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21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无创耳廓矫形器干预先天性耳廓畸形的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2024, 30(6):6-1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4057

      关键词:无创耳廓矫形器先天性耳廓畸形矫治不良反应发生率
      摘要 (124)HTML (393)PDF 800.17 K (997)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评估无创耳廓矫形器在治疗先天性耳廓畸形儿童中的疗效,探讨矫正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8月在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EarWell耳廓矫形器治疗的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353例(490耳),根据开始治疗的日龄,患儿被分为3组:A组128例(202耳)≤7 d、B组123例(162耳)8~42 d和C组102例(126耳)43~90 d。比较3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患儿进行跟踪随访,根据患儿的预后效果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耳廓畸形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A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高于B、C组(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随访结果显示283例患儿预后良好,70例患儿预后不良。两组患儿年龄、容貌耳长、耳廓畸形Max分型、外耳道闭锁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耳廓畸形Max分型是影响EarWell耳廓矫形器校正预后的因素。结论 矫形器治疗对先天性耳廓畸形具有显著的矫正效果。患儿年龄及耳廓畸形Max分型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 鼻内镜下黏膜瓣技术联合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修复儿童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24, 30(2):40-4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442

      关键词:先天性后鼻孔闭锁黏膜瓣技术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儿童
      摘要 (65)HTML (177)PDF 1.23 M (286)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后鼻孔闭锁术中黏膜瓣制作联合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治疗儿童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的远期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8年1月—2021年2月诊治的28例确诊为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患儿。所有患儿均采用鼻内镜下黏膜瓣技术结合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系统,支架系统的指示线固定于外鼻至自行脱落。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指示线脱落时间,支架完全吸收时间,鼻塞改善情况,电子鼻咽镜了解术后鼻腔结构有无发育异常、后鼻孔成形情况、再狭窄率及并发症情况,并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WS/T423—2022评估患儿生长发育的情况。结果 所有患儿出院后1周电话问诊,鼻塞症状均已消失。支架系统的指示线脱落时间为(30.55±4.75)d。所有患儿均完成随访2~5年,随访1年内时,所有患儿均未发现与支架置入相关的并发症报道;术后随访1年以上,所有患儿复查内镜示后鼻孔成型效果稳定,未显示再狭窄。除3例综合征患儿身高、体重较同龄患儿较差,其余患儿术后2年生长发育曲线、身高体重均在正常同龄儿区间内,未发现鼻腔局部应用激素对患儿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结论 黏膜瓣的制作、骨性后鼻孔的扩大是儿童后鼻孔闭锁手术远期疗效保障的关键,术后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的应用是避免短期局部并发症的关键,设置支架系统指示线是安全的辅助方式,临床观察未发现支架系统在鼻腔局部持续释放的小剂量激素对患儿生长发育产生远期影响。

    • 先天性耳廓畸形耳模矫正的疗效分析

      2023, 29(5):25-3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425

      关键词:耳廓畸形先天性耳模矫正治疗
      摘要 (341)HTML (192)PDF 1.31 M (336)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先天性耳廓畸形耳模矫正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耳鼻咽喉科门诊进行耳模矫正的201例(318耳)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按患儿开始治疗的日龄将其分为3组:109例(181耳)<14 d的患儿为1组,75例(117耳)14~42 d的患儿为2组,17例(20耳)43~89 d的患儿为3组;分析3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长、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201例(318耳)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治疗的显效及治愈率为93.4%,佩戴时长平均(32.4±10.8) d,并发症发生率45.9%。3组的治疗显效及治愈率分别为96.7%、90.6%、8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9,P=0.005);3组的矫正时长分别为(30.2±10.4)、(35.2±10.8)、(35.5±9.7) d,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940,P=0.000);3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0%、59.8%和4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900,P=0.001)。结论 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通过耳模矫正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4 d内开始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率,缩短治疗时长,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小儿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无创矫正疗效分析

      2022, 28(3):21-2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250

      关键词:先天性耳廓畸形耳矫治无创治疗并发症
      摘要 (681)HTML (195)PDF 1.17 M (294)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应用耳模矫治器无创矫正小儿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的疗效,为提高矫正效果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21年1—6月收治的65例(95耳)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3组,≤7 d为A组(31耳),8~42 d为B组(50耳),>42 d为C组(14耳),使用EarWell耳模矫治器治疗,记录3组患儿矫正时间、矫正效果及其并发症。结果 3组矫正时间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时间明显短于B、C组两组;显效及治愈率3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优于B组,B组优于C组;3组并发症发病率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主要为湿疹,经涂布抗湿疹药后均于2 d内消退。结论 耳模矫治器无创矫正小儿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疗效显著,年龄越小,显效及治愈率越高,矫治时间越短。

