PDF 858.00 Byte (144)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联合降脂治疗对突发性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19年住院的181例突发性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联合降脂治疗组患者及非降脂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纯音听阈测试(PTA)差值及总体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降脂治疗组及非降脂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PTA差值分别为(24.8±14.3)dB及(19.6±13.2)dB,总体有效率分别为67.1%及52.1%,两组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联合降脂治疗可显著改善突发性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听力恢复程度。对于无明显治疗禁忌证的患者,在与其充分沟通,获得患者的理解和同意后,可以尝试联合应用降脂治疗改善预后。

    • 男性杓状软骨钙化对喉接触性肉芽肿治疗效果的影响

      2020, 26(6):682-68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6016

      关键词:喉接触性肉芽肿|杓状软骨| 钙化| 治疗效果
      摘要 (88)HTML (0)PDF 949.00 Byte (111)收藏

      摘要:研究杓状软骨钙化对喉接触性肉芽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临床资料完整的 115 例喉接触性肉芽肿男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侧杓状软骨钙化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115 例男性喉接触性肉芽肿患者,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5.82 岁。其中单侧肉芽肿 110(110/115,95.65 %),双侧肉芽肿 5 例(5/115.35%);病因中有反流病史 67 例(67/115,58.26%),插管诱发 5 例(5/115,4.35%),其余患者无明显原因。115例男性患者 CT 显示杓状软骨伴钙化 102例(102/115,88.70%),杓状软骨无钙化13 例(13/115;11.30%)。其中杓状软骨伴钙化患者治愈时间>3个月 68 例,治愈时间≤3 个月 34 例;杓状软骨无钙化治愈时间>3个月患者 4 例,治愈时间≤3个月 9 例。通过 Chisquare 检验分析显示患者杓状软骨伴钙化的治愈时间>3个月的百分数明显多于不伴钙化组(χ2=4.906,P=0.027)。结论喉接触性肉芽肿患者,杓状软骨钙化的患者治疗时间较长,可能是由于这类患者长期慢性炎性刺激引起杓状软骨钙化,病程相对较长,治疗困难。

    •  经鼻显微镜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颅底脊索瘤的比较研究

      2018, 24(4):309-31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804003

      关键词: 颅底脊索瘤|经鼻手术|显微镜;神经内镜|手术疗效|并发症
      摘要 (52)HTML (0)PDF 1.57 K (271)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经鼻显微镜和神经内镜治疗颅底脊索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6例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16~77岁,平均42.6岁。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鼻显微镜组和神经内镜组,对两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经鼻显微镜下手术38例,全切除6例,次全切14例,部分切除18例,全切率为15.8%;经鼻神经内镜下手术18例,其中全切除10例,次全切4例,部分切除4例,全切率为55.6%。两组肿瘤全切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症状改善和肿瘤全切率神经内镜组明显好于经鼻显微镜下手术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种手术方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鼻神经内镜下切除颅底脊索瘤其全切率明显提高,且其手术并发症率未明显增加,应其作为颅底脊索瘤的首选手术方式。

    • 改良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除术疗效分析

      2018, 24(5):472-47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805019

      关键词:喉肿瘤|喉切除术|喉功能重建|疗效评估
      摘要 (61)HTML (0)PDF 903.00 Byte (425)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随机选取25例早中期喉癌患者,行改良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除术,并以残存的披裂黏膜翻转进行发音重建,同时将环状软骨或环甲膜直接与下拉的会厌缝合,完成环会厌吻合,重建喉功能,术后随访,并3年估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3年,25例患者无一例死亡,拔管率为100%,平均拔管时间为45 d;误吸发生率为52%,所有患者发音较清晰,均能进行正常的言语交流;1例患者出现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再次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1例患者喉癌局部复发,再次行全喉切除。结论改良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除术,该术式操作简单,易掌握,可有效提高术后拔管率,降低喉狭窄发生率,提高发音质量,改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 改良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的疗效观察

      2017, 23(2):168-170.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鼻中隔偏曲|鼻内镜|二线减张法|疗效
      摘要 (125)HTML (0)PDF 838.00 Byte (224)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采取改良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接诊的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120例,纳入研究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且自愿配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药物组以单纯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联合组在药物组基础上联合改良鼻中隔矫正术(鼻内镜下二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均进行1年以上随访。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药物组70.00%(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鼻内镜下二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安全性也较高,值得借鉴。

    • 不同鼓膜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的临床分析

      2016, 22(5):393-396.

      关键词:鼓膜成形术|鼓膜穿孔 |全翻内植法|外植法|疗效
      摘要 (240)HTML (0)PDF 795.00 Byte (911)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患者采用不同鼓膜成形术的疗效分析,为手术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完成鼓膜成形术,术后随访3个月且资料完整的212例患者,其中小穿孔(<3 mm)29例,中穿孔(3~6 mm)53例,大穿孔(>6 mm)79例,完全穿孔51例。按照患者鼓膜穿孔大小选择不同鼓膜修补手术方法,其中脂肪修补10例,内植法(经耳道)13例,全翻内植法47例,内外植法48例,夹层法80例,外植法14例。术后3个月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一期愈合95.7%(203例),钝角愈合1.9%(4例),未愈合2.4%(5例);术后对鼓膜穿孔大、小、完全穿孔患者采取不同鼓膜修补方式进行比较,患者手术前后鼓膜愈合和气导PTA提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鼓膜中穿孔患者采取的3种修补手术方法中,鼓膜愈合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采用夹层法和内外植法的气导PTA提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者应掌握多种不同鼓膜成形术方法,根据鼓膜穿孔的大小、位置和外耳道的宽窄、曲直,灵活选用,最大程度的恢复鼓膜的完整性和功能。

    上一页12
    共2页19条记录 跳转到GO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