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31(1):42-4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524137
摘要: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术后最常用的药物治疗。虽然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可有效减轻与慢性鼻窦炎(CRS)相关的症状,且减少全身副作用,但其在鼻腔内的分布是有限的,主要依赖于其释放介质。皮质类固醇药物洗脱支架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技术,可以将高浓度的皮质类固醇直接且持续地释放至鼻窦黏膜上。目前,药物支架最常用于CRS患者的内镜鼻窦手术(ESS)的术中和术后,可显著改善黏膜炎症及术后症状,并降低鼻息肉的复发。本文综述了两种类固醇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证据,药物支架结合其他局部给药方式可以得到更好的药物分布,为术中及术后联合用药提供思路。
2024, 30(2):9-1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282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淋巴结内特异性免疫治疗(ILIT)草花粉诱导的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VIP等电子数据库,纳入诊断为草花粉诱导的AR患者,并接受淋巴结内免疫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结局包括症状评分、药物评分、症状和药物综合评分、视觉模拟量表。次要结局包括不良事件、生活质量、血清特异性IgE、血清特异性IgG4、皮肤点刺试验和鼻腔激发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纳入9项研究269名受试者,所有研究都包括草花粉过敏原,其中5项研究还包括草和/或桦树花粉过敏原。除1项研究注射间隔时间为2周外,其余均为4周。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ILIT组显著改善视觉模拟量表(P<0.05),而症状评分、药物评分、症状和药物综合评分、杜松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均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症状和药物综合评分表现出中度异质性(I2=60%)。每4周注射1次过敏原是改善症状和药物联合评分的最佳间隔时间,而加强注射或增加剂量是否能改善临床效果尚无定论。结论 Meta分析显示,ILIT总体上是安全的,但增加注射剂量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应谨慎。ILIT对草花粉诱导的AR视觉模拟量表有显著改善,仍需要更大规模和更长期的试验来标准化治疗方案。ILIT可能在未来的AR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3, 29(6):80-8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3200
摘要:目的 分析男性患者选择颏下联合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H-TOETSA) 治疗甲状腺肿瘤的安全性和美容效果。方法 收集2021年9月—2022年4月诊治的55例男性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选择了H-TOETSA手术方式,同期25例患者选择传统的“衣领式”颈部皮肤切开甲状腺手术。比较H-TOETSA术式和传统的“衣领式”颈部皮肤切开术式组的一般资料、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喉返神经损伤、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手术部位感染以及颏部麻木感)的发生情况。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时评估患者美容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选用H-TOETSA术式组的患者与传统的“衣领式”颈部皮肤切开术式组比较,手术用时较长(153.233±40.826 vs 122.960±37.821),术后住院天数较短(2.733±0.907 vs 3.480±1.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颏部麻木感未明显增加、引流量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个月,选用H-TOETSA术式组患者的主观美容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的“衣领式”颈部皮肤切开术式组(8.733±0.450 vs 7.680±0.476,P=0.000)。结论 合适的男性甲状腺肿瘤患者选择H-TOETSA手术的安全性不劣于传统开放手术,适用于有美容需求的患者。
2017, 23(1):24-27.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701006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磁导航鼻内镜鼻窦手术的临床应用,探讨磁导航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8年2月~2016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磁导航鼻内镜鼻窦手术的239例鼻窦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选取鼻内镜鼻窦手术未使用导航的298例鼻窦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导航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非导航组(P<0.001),且导航组眶内血肿发生率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非导航组(P=0.036和0.002)。结论影像磁导航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精准性及安全性。导航技术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常规应用可能会使更多的需要接受内镜鼻窦手术的患者受益。
2016, 22(3):213-21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主动充分透明化面神经、鼓索神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6月在我科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患者,术中均主动充分透明化面神经、鼓索神经,最大程度地开放面隐窝。统计面神经高位、面隐窝狭窄、鼓索神经变异的例数,随访术后是否发生面瘫、面神经刺激症、味觉减退。术后1个月开机调试及跟踪随访11个月至5年。结果614例患者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术中所有患者的面神经和鼓索神经均透明化并完整保留,顺利开放面隐窝后成功植入电极。67例面神经高于水平半规管平面,36例面隐窝狭窄,1例面神经垂直段分叉变异为四支,1例鼓索神经严重变异,横行于面隐窝上中1/2部位。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面瘫、面神经刺激症状及味觉异常等并发症。采用此手术方法后,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学习、辨认耳显微外科结构的培训时间由原来的5周缩短为2周。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中主动充分透明化面神经、鼓索神经可以安全有效地开放面隐窝,经乳突-后鼓室-面隐窝径路植入电极,可降低患者面瘫、面神经刺激、味觉异常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人工耳蜗手术的安全性,同时可以促进规培住院医师学习耳显微外科解剖知识。
2013, 19(4):292-295.
摘要:目的 观察地佐辛在全麻下鼻内镜手术后两种不同给药方式的镇痛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96例择期行全麻下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A、B、C组,其中A组术后不使用镇痛药;B组术后静脉注射地佐辛10 mg;C组术后肌肉注射地佐辛10 mg。于手术结束后0.5、1、2、4、6 h分别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B组和C组患者手术后0.5、1、2、4、6 h 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B组和C组患者在0.5、2、4 h 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B组患者术后1、6 h VAS评分与C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在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方面A组和C组无明显差异(P>0.05),A、C组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头晕、嗜睡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地佐辛均能在鼻内镜术后镇痛中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静脉注射地佐辛的短期镇痛效果优于肌肉注射地佐辛;肌肉注射地佐辛可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以更加安全的运用于鼻内镜术后镇痛治疗。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