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27(4):420-423.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074
摘要:目的 研究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在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突聋伴持续性耳鸣患者的疗效及对血糖、血压、甘油三酯水平的影响,探讨治疗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突聋伴持续性耳鸣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6例合并有代谢综合征的突聋伴持续性耳鸣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3例,两组均治疗15 d,实验组采用耳后注射甲泼尼龙0.5 mL+利多卡因注射液0.3 mL,辅以静脉注射银杏叶提取物和口服甲钴胺片,同时行健康宣教;对照组静脉注射甲泼尼龙,余治疗同实验组。均随访3个月以上。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听力恢复情况、耳鸣严重程度,血糖、血压、甘油三酯波动的差异。结果 ①实验组治疗后纯音听力总有效率为87.88%,高于对照组54.55%;3个月后随访听力,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61%,两次统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78.79%)在耳鸣疗效方面有效率高于对照组(42.42%),两者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治疗前后的血糖、血压和甘油三酯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该治疗方案可避免静脉用激素带来的全身不良反应,局部用药可确保有效性的同时也更安全。结论 耳后注射甲泼尼龙治疗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突聋伴持续性耳鸣患者手术操作简单,患者接受程度较高,且激素使用不会对血糖、血压、甘油三酯产生影响,毒副作用小,临床可推广应用。
2018, 24(1):7-12.
摘要:目的探索LDLR基因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与突聋易感性相关性。方法采集139份突聋散发病例和139例无耳疾(听力正常)个体血样,检测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水平,提取血液基因组DNA,采用荧光多重酶连接反应技术(improved multiplex ligation detection reaction,iMLDR)及ABI 3730XL测序仪对LDLR基因3个SNPs进行分型。比较两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型频率的差异,并通过构建基因模型,检验SNPs与突聋易感性的关联性;并比较不同基因型突聋患者的血脂水平。结果突聋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聋组LDLR基因rs5929(Exton10)位点的T等位基因频率(P=0.022<0.05,OR=1.529,95%CI=1.063-2.198)、rs2738464(Exton18)位点的G等位基因频率(P=0.016<0.05,OR=1.572,95%CI=1.088-2.272)和rs1433099(Exton18)位点的T等位基因频率(P=0.015<0.05,OR=1.578,95%CI=1.090-2.283)显著高于对照组。LDLR基因rs5929位点rs2738464位点及rs1433099位点与突聋易感性有关联。rs5929、rs2738464和rs1433099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的血脂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可能是突聋发病的危险因素,LDLR基因第10外显子区rs5929位点及第18外显子区rs2738464、rs1433099位点与突聋易感性相关;rs5929位点T等位基因、rs2738464位点G等位基因、rs1433099位点T等位基因可能是突聋发病的易感基因,提示携带这三种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是突聋发病的高危人群。未发现LDLR基因rs5929、rs2738464、rs1433099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血脂水平相关。
2018, 24(1):13-16.
摘要:目的分析伴有眩晕或头晕重度以上突聋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重度以上突聋病例70例,其中不伴眩晕或头晕者(A组)30例,伴头晕者(B组)11例,伴眩晕者(C组)29例。3组患者均给予:①降低纤维蛋白原药物;②糖皮质激素;③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A、B、C组患者平均听阈[分别为(86.88±10.19)、(98.58±9.28)、(96.84±8.81)dB]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C组患者平均听阈[分别为(60.73±26.06)、(89.33±18.70)、(85.99±19.23)dB],三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后不伴眩晕或头晕组的平均听阈明显低于伴眩晕或头晕组。治疗后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36.37%、37.93%),三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后不伴眩晕或头晕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伴眩晕或头晕组。治疗结束后A组痊愈率为30%,B、C组痊愈率为0;治疗出院3个月后随访时A、B、C组痊愈率分别为53.33%、18.18%、13.79%。治疗后与治疗出院3个月后随访时3组痊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后不伴眩晕或头晕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伴眩晕或头晕组。患者出院时总痊愈率为12.86%,3个月后随访时总痊愈率为31.42%,两组痊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出院后部分患者听力继续好转,且多为出院时有效或显效患者。结论重度以上突聋患者治疗后不伴眩晕或头晕组的平均听阈明显低于伴眩晕或头晕组,且治疗结束后及治疗出院3个月后随访时总有效率、痊愈率明显高于伴眩晕或头晕组,出院后患者听力仍可继续恢复至3个月达到稳定。
2013, 19(2):141-142.
摘要:目的:探讨耳内镜下大蒜衣外贴治疗突发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SSHL)鼓膜置管后遗留穿孔的疗效。方法:SSHL患者行鼓膜置T型管并完成鼓室注射后,在耳内镜下予以拔除T型管即行耳内镜下大蒜衣外贴修补穿孔。结果:120例患者中115例患者(121耳)经贴补穿孔一次性愈合,愈合率达96.03%(121/126),5例贴补失败,均为贴补后感染所致,其中1例感染控制后进行第2次贴补,穿孔愈合;3例进行了第3次鼓膜贴补后愈合;1例患者由于2次贴补后均感染,致鼓膜大穿孔,建议行常规鼓膜修补术。结论:耳内镜下大蒜衣外贴治疗突聋置管后鼓膜穿孔,具有方法简单,治愈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