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19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血清亲环素A联合凋亡抑制蛋白水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4, 30(4):86-9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163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凋亡抑制蛋白血清亲环素A预后
      摘要 (24)HTML (142)PDF 923.86 K (165)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亲环素A(CypA)联合凋亡抑制蛋白(Arc)水平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于2018年3月—2020年12月收治的STBI患者140例。根据GC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110例)和预后良好组(30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指数(BMI)、生命体征、治伤原因、院内心肺复苏、插管比例等,收集患者24 h内首次临床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各参数的差异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影响因素对STB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院内插管、院内心肺复苏、凝血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CypA和Arc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ypA和Arc是STB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采用Spearman分析法对CypA和Arc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ypA和Arc与预后均呈正相关(r=0.512,P<0.001;r=0.602,P<0.001)。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CypA和Arc表达水平对STBI患者预后评估的效能,结果显示,STBI患者CypA表达水平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8(95%CI:0.810~0.905,P<0.001),Arc表达水平的AUC为0.839(95%CI:0.785~0.894,P<0.001),联合预测的AUC为0.971(95%CI:0.949~0.992,P<0.001)。结论 血清CypA联合Arc水平对STBI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29例外伤性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分析

      2022, 28(3):61-6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201

      关键词:创伤性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大脑镰综合征手术治疗短期和长期疗效
      摘要 (660)HTML (193)PDF 981.99 K (196)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外伤性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TISH)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4年8月—2019年5月收治的29例TISH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治疗后2周由Glasgow预后量表(GOS)评估短期疗效。GOS 1~3分为疗效差,GOS 4~5分为疗效好。结果 疗效良好者20例,占69.0%,疗效差者9例,占31.0%。疗效好组治疗后2周Glasgow昏迷评分(GCS)平均为(14.6±0.7)分,疗效差组为(9.4±2.2)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TISH疗效的因素包括合并合并脑挫裂伤(P=0.032),入院时GCS评分(P<0.001),住院期间病变变化(P=0.049),住院期间GCS极低值(P<0.001),治疗方式(P=0.016)和手术方式(P<0.05)。重症TISH患者(GCS≤8分)中7例行手术治疗,3例非手术治疗。手术组预后良好者4例,预后差者3例;而非手术组3例患者短期预后均较差。结论 TISH临床少见,多数患者病情较轻经保守治疗效果较好。部分患者出现迟发性出血,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障碍等,需严密监护。重症TISH患者手术治疗能够改善预后。

    • 声导抗测试结合鼓膜摄像在外伤性鼓膜穿孔诊断中的应用

      2022, 28(1):98-10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106

      关键词:鼓膜穿孔外伤声导抗鼓膜摄像
      摘要 (119)HTML (498)PDF 1.28 M (707)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声导抗检测结合鼓膜摄像在外伤性鼓膜穿孔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市第二医院门诊2019年4月—2020年4月接诊的37例(共44耳)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接诊时详细询问患者病史,采用声导抗检测和/或鼓膜摄像检查。按照检测方法分鼓膜摄像组与联合组(声导抗检测联合鼓膜摄像),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外伤性鼓膜穿孔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鼓膜摄像组在检测外伤性鼓膜穿孔诊断中的灵敏度为91.12%、特异度为50.00%、准确度为81.82%;联合组在检测外伤性鼓膜穿孔诊断中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100%,两组检测方法相比,联合组均高于鼓膜摄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凭借鼓膜摄像容易发生漏诊误诊,声导抗检测结合鼓膜摄像用于诊断外伤性鼓膜穿孔,其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更高。

    • 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

      2021, 27(3):325-32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070

      关键词:鼻内镜外伤性视神经病视神经减压术
      摘要 (53)HTML (329)PDF 1.03 M (219)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TON)的临床疗效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2015—2018年21例TON患者经过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无效后经鼻内镜行视神经减压术,术后以提高患者视力级别作为判断临床疗效的标准。结果 术后常规予抗生素及激素、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14例术前无光感,术后有效6例,有效率42.9%。7例术前有残余光感,术后有效5例,有效率71.4%。伤后7 d内手术13例,术后有效9例,有效率69.2%。伤后7 d后手术8例,术后有效2例,有效率25.0%。结论 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是治疗TON的有效方式,患者术前是否有残余光感及手术时机选择是否在7 d内对预后至关重要。

    •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2021, 27(3):361-36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174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治疗视神经减压术神经保护及再生
      摘要 (696)HTML (382)PDF 869.77 K (1081)收藏

      摘要: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为头部或颅面部外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患者多为青壮年,是一种发病率不高但可导致严重视力减退的颅脑外伤并发性疾病,可对患者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性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上易延误确诊,且缺乏统一的治疗指导方案,各治疗手段临床治疗效果各异。本文通过查阅最新相关文献,对TON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影像导航下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

