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29(5):36-4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482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继发于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与原发性BPPV的临床特点,比较两者疗效和转归,并分析可能的原因。方法 观察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就诊的突发性聋继发BPPV患者74例,与同期就诊的原发性BPPV患者112例进行比较。观察、比较突聋继发BPPV患者与原发性BPPV患者的临床分型、疗效、治疗后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治疗前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数值的差异。结果 原发组中单管管石症80.4%(90/112),高于继发组33.8%(25/74),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953,P<0.01);原发组1次治愈率86.6%(97/112),高于继发组50.0%(37/74),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467,P<0.01);继发组1次治愈后眼震慢相速度CP值>20%为67.6%(25/37),高于原发组25.8%(25/9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002,P<0.01)。继发组治疗后DHI评分≤30分为31.1%(23/74),低于原发组73.2%(82/11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367,P<0.01);治疗前,继发组血同型半胱氨酸值与原发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22,P<0.01)。结论 继发组中单管管石症发生率较低、1次治愈率较低;治愈后遗留两侧前庭功能不对称占比较高;DHI评分较高;血Hcy数值较高。其原因考虑为突发性聋继发BPPV患者前庭、半规管的损伤范围更广、更严重、更持久。
2023, 29(4):81-8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474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 的临床特点,总结该病的诊治经验,提高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对2012— 2021年就诊的15例PT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 例 PTL 患者中,男 9 例,女 6 例;年龄41~81岁,平均年龄58岁。起病时间0.06~36个月,平均 10个月。15例患者中14例因颈部肿物就诊。常规病理类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包括8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6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1例滤泡淋巴瘤。15例患者中除3例失访外,随访患者中无复发,无患者死亡。结论 PTL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临床上多表现为无痛性的颈部肿物,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病理类型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目前以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2022, 28(5):84-8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58
摘要:目的探讨鼻呼出气一氧化氮(FnNO)动态变化对儿童慢性鼻窦炎(CRS)的疗效评估及潜在病因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2018—2020年深圳市儿童医院933例FnNO的检测结果,纳入其中随访FnNO变化的20例CRS住院患儿,根据过敏疾病史分为CRS伴过敏组(10例)和CRS不伴过敏组(10例)。应用Sunvou FnNO测定系统,采用鼻被动呼气+静音技术检测FnNO水平。结果① 20例患儿病程均>3个月,20例伴有慢性咳嗽,16例伴有鼻塞,10例伴有过敏史;②随访36个月,20例患儿治疗前后的FnNO值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50±164)ppb vs(337±280)ppb,P<0.05; ③CRS伴过敏组治疗后较治疗前FnNO明显升高,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36±116)ppb vs(519±280)ppb,P<0.01;而CRS不伴过敏组治疗前后的FnN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4±206)ppb vs(156±120)ppb,P>0.05; ④10例CRS不伴过敏组患者中,4例FnNO水平持续降低,其中3例患儿确诊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CD),多次复查FnNO均<77 ppb;1例确诊囊性纤维化(CF)。结论儿童CRS存在FnNO水平明显降低,可能与变态反应及鼻腔阻塞相关,而规律治疗后随访FnNO水平可逐渐趋于正常,少部分FnNO水平持续降低的患儿需警惕是否合并PCD、CF等基础疾病。
2021, 27(4):480-48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321
摘要:鼻出血是最常见的耳鼻咽喉科急症之一,快速、准确地定位鼻出血部位,对于耳鼻咽喉科医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巨大的挑战性。熟悉鼻腔动脉血管的分布特点,掌握原发性鼻出血的常见部位,有利于鼻出血的治疗,这对于鼻专科医生至关重要。本文对鼻出血的分类、鼻腔血供、原发性鼻出血的常见部位及其责任血管、原发性鼻出血的治疗等进行综述。深入学习鼻腔血供,明确常见出血部位及供给血管对于鼻内镜下寻找出血点、从而有效治疗原发性鼻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2016, 22(4):257-260.
摘要:摘要:颈段气管肿瘤按照原发部位不同分为:原发性颈段气管肿瘤、继发性颈段气管肿瘤。其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难度主要在于肿瘤彻底切除后的气道重建。主要的手术方式有气管袖状切除+端端吻合,气管窗壁式切除+气管重建、经纤维支气管镜肿块切除、全喉切除、人工气管等。通过分析各种术式,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 ,深入探讨上述各项术式的优缺点、技术细节及适应范围。方法结果结论
2013, 19(1):5-8.
摘要:目的 评价上颌窦前外侧壁骨-骨膜肌瓣鼻腔黏骨膜下植入术对中、重度原发性萎缩性鼻炎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2007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40例中、重度原发性萎缩性鼻炎患者行上颌窦前外侧壁骨-骨膜肌瓣鼻腔黏骨膜下植入术,术后随访2~5年,观察患者疗效。结果 全部手术成功,手术时间平均为60 min,无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年,按萎缩性鼻炎记分及分度标准进行疗效评估,其中中度原发性萎缩性鼻炎术后显效率为95.45%(21/22),重度原发性萎缩性鼻炎术后显效率为66.67%(12/18)。8例患者术后随访5年以上,总有效率100%(40/40)。结论 上颌窦前外侧壁骨骨膜肌瓣鼻腔黏骨膜下植入术操作简便,对中、重度原发性萎缩性鼻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2, 18(1):28-30.
摘要:目的 探讨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检查在原发性萎缩性鼻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1例实验者中选取25例正常成年受试者为对照组,6例原发性萎缩性鼻炎患者为实验组,分别行鼻声反射(acoustic rhinometry,AR)和鼻阻力(rhinomanometry, RM)测量,获得单侧鼻腔第1狭窄面积、单侧鼻腔第2狭窄面积、单侧鼻腔最小截面积、单侧及总的0~5 cm和2~5 cm鼻腔容积(UV5、UV2~5、TV5、TV2~5)、单侧吸气阻力、单侧呼气阻力及鼻气道总阻力参数,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单侧鼻腔第1狭窄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T=9.189,P<0.05),其余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鼻阻力与鼻声反射检查可为原发性萎缩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参数。
2012, 18(6):448-450.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鼻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3例,确认责任血管,推移并垫入Tfelon棉絮。结果 术后疼痛缓解有效率100%,常见责任血管小脑前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基底动脉及岩静脉。结论 鼻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治疗方法,完整保留神经功能。
1993(4).
摘要:本文对10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分析中,肾上腺皮质单侧腺瘤8例,增生1例。一侧腺瘤合并对侧增生1例。10例均有高血压、低血钾、肾上腺定位检查阳性所见,24小时尿钾(8/10)增多、血浆醛固酮水平(6/6)增高,血浆肾素活性(4/6)受抑制。作者还重点对本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