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6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72例咽旁隙肿瘤的临床诊治

      2023, 29(5):71-8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240

      关键词:咽旁隙肿瘤手术入路内镜预后
      摘要 (338)HTML (173)PDF 1.39 M (332)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并总结咽旁隙肿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咽旁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影像学资料不全及失访的患者共筛选到72例,其中男36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46.06±1.72)岁;女36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53.67±4.88)岁。所有患者均根据术前查体及影像学检查制定手术方案,经口径路27例,颈侧径路45例。术后随访2~135.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4.38个月。统计分析临床、影像及手术资料。结果 72例患者术后病理为良性肿瘤63例,其中上皮源性肿瘤29例,神经源性肿瘤30例,其他组织来源良性肿瘤4例;4例复发,其中2例神经鞘瘤,2例多形性腺瘤,余59例恢复良好;恶性肿瘤9例,其中鳞状细胞癌5例,恶性梭形细胞瘤1例,恶性淋巴瘤1例,滑膜肉瘤1例;3例复发。尽管良性咽旁隙肿瘤经口内镜手术存在囊内分块切除的情况,但相比整块切除的患者并未增加复发风险(P=0.381)。结论 咽旁隙肿瘤位置深在,临床结构复杂,良性肿瘤预后可,恶性肿瘤易复发转移,预后较差。根据术前查体和影像学检查制定手术径路至关重要。手术以颈侧开放径路为主要方式,内镜辅助径路需严格把握适应证,肿物长径较大时在包膜完整的情况下作囊内分块切除是可行的。

    • 咽旁隙肿瘤手术路径的研究进展

      2023, 29(5):114-11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371

      关键词:咽旁隙肿瘤手术路径内镜
      摘要 (141)HTML (206)PDF 840.51 K (296)收藏

      摘要:咽旁隙是头颈部重要的软组织间隙,有许多重要的血管及神经通过,其位置深在,结构复杂,手术暴露困难。咽旁隙肿瘤虽然临床发病率不高,主要以良性肿瘤为主,但其病理类型多样,且生长的部位及方式都有很大不同。在咽旁隙肿瘤手术中,为实现良好暴露,临床开发了多种手术路径,近年来,内镜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咽旁隙肿瘤手术的发展。为了解临床咽旁隙肿瘤手术的进展,本文对目前咽旁隙肿瘤的手术路径及其发展进行了概括,并在归纳总结多种临床路径后,对一些临床常见咽旁隙肿瘤的手术入路选择提出了建议;同时,对咽旁隙的区域划分和咽旁隙的区域化治疗提出了几点意见。

    • 颈腮入路及其拓展术式在咽旁隙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2019, 25(1):65-6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1013

      关键词:咽旁隙肿瘤|颅底|咽旁|颈腮入路|外科手术
      摘要 (63)HTML (0)PDF 1.27 K (339)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颈腮入路及其拓展术式在咽旁隙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8年4月行经颈腮入路手术治疗的29例咽旁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颈腮入路切除颅底咽旁隙复发肿瘤,1例颈腮入路下颌骨升支离断再复位切除侵犯颅底咽旁隙巨大复发性多形性腺瘤,2例颈腮入路下颌骨升支后缘部分切除暴露咽旁隙切除侵犯颅底的多形性腺瘤,22例颈腮入路将下颌骨前上牵拉暴露颅底咽旁隙并切除该部位肿瘤,2例颈腮入路结合内镜辅助切除颅底咽旁隙复发神经来源肿瘤。结果本组29例患者皆成功手术,其中恶性肿瘤2例,良性肿瘤27例;27例良性肿瘤中,多形性腺瘤25例,复发神经来源肿瘤2例。25例多形性腺瘤病例中3例为复发多形性腺瘤;本组病例均无出血、张口受限等不良并发症。复发良性肿瘤病例中2例行术后预防气管切开,术后1个月皆拔除气管套管。2例颅底咽旁隙复发恶性肿瘤中手术后最短存活时间为1年7个月,最长3年。结论颈腮入路不仅适应于大部分咽旁隙肿瘤的切除,而且可以根据肿瘤的性质和累及颅底的范围进行适当拓展,以实现有效切除肿瘤和保证重要解剖结构的安全。