    • 改良Brent法全耳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临床分析

      2022, 28(3):26-2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058

      关键词:先天性小耳畸形全耳再造术改良Brent法耳廓支架
      摘要 (696)HTML (221)PDF 1.12 M (387)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Brent法全耳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1年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用改良Brent法全耳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患儿20例,患儿均为单侧耳畸形,年龄6.5~15岁,平均年龄8.7岁。一期手术首先处理残耳,分离耳后乳突区形成囊腔,同时行耳垂转位。取患耳对侧的肋软骨雕刻成耳廓支架,在传统雕刻的基础上,同时雕刻出耳屏,将耳屏处的基底垫高,尽可能的加深耳舟、三角窝,耳屏、耳屏间切迹的深度,在修剪耳轮时,将耳轮脚的前端尽可能垫高,尖端留置的更长,以凸显耳轮脚的深度。将耳廓支架埋置于耳后囊腔内;二期手术行立耳,颅耳角成形;三期手术行耳甲腔成形。结果 20例再造耳一期手术出现血肿1例,二期手术出现感染1例,支架外露1例,通过局部处理均恢复,并继续进行下一期手术。所有患儿三期手术术后随访3~9个月,再造耳双耳对称性佳,耳轮脚、耳屏处形态佳,颅耳沟加深,耳垂与耳廓下部接合处的线条流畅,再造耳总体外观满意。结论 改良Brent法全耳再造术,可更凸显耳屏、耳轮脚、三角窝及耳垂等部位的细微结构,更能呈现出再造耳的立体感,该方法可为先天性小耳畸形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 儿童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传导通路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参数与预后的关系

      2022, 28(4):46-5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27

      关键词: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儿童扩散张量成像预后相关性
      摘要 (762)HTML (264)PDF 974.02 K (293)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传导通路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136例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归为观察组,均进行头部DTI检查,另选取同期因其他疾病行头部DTI检查的听力正常儿童118例为对照组,DTI检查内容包括双侧斜方体、颞横回、颞上回、内侧膝状体、听辐射、上橄榄核、窝背侧核、下丘、窝腹侧核、听神经区域的表现弥散系数(ADC)值与各向异性分数(FA)值。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以上各部位的ADC值和FA值。另治疗后随访1年,根据听觉行为分级标准评分(CAP)将观察组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对比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各部位的ADC值和FA值,并分析各部位的ADC值、FA值与CAP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颞横回、颞上回、听辐射、上橄榄核区的ADC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斜方体、颞横回、颞上回、内侧膝状体、听辐射、上橄榄核、下丘区的FA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儿预后良好率、预后不良率分别为65.44%(89/136)、34.56%(47/136);预后不良组颞横回、颞上回、听辐射、上橄榄核区的ADC值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斜方体、颞横回、颞上回、内侧膝状体、听辐射、上橄榄核、下丘区的FA值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先天性神经感音性聋患儿颞横回、颞上回、听辐射、上橄榄核的ADC值与CAP评分均呈负相关性(P<0.05),斜方体、颞横回、颞上回、内侧膝状体、听辐射、上橄榄核、下丘区的FA值与CAP评分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听觉传导通路上颞横回、颞上回、听辐射、上橄榄核区、斜方体、内侧膝状体及下丘区的DTI参数异常变化与患儿术后听力恢复效果密切相关,临床上可将其作为治疗及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 全降解药物支架治疗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疗效观察

      2021, 27(2):146-15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151

      关键词:鼻部畸形后鼻孔闭锁先天性儿童药物支架
      摘要 (155)HTML (785)PDF 1.20 M (477)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全降解药物支架治疗先天性后鼻孔闭锁(CCA)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4例CCA患儿,使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切除闭锁板的膜性部分,骨凿去除闭锁板的骨性部分。按术中放置支架类型不同分为全降解药物支架组6例,U型支架组8例。对比分析采用不同支架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术后均定期专科门诊随访6个月以上,药物支架组术后未发生鼻腔粘连,肉芽增生10%(1/10);U型支架组术后鼻腔粘连率为44.44%(4/9),肉芽增生率为55.56%(5/9),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支架组后鼻孔再闭锁率为10%(1/10),低于U型支架组后鼻孔再闭锁率33.33%(3/9),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降解药物支架可作为治疗CCA的新型支架。