      2020, 26(6):655-65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6011

      关键词: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影像导航|外伤性视神经病
      摘要 (32)HTML (0)PDF 1.08 K (116)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影像导航下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TON)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2018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20例TON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itic回归分析评估不同因素对TON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总有效率为60.0%(12/20),其中术前有光感及以上者有效率为100.0%(6/6),无光感者有效率为42.9%(6/14)。受伤1周内手术者,有效率75.0%(9/12)。术前CT显示视神经管骨折者,有效率为22.2%(2/9)。单因素与多因素结果均显示:术前视力、CT显示视神经管骨折是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是治疗TON的有效手段。术前有光感及以上是视力改善的保护性因素,术前CT显示视神经管骨折是视力无改善的危险性因素。对于伴有复杂颅面部外伤的患者,影像导航的应用可以达到精准定位,有效减压的目的,从而提高手术疗效,值得推广。

    • 创伤性鼓膜穿孔的治疗及其研究进展

      2020, 26(6):707-71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6023

      关键词:创伤性鼓膜穿孔|自然愈合|鼓膜贴补治疗
      摘要 (77)HTML (0)PDF 832.00 Byte (827)收藏

      摘要:目的创伤性鼓膜穿孔是耳鼻咽喉科门急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于创伤性鼓膜穿孔的治疗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但是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标准。创伤性鼓膜穿孔自然愈合机制比较复杂,影响其愈合及预后的因素较多,不合理的治疗会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创伤性鼓膜穿孔的自然愈合情况,以及汇总近年国内外关于创伤性鼓膜穿孔的治疗及研究进展,并予以综述,旨在为创伤性鼓膜穿孔的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研究提供参考。

    • 鼻内镜下自体软骨鼻整形同期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外伤性歪鼻畸形的临床分析

      2019, 25(2):139-142.

      关键词:鼻内镜|鼻整形|鼻中隔偏曲|外伤性歪鼻|自体软骨
      摘要 (90)HTML (0)PDF 1.24 K (484)收藏

      摘要:目的对鼻内镜下自体软骨(鼻中隔软骨、耳软骨和肋软骨)鼻整形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外伤性歪鼻畸形的临床分析。方法收集2017~2018年20 例陈旧外伤性歪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全麻下鼻小柱倒“V”型切口暴露松解并切除偏曲的鼻中隔软骨及骨质,针对不同患者设计使用不同软骨(鼻中隔软骨、耳软骨和肋软骨)矫正鼻中隔骨性或软骨性支架,对鼻尖、鼻背及外鼻重新塑形。结果随访3~12个月,行鼻内镜下自体软骨鼻整形同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鼻外形及通气均有明显改善,手术效果更好,无鼻腔粘连、鼻中隔血肿及穿孔。结论鼻内镜下自体软骨鼻整形同期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外伤性歪鼻畸形同期解决了鼻部畸形和鼻通气功能,实现了美容和功能的统一,同时减少了手术治疗的次数和费用,可行性高。

    • 导航系统在头面部外伤深部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2019, 25(3):266-27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3009

      关键词:头面部外伤|异物取出术|导航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异物
      摘要 (47)HTML (0)PDF 1.25 K (212)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头面部深部异物取出术中应用及推广的可能性。方法本次研究收录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于2015年9月~2018年5月收治的6例头面部外伤深部异物的患者。其中,男5例,女1例。鼻腔、鼻窦异物2例、头面部枪击伤异物1例、咽后间隙异物1例、舌根异物2例。所有病例均于急诊行局部清创止血等初步处理,并予局部换药、全身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入院后根据术前CT资料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于全麻下行实时导航下头面部深部异物取出术。结果本组患者共取出鼻腔、鼻窦金属异物2例、头面部枪击伤金属散弹异物1例、咽后间隙金属异物1例、舌根鱼刺异物2例。所有患者术中均未伤及重要血管及神经,异物完整并安全取出。术后随访3个月,复查CT,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异物无残留。结论对于头面部外伤异物残留的患者,术前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术中实时导航有利于快速精准地找到异物并完整安全地取出,同时可避开周围重要的血管神经,避免近期及远期手术并发症。

    • 易延误诊治的耳外伤后外耳道胆脂瘤

      2019, 25(3):271-28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3010

      关键词:外耳道胆脂瘤| 耳外科手术|外伤性
      摘要 (72)HTML (0)PDF 865.00 Byte (234)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耳外伤后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点,避免误诊。方法回顾分析11例外伤后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从病史、耳内镜检查、听功能检测、颞骨CT及手术所见等方面总结分析其特征。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颅外伤史,其中车祸伤致颞骨骨折7例,工地砸伤颞骨骨折3例,狗咬伤1例,均以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伴不同程度的耳闷、耳流脓、耳痛、耳鸣等症状。外伤时间3个月至4年,纯音听阈显示患耳为传导性听力损失,0.5~4 kHz气导平均听阈为(42.10±3.50)dBHL,治疗后3、6、9、12个月,患者纯音听阀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颞骨CT显示,11例患者外耳道均有密度增高影,其中6例上鼓室、鼓窦、乳突区见密度增高影。手术清除病变,通畅引流,11例均治愈。随访3个月至1年,无复发。结论对于外耳道损伤后逐渐有原因不明的听力下降要警惕外耳道胆脂瘤的发生,除脑脊液耳漏外,外耳道裂伤建议碘仿纱条填压并定期追踪观察,防治瘢痕狭窄发生。

    上一页12
    共2页19条记录 跳转到GO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