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6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20种m6A甲基化调节基因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性分析

      2023, 29(2):57-64.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439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m6A甲基化调节基因生物标志物预后模型生物信息学
      摘要 (468)HTML (363)PDF 1.87 M (232)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20种N6-甲基腺苷(m6A)甲基化调节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集中获取395例PTC患者的数据,其中包括59例癌旁组织数据。比较20种m6A甲基化调节基因在PTC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及其与PTC患者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筛选预后相关的m6A甲基化调节基因,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算法建立PTC患者预后预测模型。分析预后相关m6A甲基化调节基因与肿瘤免疫浸润之间的关系。采用R语言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15种m6A甲基化调节基因在PTC中表达上调,3种表达下调。HNRNPC与IGF2BP2及ALKBH5的表达与PTC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HNRNPC和IGF2BP2的表达与PTC的T分期相关;YTHDF1的表达与性别相关;METTL14、YTHDC1、YTHDF2和HNRNPA2B1的表达与PTC的临床分期相关;FTO、IGF2BP1和YTHDF3与PTC患者预后相关。由此建立的预后预测模型显示预测PTC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3(95%CI 0.615-0.891)和0.729(95%CI 0.613-0.846)。YTHDF3与内皮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和CD4+T细胞在肿瘤中的浸润相关;FTO与巨噬细胞、NK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相关。结论 m6A甲基化调节基因在PT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PTC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环状RNA在鼻咽癌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2023, 29(1):115-12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181

      关键词:鼻咽癌环状RNA微小RNARNA-结合蛋白生物标志物
      摘要 (401)HTML (326)PDF 908.96 K (248)收藏

      摘要:鼻咽癌是一种鼻咽部的上皮细胞恶性肿瘤,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放射性治疗(放疗),其死亡率的下降与诊疗技术的提高密切相关。复发和转移仍是影响鼻咽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患者对放疗的抵抗性往往导致预后较差。近年来鼻咽癌的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除了编码基因可以调控蛋白质翻译,非编码RNA的作用也被证明,他们可以在RNA水平上调节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环状RNA(circRNA)主要通过充当竞争性内源RNA或微小RNA(miRNA)海绵分子,竞争性结合miRNA,调节miRNA活性,调控基因在RNA水平的表达,促进或抑制相关反应,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circRNA的生物学特性及表达特异性使其有望成为鼻咽癌诊断和治疗决策的潜在生物标记物,基因敲除也可能成为鼻咽癌新的治疗途径。本文重点聚焦circRNA在鼻咽癌中的作用及近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组织蛋白酶B在鼻咽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1, 27(5):565-56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110

      关键词:鼻咽癌组织蛋白酶 B生物标志物预后
      摘要 (86)HTML (350)PDF 1021.15 K (296)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测定组织蛋白酶B (Capthesin B)在鼻咽癌组织和血清标本中的表达量,探讨Capthesin B作为评估鼻咽癌患者治疗预后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长沙金域医学检验中心2019年8月—2020年2月50例鼻咽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组织标本Capthesin B表达,比较分析蛋白表达差异。收集湖南省肿瘤医院2019年7月—2020年3月106例鼻咽癌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4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ELISA试验检测血清Capthesin B浓度,并比较分析3组间的血清Capthesin B浓度。结果 IHC结果显示,鼻咽癌组织Capthesin B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001)。ELISA结果表明,鼻咽癌患者血清Capthesin B 1.23(0.64,2.27) ng/mL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的(0.98 ±0.49) ng/mL (P< 0.05),鼻咽癌患者治疗后血清Capthesin B 0.69(0.39,1.42) ng/mL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23(0.64,2.27) ng/mL (P<0.001)。TNM分期III、IV患者血清Capthesin B (2.09 ±1.50) ng/mL显著高于I、II期患者的1.14(0.60,2.12) ng/mL,提示Capthesin B水平与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组血清Capthesin B (2.63±1.67) ng/mL显著高于未转移组的1.10(0.59,2.14) ng/mL (P<0.01),提示Capthesin B与转移相关。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70(P<0.001),提示血清Capthesin B可作为鼻咽癌疗效预测的参考指标。结论 鼻咽癌组织Capthesin B高表达和患者血清Capthesin B浓度明显升高,治疗后其浓度降低,提示Capthesin B与鼻咽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apthesin B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呈正相关,提示Capthesin B可作为鼻咽癌治疗预后的参考指标。

