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0(4):75-8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423205
摘要:目的 总结耳鼻咽喉科患者术后急性肺栓塞(PE)的临床特点并分析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2月在术后1个月内发生PE的耳鼻咽喉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PE在耳鼻咽喉科术后1个月内发病率为0.05%(12/25 368),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33.3%(4/12)、心悸16.7%(2/12)、晕厥16.7%(1/12)、无症状者41.7%(5/12)。7例出现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下降,11例患者行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存在肺动脉或其分支的充盈缺损。2例高危及2例低危患者转重症监护治疗。11例患者抗凝治疗后有效,1例抢救无效死亡。抗凝治疗过程中3例因活动性出血停止抗凝。结论 PE的临床症状不典型,需重视术后出现的呼吸困难、心悸、晕厥、血氧饱和度下降等表现。早期识别、准确判断严重程度及早期规范化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高危患者预后较差,需转重症监护治疗并尽早启动抗凝或溶栓治疗。
2023, 29(3):106-109.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093
摘要:课程思政与医学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是加强医学高等教育中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式,可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等开展思政教育。本文通过挖掘耳鼻咽喉科特色的思政元素,应用“引导启发式”互动教学等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听力辅助技术》课程,初步探索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的途径,为深度挖掘提炼耳鼻咽喉科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提供参考,旨在让医学生在耳鼻咽喉专业课程中树立积极正确的“四个认同”、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奠定一定的未来岗位胜任力。
2022, 28(3):102-10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491
摘要:目的 分析费曼学习法教学模式在耳鼻咽喉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本科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某院2016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52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6名学生,全体学生首先接受教师的传统理论教学授课,随后实验组学生根据费曼学习法对对照组学生进行模拟教学。理论教学结束后均有一次课堂测验,其中实验组学生模拟教学前后的测验分数分别记为A1、A2组,对照组分数记为B组。通过A1、A2和B组分数和问卷调查评估研究结果。结果 A2组测验成绩(80.92±2.76)分高于A1组(76.23±3.29)分、B组(76.38±3.3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1组与B组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教学整体满意度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条目2、3、4、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费曼学习法应用于耳鼻咽喉科学理论教学中可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教学模式得到学生的认可。
2022, 28(6):120-122,128.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253
摘要:将思政元素融入耳鼻咽喉教学过程中,让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及实践同向同行、相辅相成,完成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和接班人。本文根据耳鼻咽喉科学线下、线上混合课程特点,通过讲授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虚拟仿真试验教学方法、问题导向式(PBL)教学法,将思政元素与思政内涵提升融合进耳鼻咽喉教学中,同时培养有思政教学意识和能力的师资队伍,邀请专家通过专题讲座、在线指导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养,并通过教学督导进行评价、示范与交流,教师们将思政育人元素融入耳鼻咽喉科学教育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相长,对于医学生的教学工作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2021, 27(4):458-460.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03116
摘要:目的 分析生长于耳鼻部的毛母质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验。方法 对深圳市儿童医院2015年5月—2020年5月诊治的29例耳鼻部毛母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患儿中仅有4例术前诊断为毛母质瘤,1例诊断为血管瘤,其余病例均以肿物性质待查收入院。所有患者均通过插管全麻下手术切除,术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毛母质瘤,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见复发、感染及恶变等情况。结论 耳鼻部毛母质瘤比较常见,但仍易与皮脂腺囊肿、表皮样囊肿、血管瘤等疾病混淆,容易误诊。该病治疗方法首选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2021, 27(6):738-741.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121394
摘要:教学查房是住培医生规范化培训阶段中获取临床实践能力及知识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耳鼻咽喉科亚专科耳科教学查房为例,采用逐级评价教学法,让3个年级住培医生成为教学查房的主体进行逐级评价,同时充当教与学的角色,充分发挥住培医生的学习主动性及自省自强能力。教学查房后住培医生的理论成绩优于查房前,且出科实践考核成绩良好。同时,此种教学查房方式获得了住培医生的肯定。教学查房后进行教师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查房质量,从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出发,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020, 26(2):213-215.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2026
摘要: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鼻部相关症状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2月10日—3月20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327例确诊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采集鼻塞、流涕、嗅觉改变等鼻部相关症状、全身伴随症状及基础疾病等情况,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在327例纳入研究的COVID-19患者中,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分别为33例(10.1%)、62例(19.0%)、146例(44.6%)、86例(26.3%);54例(16.5%)COVID-19患者合并鼻部相关症状,按不同症状发生的总例数统计,其中鼻塞35例(10.7%)、鼻腔干燥29例(8.9%)和嗅觉下降21例(6.4%),鼻痒 17例(5.2%)、喷嚏16例(4.9%)、鼻出血14例(4.3%)和流清涕11例(3.4%)。在各不同病情分型患者间,鼻部症状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192例(58.7%)COVID19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存在,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244例(74.6%)痊愈出院。结论COVID-19患者除了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之外,鼻塞、嗅觉下降等鼻腔局部症状并不少见。鼻部疾病的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临床医师不能忽视COVID-19患者鼻部疾病的处理
2020, 26(2):223-22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2029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喉镜室如何做好防护工作,在保证临床诊疗工作顺利完成的同时保护好医务人员及患者健康、避免院内交叉感染。方法本研究查阅相关资料并总结医院的疫情防控经验及应对策略,在患者合理分流、喉镜室工作环境的布置及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喉镜检查前的准备工作、检查中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及检查后的清洁消毒工作等方面做好疫情期间周详合理的工作安排。结果疫情期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喉镜室每日临床工作顺利完成,所有医务人员及患者均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也未出现其他院内交叉感染。结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喉镜室的防护策略合理有效,能够在完成临床诊疗工作的同时有效保护医患的健康。
2020, 26(6):703-706.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006022
摘要:目的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规培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在耳内镜技术结合虚拟解剖系统辅助下完成临床教学任务,通过两种教学手段在临床教学中的联合应用,使规培医师在临床教学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外耳、中耳及内耳结构,耳内镜技术结合虚拟解剖系统对耳鼻咽喉科临床教学可以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对一些解剖结构的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结合虚拟解剖系统能有效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良,填补医学教学中趣味教学的空白,在医学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8, 24(2):148-151.
摘要:目的分析东北地区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医学选拔定选耳鼻咽喉科的不合格原因,为合理制定耳鼻咽喉科选拔方案、指导耳鼻咽喉科初选标准把握尺度、指导学生身心维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东北三省2015~2017年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医学选拔定选结果,筛选并分类整理357名耳鼻咽喉科淘汰的学生体检结果,并对淘汰原因的百分比构成和地区性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省的耳鼻咽喉科淘汰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省淘汰率稍低。淘汰原因主要集中在鼻中隔偏曲82名(22.97%),听力减退75名(21.01%),咬颌不良71名(19.89%),前庭功能不良52名(14.57%),共占78.43%。结论耳鼻咽喉科医学选拔定选淘汰原因集中,因此在初选过程中要增加必要的耳鼻咽喉科检查项目,并针对原因指导学生及时进行干预。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