    • 耳内镜下儿童中耳胆脂瘤的处理及疗效分析

      2021, 27(6):625-62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60002

      关键词:耳内镜耳道径路手术儿童先天性胆脂瘤中耳胆脂瘤
      摘要 (822)HTML (439)PDF 1.35 M (599)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经耳道径路切除儿童中耳胆脂瘤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为该类疾病的处理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0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耳内镜下经耳道径路处理的20例中耳胆脂瘤患儿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14岁,平均年龄为(7±0.5)岁。根据术前影像学评估,病变范围均在中耳范围内,手术方案为耳内镜经耳道径路中耳切除胆脂瘤,对于听骨链破坏者同期行人工听骨链重建。分析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结合病史、耳内镜检查、术前CT及术中发现,20例患者中18例(90%)为先天性胆脂瘤,其中Potsic II期3例,Potsic III期15例。;2例(10%)为后天继发性局限性中耳胆脂瘤,病变主要位于上鼓室。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个月均干耳。19例(95%)患者无复发。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平均随访(34±8)个月,1例(5%)III期先天性胆脂瘤复发,再次行耳内镜经耳道径路手术,随访26个月未见复发。术前患者平均气导听阈(37.3±9.3)dB,术后平均气导听阈(29.8±6.3)dB,术后听力明显改善(P<0.05)。结论 儿童中耳胆脂瘤以先天性胆脂瘤常见。对于术前评估为局限性的中耳胆脂瘤患儿(Potsic分期I-III期),耳内镜下经耳道径路手术可提供清晰广角视野,在少量骨质切除的情况下,能更加微创地处理胆脂瘤并进行听骨链重建,病变残留复发率少,手术效果佳,是值得提倡的治疗方案。

    • 可视麻醉喉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15例先天性会厌囊肿疗效观察

      2021, 27(6):720-72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053

      关键词:会厌囊肿先天性等离子消融术
      摘要 (96)HTML (305)PDF 998.54 K (249)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可视麻醉喉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会厌囊肿的临床疗效及特点。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2月-2020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会厌囊肿婴幼儿15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并观察随访半年以上。结果 15例先天性会厌囊肿患儿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22.67±7.99)min;术中出血量(3.47±1.60)mL;术后会厌创面轻度水肿3例,中度水肿2例;术后半年无1例复发。结论 可视麻醉喉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先天性会厌囊肿具有可行性,为先天性会厌囊肿患儿提供了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

    • 显微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微创治疗儿童先天性梨状窝瘘

      2020, 26(5):554-55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5016

      关键词:先天性梨状窝瘘|显微支撑喉镜|低温等离子|儿童
      摘要 (112)HTML (0)PDF 1.05 K (195)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显微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微创治疗儿童急性感染期(AIS)与炎症静止期(IQS)先天性梨状窝瘘(CPS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并行低温等离子微创治疗的51例CPS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AIS 22例,IQS 29例,2组患儿均在气管插管全麻支撑喉镜下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封闭梨状窝内瘘口,而AIS的患儿同期行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留置纱条,术后每日颈部换药。全部患儿术后留置胃管2周,应用抗生素治疗7~10 d。观察其疗效、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3例处于IQS的患儿分别于术后第5、6、7天因颈部脓肿形成行切开排脓手术,换药4 d后痊愈。2例AIS的患儿术后出现一过性声嘶,于术后1个月内恢复正常。术后随访2~26个月,1例IQS患儿术后半年复发,2次全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内瘘口烧灼术,其余50例CPSF内瘘口1次封闭,未发生咽瘘、喉返神经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无复发,疗效显著。结论推荐显微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微创根治术作为CPSF的首选疗法,对于IQS的CPSF宜实施单纯内瘘口烧灼术,但术前充分告知家属,术后可能因颈部局部脓肿形成,需要切开引流、换药,对于AIS的CPSF,不必等待炎症控制以后,直接同期行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

    上一页123
    共3页21条记录 跳转到GO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