    • 慢性鼻窦炎相关内在型分类及血液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2020, 26(3):338-342.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3024

      关键词:鼻窦炎|II型炎症|细胞因子|生物标志物|免疫特定靶点
      摘要 (106)HTML (0)PDF 842.00 Byte (378)收藏

      摘要:目的随着慢性鼻窦炎(CRS)内在型及血液标志物的相关研究不断取得进展,CRS的治疗已经开始向精准医学时代迈进。本文总结了CRS的内在型分类及CRS内在型与血液标志物的关系,并重点介绍了以II型炎症反应血液标志物为首的CRS血液标志物目前在CRS中的研究进展。我们期望找到更符合临床需要的血液标志物,为建立相应的CRS内在型分型提供依据,以便更好地指导CRS的个性化治疗及预后判断。

    • 鼻咽癌放疗患者血清miR-196a表达的临床意义

      2020, 26(4):405-40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4012

      关键词:鼻咽癌|miR-196a|放疗|实时荧光定量PCR|生物标志物
      摘要 (53)HTML (0)PDF 1.06 K (439)收藏

      摘要:目的MicroRNAs(miRNAs)属于非编码蛋白基因,是一类负调控基因表达的小RNA,血清中miRNAs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为探讨miR196a在NP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分析血清miR196a表达水平与NPC放疗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0年6月—2019年6月接受调强放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NPC患者138例作为研究的实验组,同期选取来院健康检查的正常人6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所有患者均于放疗前采集空腹静脉血,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检测血清miR196a表达水平;分析血清miR196a高表达与NPC患者临床分期及无病生存期(DFS)的相关性。以实体瘤变化和随访结果为评判标准,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A组(放疗癌灶完全缓解)和B组(放疗癌灶部分缓解+放疗癌灶稳定进展);进而分析血清miR196a表达水平与NPC疗效的关系。结果138例NPC患者miR196a在血清中高表达122例(88.41%);其中86例临床分期Ⅲ、Ⅳ期NPC患者血清miR196a高表达81例,16例临床分期Ⅰ期NPC患者血清miR196a高表达14例,36例临床分期Ⅱ期NPC患者血清miR196a高表达27例;各组NPC血清miR196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按放疗效果分析,86例A组患者,血清miR196a高表达71例(82.56%);52例B组患者,血清miR196a高表达51例(98.08%),包括稳定进展19例(100.00%,19/19)和部分缓解32例(96.97%,32/33); A、B两组血清miR196a高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中位DFS(36个月)明显高于B组患者中位DFS(1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miR196a高表达提示临床NPC放疗预后不佳,该基因有望成为NPC预后的血清生物标志物。

    • 差异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2019, 25(3):250-25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1903006

      关键词:脑胶质瘤|生物标志物|蛋白质组学|差异蛋白
      摘要 (65)HTML (0)PDF 0.00 Byte (131)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脑胶质瘤中的差异蛋白的表达并筛选有临床价值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应用蛋白组学检测10对脑胶质瘤及配对瘤旁组织差异表达的蛋白,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验证差异蛋白在66例脑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χ2检验差异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回归模型分析差异蛋白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蛋白组学分析发现与瘤旁组织相比,有22个蛋白质在脑胶质瘤组织明显表达异常(上调13个,下调9个)。筛选差异表达最明显的4个蛋白GLUD1、VIM、PRDX1及MAT1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验证4种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正常脑组织相比,胶质瘤组织中GLUD1(P=0.006)与PRDX1(P<0.001)表达明显上调,而MAT1A表达明显下调(P=0.001),VIM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118)。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显示,PRDX1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病理分级(P=0.008)及患者生存情况(P=0.004)明显相关,而与年龄、性别及胶质瘤直径无明显相关性(P>0.05)。GLUD1及MAT1A的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分级、胶质瘤直径及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PRDX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27.4%及5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差异蛋白中PRDX1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病理分级、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可能是胶质瘤潜在的标志物。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6条记录 跳转到GO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