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28(2):23-2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270
摘要:前庭神经炎(VN)是单侧前庭神经急性损伤后出现的一种急性前庭综合征。近年来,VN的发病率和慢性化程度明显升高。相关研究显示,VN患者慢性症状的改善更多是中枢代偿的结果,而不是外周前庭功能的恢复。且恢复期病程长短可能与前庭知觉功能、心理因素和视觉依赖性等因素相关。本文提出早期识别并干预影响VN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的观点,旨在于识别VN患者急性到慢性头晕转变的预测因素,使易进入慢性期的高危VN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021, 27(3):247-24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211
摘要:前庭康复是治疗眩晕和平衡障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适用于外周性、中枢性和混合性病变引起的非进行性前庭病变及老年人平衡功能障碍。基层医院需要进行前庭康复的头晕和眩晕患者众多,但目前尚无专业前庭康复师,而侧重神经康复的康复师有广泛基础,通过编写专业教材,对其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与三甲医院形成转诊联动、借助互联网平台及虚拟现实技术等有助于基层医院开展前庭康复。
2018, 24(1):13-16.
摘要:目的分析伴有眩晕或头晕重度以上突聋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重度以上突聋病例70例,其中不伴眩晕或头晕者(A组)30例,伴头晕者(B组)11例,伴眩晕者(C组)29例。3组患者均给予:①降低纤维蛋白原药物;②糖皮质激素;③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A、B、C组患者平均听阈[分别为(86.88±10.19)、(98.58±9.28)、(96.84±8.81)dB]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C组患者平均听阈[分别为(60.73±26.06)、(89.33±18.70)、(85.99±19.23)dB],三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后不伴眩晕或头晕组的平均听阈明显低于伴眩晕或头晕组。治疗后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36.37%、37.93%),三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后不伴眩晕或头晕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伴眩晕或头晕组。治疗结束后A组痊愈率为30%,B、C组痊愈率为0;治疗出院3个月后随访时A、B、C组痊愈率分别为53.33%、18.18%、13.79%。治疗后与治疗出院3个月后随访时3组痊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后不伴眩晕或头晕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伴眩晕或头晕组。患者出院时总痊愈率为12.86%,3个月后随访时总痊愈率为31.42%,两组痊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出院后部分患者听力继续好转,且多为出院时有效或显效患者。结论重度以上突聋患者治疗后不伴眩晕或头晕组的平均听阈明显低于伴眩晕或头晕组,且治疗结束后及治疗出院3个月后随访时总有效率、痊愈率明显高于伴眩晕或头晕组,出院后患者听力仍可继续恢复至3个月达到稳定。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