    • 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切除高位咽旁隙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 25(1):69-7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1014

      关键词:咽旁隙肿瘤|内镜|颈侧径路|经口径路
      摘要 (67)HTML (0)PDF 998.00 Byte (275)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切除高位咽旁隙肿瘤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收集上海长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年5月~2016年5月诊断为咽旁隙肿瘤的患者13例,根据肿瘤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径路,全麻后,沿术前设计切口切开组织,暴露肿瘤,在内镜辅助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切除肿瘤,其中经颈侧径路7例,经口径路6例。术中出血前者约40 ml后者约80 ml,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接受了60 Gy剂量放疗。结果13例患者肿瘤均完全切除,术后病理结果示良性肿瘤12例(多形性腺瘤8例、神经鞘膜瘤2例、脉管瘤1例、脑膜瘤1例),恶性肿瘤1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13例患者随访2年以上,均无复发。结论内镜辅助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切除高位咽旁隙肿瘤,能清晰暴露深部不可直视的肿瘤,达到完全切除的效果,手术局部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 咽旁隙肿瘤手术入路探讨

      2017, 23(3):212-216.

      关键词:咽旁隙肿瘤|病理类型|预后|手术入路
      摘要 (199)HTML (0)PDF 1.02 K (349)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咽旁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以提高临床手术水平,减少手术的并发症。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合适的手术途径进行治疗。手术入路有下列4种:口内径路4例,颈侧径路46例,颈腮腺径路6例, 颞下窝径路2例。观察58例咽旁隙肿瘤的术后肿瘤病理类型,探讨分析58例患者术后的并发症,详细记录随访1、3、5年的远期临床疗效。结果31例术前行CT检查,其中24例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28例患者术前行MRI检查,其中有21例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15例患者术前行B超检查,有8例患者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病理诊断结果发现:良性肿瘤患者44例(75.86%),恶性肿瘤14例(24.14%)。病理类型中以神经鞘瘤的比例最高。58例患者术后发生的并发症类型有术后感染、术腔积血、迷走神经损伤声带麻痹、舌咽神经麻痹、涎腺瘘、周围性面瘫以及Horner综合征。行口内径路和颈腮腺径路手术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比例较高;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口内径路局部复发1例,再次手术后,随访未见复发。良性肿瘤患者术后3、5年随访无因肿瘤死亡病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复发6例,失访1例,受访者1、3、5年死亡率分别为14.29%(2/14),28.57%(4/14),42.86%(6/14)。结论术前影像学检查对咽旁隙肿瘤的诊断很重要,需外科治疗的病例手术径路非常关键。颈侧径路治疗咽旁隙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且疗效显著,是一种最常用而安全的手术入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咽旁隙肿瘤的手术治疗

      2017, 23(5):444-448.

      关键词:咽旁隙肿瘤|手术入路|治疗
      摘要 (133)HTML (0)PDF 1.27 K (280)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咽旁隙肿瘤的诊断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诊断及治疗的52例咽旁隙肿瘤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手术入路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52例患者中23例(44.2%)经颈侧入路,14例(27%)经腮腺颈侧(腮颈)入路,10例(19.2%)为颈侧下颌骨入路,5例(9.6%)经口内入路。术后病理良性占80.8%,恶性19.2%。唾液腺及神经源性肿瘤分别占总数的46.2%和28.8%。52例患者中48例行Ⅰ期手术切除,术后恶性肿瘤复发率30% (3/10),良性肿瘤复发率7.1%(3/42)。结论术前运用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手段判断肿瘤性质及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对于制定和完善手术计划至关重要,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有助于术中充分暴露肿瘤,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6条记录 跳转到GO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